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怀化托口的杨梅曾被袁隆平院士称之为“梅中精品”,这种水果已成为洪江市推动乡村振兴的主要产业之一,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采摘和游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怀化洪江今天虽然下大雨,并没有冲淡大家对“杨梅熟了,怀化有礼”的热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洪江市旅游金三角(夏季)文旅大集暨洪江市夏季乡村旅游节今日隆重开幕,将围绕托口杨梅展开,助力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洪江样板。

杨梅熟了

杨梅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洪江是中国著名的产水果的地方,其中托口镇出产的杨梅尤其有名,果味鲜美,令人难以忘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来到了托口镇王家坳村的东魁杨梅基地,这里是有名的杨梅种植基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刚下车,我就看到了满山的杨梅树,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杨梅果实,实在是太诱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基地,我看到了一群工人正在采摘杨梅,他们悠闲自得的样子让我羡慕不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游客也加入到他们的队伍里,开始采摘属于自己的杨梅。

摘下来的杨梅鲜红鲜亮,酸甜可口,让人欲罢不能。

安江农校

安江农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雪峰山下的怀化市安江镇溪边村,我们来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曾工作和生活过的安江农校,现已辟成的纪念园,这里不时有游客到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校门外左边有30多亩试验田,最早的一批雄性不育株就是袁老师在这块田里发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袁隆平据此写成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并在1966年停刊前的一期《科学通报》发表。论文首次描述了水稻雄性不育株的“病态”特征,从而开启了我国水稻杂交优势利用技术研发的序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进入园区后,就能看到一个高大的纪念碑,上面刻着袁隆平题写的“愿天下人都有饱饭吃”的梦想,格外引人瞩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还参观了安江农校的教学楼和宿舍区,这些建筑物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历史,但是仍然保存得非常完好。在这里,我可以想象到当年学生们在这里学习和生活的场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走进园区内部,我们看到了许多展示安江农校历史的展品,包括照片、文物和实物等。这些展品让我更加了解了安江农校的历史和发展。

黔阳古城

黔阳古城

黔阳古城是我国保存最为完好的明清古城之一,素有"滇黔门户"和"湘西第一古镇"之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怀化洪江市的黔阳古城建于公元800年左右,即唐代贞元年间。自汉以来以来,历朝都在这里建立了县政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说,这个比凤凰城还要早的千年古城之所以能保存下来,完全取决于多年前搬迁。大量的人被转移到了新城,古城被单独留下,但他们也因此被完整保留了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正门是黔阳古城中保存最完整的老门,原城墙为明朝以前的土墙,明清时期曾多次重修。现在它是一个红色砂石砌成的拱门。1938年,蒋介石亲临视察了戴笠军特训班,并在西门城楼上题写了“高瞻远瞩”匾,戴笠撰写下碑文并将西门改为“中正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城的青石板纵横交错,交替中形成了古城的文化脉络,古老的砖墙和木门似乎能在寂静中散发出迷人的韵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古城里的时间最适合漫无目的的行走,沿着青石板路您可以不受任何干扰地游走,这样的旅行是不是很久没有过了?

在小巷里,可以看到小孩子在一起玩耍,还有很多小店铺,出售着当地特色的食品和纪念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黔阳古城被誉为“江南古建筑博物馆”,黔阳古城主要建于明清时期,建筑多为地方材料,并融合了当地侗族、苗族的建筑特色。目前保存的建筑有芙蓉楼、南正街、钟鼓楼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恐怕很少有人不知道这两句诗的。

到黔阳这座古城,最让人感怀的自然是芙蓉楼,这座以诗闻名的建筑风格朴素,精雕细刻,木雕是独一无二的。“一片冰心在玉壶”的经典诗句就是王昌龄写就于该芙蓉楼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古城走到村头正是日落时分,漫步古城,你似乎可以穿越千年,怀古并享受低调而真实的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