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薛集农业中学(农业机械学校)是我高中阶段的一段不凡经历。

1962年7月我于土山中学初中毕业。当时正值国家“三年困难时期”后的囯民经济调整(“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时期,高中上不成了,只好回乡务农。未能实现我继续学习的愿望,很是失望,一度情绪失落。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后我也逐步沉下心来,安心务农。从事生产队的各种农活。想着“死心塌地”,还是“学心不泯”。一遇农闲间隙,我还是翻开书本不忘学习。

可到了1964年的三月间,突然传来消息:公社要兴办农业中学,这让我和同乡同学着实高兴。

社办农业中学是白手起家、因砸就简,一无资金二无校舍。先开办一个高中班,取名“薛集农业中学”,实则“农业机械学校”,其本意是培养农业机械化人材。先是借用薛集小学的教室,桌櫈由学生自带,刚开课月余又要搬到聂阁村。

那天全班同学抬着桌櫈走到约三里地外的邻村,这里原来是开明地主聂维君的家院。三间正堂屋作为教室;东侧两间偏房为薛刘两位老师的办公室;西侧偏房为大队部和小商店。在这里开始了高中课程的学习。

虽然条件简陋,老師和学生都是早到晚回,中午自带干粮(煎饼)充饥,连开水都喝不上。可老师教的认真同学们学的刻苦。大家都十分珍惜这难得的求知机会。

当年夏天公社将聂阁大队东北边的果木园地划出一块作为校舍用地,号召自已动手建设新校舍。我们在大队打谷埸边挖土打砖拖坯,夏季炎热挥汗夹背,男女生皆奋力劳作,又建起烧砖窑并请来师傅指导,足足烧制出几窑新砖,硬是盖起了两栋全新的砖瓦校舍。

为了筹集资金,我们还去公社棉花收购站包揽打包棉花;为了给果木园粮地增加肥力,还跑出30多里地人挑车推运来县化肥厂下角的尿素水浇地。这中间还曾搬进过聂阁小学校内。

在历经了从夏到秋到冬到春的苦干终于建起了新校舍,第二年春又增开了一个初中班。至此学校又有了校长,老师增加至六人,也有了蓝球场和小伙房及果木园场等基本设施,总算象个学校了。

求知的欲望催人奋进,艰苦的磨炼最能锻炼人。在 农中高中班两年多的时间里,我经受了很好的锻炼和提高:我入了团并被选为学生会的学习部长;成对班里的学习骨干。由于在初中阶段打下了语文(作文)基础,我的作文较好。每周的命题作文,薛老师先批阅我的作文,并把我叫到办公室让我批阅其它同学的作文,不知这可否是为的锻炼提高我;我被内定为毕业畄校担任初中班语文老师;特别文革中按上级规定“高中每10名、初中每20名选1名”组成为“邳县革命师生赴京参观文化大革命代表团”去北京,我们先后去过北大、清华、中央党校、颐和园、动物园等参加游览,并接受了毛主席的检阅,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荣幸!

回顾农中高中阶段两年多的经历,我感慨难忘。它是我一生中不可或缺的过程,为我四十年的军旅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简介:大漠胡杨,刘继绵,1946年8月生,江苏邳州土山镇刘井村人。1968年3月入伍,在新疆部队历任排长、连指导员、团宣教干事,后调入军校任政治理论教员。2006年退休时为原乌鲁木齐陸军学院专业技术四级教授,大校军衔(正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