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3月5日,英国前首相邱吉尔在美国密苏里州富尔顿发表了著名的“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序幕。

在演讲中,丘吉尔对苏联大加攻击:“从波罗的海边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已经拉下了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在国会发表了一篇咨文,毫不掩饰地和苏联翻脸,攻击苏联是极权国家,史称“杜鲁门主义”。

1949年4月4日,美国与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加拿大、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意大利12国在华盛顿签订《北大西洋公约》,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总部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简称北约

北约国家实行“集体防御”,即任何一国同他国发生战争时,其他成员国必须给予帮助,包括使用武力。

与之针锋相对的是,1955年5月14日,苏联与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匈牙利、民主德国、波兰、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等8国,在华沙签订《友好互助合作条约》,之后成立华沙条约组织WTO,总部设在莫斯科,简称华约

从此,这两大军事集团开始了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对抗。

冷战的初期,北约攻华约守。在这一时期,先后爆发了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越南战争等等一系列事件。

朝鲜战争初期,美军帮助南朝鲜几乎全歼了北朝鲜人民军,战线一度推进至鸭绿江,远东关系到苏联的重要利益,但其始终不敢亲自下场和美军硬碰硬。好在中国出手,志愿军及时入朝击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拯救了北朝鲜。

 古巴导弹危机中,美国发现苏联试图在古巴秘密部署导弹,严重威胁其国家安全。被激怒的美国明确表示不惜发动核战争,整个人类都在这一刻感到了窒息,好在苏联最终选择了撤出导弹平息了危机。

从60年代起,美国越来越深地介入越南内部事务,到1968年开始亲自下场武力进攻北越。旷日持久的越南战争使美国人焦头烂额,损失惨重,被迫撤出。

勃列日涅夫执政的60-80年代,苏联侧重发展重工业,军事、经济实力急剧膨胀,在核武器数量方面也超过美国,自此苏联开始了全球扩张的步伐,冷战进入华约攻北约守的阶段。

70年代末,苏联入侵阿富汗,是冷战中期的重要事件。但作为帝国坟场的阿富汗名不虚传,风起云涌的反抗运动使侵阿苏军陷入难以自拔的泥潭,到戈尔巴乔夫宣布从阿富汗撤军时苏军伤亡达5万多人,经济损失无法计算,阿富汗变成了苏联的“越南”。

1985年3月11日,戈尔巴乔夫入主克里姆林宫,苏联70年代的全球进攻战略走向终结。

此时的苏联国民经济陷入困顿,美国又不失时机地提出“星球大战计划”搞军备竞赛,苏联终于被拖垮。

内外交困之下,戈尔巴乔夫病急乱投医,开始向西方学习进行全面改革。但不分阶级的“民主化”、没有限度的“公开性”和抽象的“人道主义”等新思维,在苏联形成了一种不正常的社会舆论,内部思想出现混乱。

1990年,苏联发生剧烈变化,各种政治势力纷纷进行组合,以叶利钦为首的“激进派”逐渐占据上风。1991年的8·19事件加速了苏联演变的步伐,具有93年党史、执政74年的苏共大厦顷刻工崩瓦解,苏联走上了解体之路。

苏联完了,在苏联控制下的东欧也要变天了,首先从波兰开始,然后是匈牙利、民主德国等等,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个接一个变成资本主义国家。苏联的解体和东欧的剧变使华约组织随之解散,冷战时代也就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