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的太空商机有多大? 别被想象力限制住了! 现在,不只是「太空观光」,还有公司推出太空葬礼、太空制药,NASA甚至打算把太空当成「工厂」!

商业太空旅游超火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瑞银(UBS)研究预估,到2030年,光是太空旅游市场商机,就高达230亿美元。 可以说,“大航天时代”即将来临!

但太空产业可不是只有旅游,以下还有更多超越想象的新奇产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奇产业1:太空葬,让你死后升天成繁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太空葬不是新出现的葬礼服务。 1997年,美国Celestis就依《外层空间条约》执行全球首次太空葬礼。 但这并非人人都能享受的服务。

近年因为商业太空市场兴起,太空葬才开始普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8年12月,美国新创公司乐土太空(Elysium Space)就用SpaceX的猎鹰 9 号(Falcon 9),把约100名往生者骨*灰送往太空。

每一公克骨灰飞往太空的单程票价格2500美元,约合人民币18000元。

全世界「最老」的日本,有问卷调查显示,不少人希望「以天空为坟*墓」、「死后成为宇宙星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嗅到商机,日本公司SPACE NTK与SpaceX合作,推出太空葬礼,并依骨灰量不同,价格从55万日元(约人民币2.8万)到770万日圆(约人民币40万)不等。 这些骨*灰大概会在太空漂浮5年。

另外,民众也可选择宠物版本,将小猫小狗的骨*灰送上天空,一次110万日元(约人民币5.5万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阪殡葬业者「银河舞台」则推出更「持久」的太空葬,策划人造卫星搭载骨*灰环绕地球240年的方案,家人还能用手机定位卫星位置,让你抬头就能仰望逝者。

而我国也将推出太空葬服务,北京星愿航天科技公司的「星葬计划」预计在今年10月,要把第一批骨*灰送往太空。

该公司也提供「电子太空葬」和「实物太空葬」服务,前者是将往生者生前照片上传到卫星,后者则是将照片或遗物送上太空,升天后还能与卫星连线,进行虚拟祭祀。

新奇产业2:太空制造,NASA要打造太空成「工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囿于运载火箭的搭载容量与推力,能发射上太空的东西往往受限。 但如果,能直接在太空制造东西呢?

美国公司太空制造(Made In Space)早在2014年,就研发出能在太空使用的3D打印机,并在国际空间站制造航天零件。 这是第一个能用于「太空制造」的设备。

NASA正在推行「阿提米丝计划」(Artemis program),预计让美国在2025年重返月球,并在2028年建立月球基地。 为达成目标,NASA需要成熟的太空制造和建设技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NASA 2016年提出「轨道服务、组装、制造2」计划,又名「Archinaut」,目标是开发更先进的太空制造技术,以在太空制造大型设备。

NASA与美国太空基础设施公司Redwire合作(该公司于2020年收购太空制造),预计2024年发射Archinaut One卫星,该卫星将利用3D打印技术,在太空自行制造两条共16公尺长的横梁,并在上面部署太阳能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NASA说,太空制造技术未来可广泛应用,例如,建造大型太空望远镜、通信天线、雷达吊杆等大型零件。

新奇产业3:太空制药,你吃的药可能Made in Space?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空制造的东西不只用于太空,更能重返地球。

太空的微重力状态,能免除地球制造可能出现不必要的杂质。 例如,药品就是潜在市场。

美国新创公司瓦尔达(Varda)注意到这个市场,发现太空制造的药品,可改善药物保质期、生体可用率,甚至有更好的药物递送功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6月12日,瓦尔达将进行第一次太空中的实验,测试微重力如何影响艾*滋病用药「利托那韦」(Ritonavir)的晶体结构。

其卫星将搭乘SpaceX的猎鹰9号火箭从加州发射,并在太空中运行一个多月,预计于7月17日重返地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此次任务成功,则将预示太空制药成功迈出第一步,瓦尔达并预计将于今年底执行第二次太空实验。

人类经济界限扩大到无垠的太空

随着发射成本降低,人类开发太空已不是梦。

1970年的三角洲系列运载火箭,将物品运载至邻近轨道的每公斤发射成本为17万7900美元。 现在,SpaceX星舰(Starship)系列火箭如研发成功,每公斤发射成本可望降至50美元。

这不仅使得人类更方便探索太空,更使得人类的生活更接近太空。 当人类经济界限扩大到太空,以后要想的,或许不是在太空能做什么,而是在太空不能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