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近,部分地区的高考成绩,已经出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近,部分地区的高考成绩,已经出炉。

不少家长开始为孩子打听、张罗着报志愿的事情。

都说人生成功路,志愿第一步。

报志愿,相当于是孩子迈入大学门槛前的第二次大考。

毕竟这是关系孩子未来职业方向的问题,容不得半点马虎。

而这几天,一场关于填报志愿的争论,也炒得火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起因是考研名师张雪峰的一句发言。

一场直播中,一个理科能考590分的学生,想要报新闻专业。

家长来咨询张雪峰的意见,想知道这个专业的前景怎么样。

张雪峰直接急眼了:“你闭着眼睛摸一个专业,都比新闻好。”

“新闻可以当爱好,但不能当职业。”

“如果我是家长,我会第一时间把孩子打晕,给他换专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因他也说了,新闻是真的就业难啊。

80%新闻系的学生,现在从事的都不是本行业的工作。

孩子都能考这么高了,又是理科,选这个不是天坑吗?

话似乎说得太直白了一点。

有些人自然就不爱听了。

来自重庆大学新闻系的张小强教授,就直接向张雪峰开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表示,张雪峰所言,简直就是危言耸听!

谁说新闻不好就业?

新闻专业,文能写稿子,武能扛机器,编数据。

不管是进媒体,还是进大厂、国企,就业面都相当广。

你劝别人别报新闻,这不是误人子弟吗!

一时间,对于这两种说法,网上也争论不休。

说不出个是非对错。

在我看来,这场辩论,其实关键并不在于新闻到底好不好就业。

而是在理想与面包面前,普通人应该怎么选择的问题。

先说我的观点,我立场坚定地支持张雪峰老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支持张雪峰呢?

因为我觉得张小强教授的观点,完全是一种幸存者偏差。

在他的文章中,提到了自己的几个研究生都找到了不错的工作。

以此来证明新闻系的就业前景依然明朗。

但他是否考虑过,重庆大学是什么学校?

双一流,985,顶尖学府。

从这里毕业的研究生,什么专业愁找工作?

能代表大多数一本甚至二本、三本的学生吗?

况且,连张教授自己也说了。

他的学生,不是进了吉利、海尔,就是考公考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起来工作是不错,但仔细一想,和新闻又有什么关系呢?

不恰恰是印证了新闻专业不好找工作,只能和别的专业抢饭碗的观点吗?

我自己就是新闻系出身。

说实话,我的同窗,现在还在媒体里奋斗的,寥寥无几。

而换工作,进大厂,你也不见得比中文系的有更高的竞争力。

事实证明,好就业和好专业,就是两码事。

而张雪峰一开始就说明了,不是不建议报新闻。

而是不建议家庭条件普通的孩子报新闻。

其核心观点是,不管是新闻,还是其他。

穷人家的孩子,好就业,应该是报志愿的第一标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话糙理不糙啊。

父母望子成龙,是为了什么?

我想大多数家长都会说,是为了让孩子能够比自己生活得更好。

能够拥有更好的生活条件,活得更松快些。

没有极其聪慧的头脑,没有能够在背后给予支撑的家庭。

普通孩子想要过上还不错的日子,只有一条路,就是找个好工作。

如果在一开始,就能够打破信息差。

选择一个竞争力相对较小,又能真正学到东西的专业,为什么不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些人可能会说,这么做难道不是太功利了吗?

梦想难道不应该是最重要的吗?

我承认,人,特别是年轻人,要有梦想。

就像曾经毅然选择了考古系的那个寒门贵子钟芳蓉一样。

就连张雪峰自己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一个考了600多分的学生,就是想要学理论物理。

她知道不好就业,也知道学起来有多难。

但就是热爱。

家长想让张雪峰帮忙劝劝,张雪峰却说:你应该支持孩子的决定。

人当然可以追梦。

只要你能够忍得了繁华,守得住寂寞。

只要你能够承担得了生活的压力。

那么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是非常值得敬佩的事情。

问题在于,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追梦。

我们不得不承认,普通的父母,给不了孩子多远的眼界。

大多数家庭条件一般的孩子,还没见识过什么世界。

就更不用提对未来有什么明确的规划了。

很容易一步错,步步错。

但穷人家的孩子,哪有那么多的试错机会?

梦想固然重要,但对穷人来说,追求梦想的前提,是自己有谋生的能力。

能让自己先解决生存的需求,吃得上饭。

能够从容应对生活,才能再谈诗和远方。

多少人,是因为没钱,而被命运的大手反复揉搓,毫无还手之力?

其实,张雪峰只是说出了很多人不敢说的实话罢了。

因为,他也是一步步从底层爬上来的。

如果家境优渥,选专业还有什么错不错的呢?

无论何时,爸妈都能给自己兜底。

但更多人,面对的是前路茫茫漫漫,身后却空无一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就像皇帝的新衣里的那个小孩。

别人都爱冠冕堂皇,他教你认清现实。

话虽残忍难听,却能让人清醒。

而这个时代,需要敢说真话的人。

这场争辩,我无法说谁对谁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场争辩,我无法说谁对谁错。

但我却感觉到了浓浓的割裂。

那是一种精英阶层和普通人的割裂。

不得不说,现在的精英们,实在是站得太高了。

他们目光所及之处,也都是精英。

所以看不到底层人的心酸。

不懂艰难谋生的劳苦。

不知道一分钱真的能够难倒英雄汉。

就像是一种新形式的“何不食肉糜”。

你说想要找个好工作,多赚点钱。

他们说你太庸俗。

人要是连梦想都没有,和咸鱼有什么分别?

他们称颂阳春白雪的高雅,但并不怎么在乎梦想和温饱哪个更重要。

他们或许可以对经济艺术侃侃而谈,却无法共情普通人的悲欢。

正如《了不起的盖茨比》里面说的:

“评价别人之前,要知道并不是所有人都和你有一样优越的条件。”

未经他人苦,就不要总是以己度人。

要是有鞋穿,谁愿光着脚?

要是人人都有选择,谁不愿做逐梦的星星?

比无知更可怕的,是对他人的苦难没有感知力。

不要对他人的选择妄加判断。

不要站在制高点上对别人的无奈,大加批判。

在此之前,你至少应该走下阶梯。

看看什么是真实的底层,什么是现实的人间。

张雪峰的话不一定百分百正确。

但他至少能够站在一个寒门学子的角度上。

给了我们一些排除错误答案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希望所有人,尤其是那些高高在上的“精英们”明白。

有能力谋生,才有余力谋爱。

本文系授权发布,By 脆皮先生,From 脆皮先生 ,微信号:cpxs2009 。脆皮先生,一枚新晋奶爸,创业公司高管。曾花3个月时间复习,考上985高校硕士,成绩全国前三。工作13个月,即成集团公司年薪最高员工。去过很多城市,也曾在路边练摊。现在只想和你说最真的话,持续成长,不断精进。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经许可不得转载,INSIGHT视界 诚意推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