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绕着太阳公转,从而形成了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然而人们站在地球上,是感觉不到地球运行的,只能看到太阳每天东升西落,但是每一天太阳升起的方位,都有细微的差别。从夏至到冬至之间,太阳升起的方位从寅到辰,逐渐推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人们在大地上立一根八尺标杆,通过日影的变化来测定太阳的位置,被称为“立杆测影”。在一年之中,日影的长短变化就是一个缩小版的黄道,反映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日影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日影最长的一天为冬至。

夏至的太阳到达北回归线,日影长度为一尺五寸,是日影最短的一天,甚至会出现“立竿无影”的现象,之后日影长度逐渐加长。冬至的太阳到达南回归线,日影长度为一丈三尺五寸,是日影最长的一天,之后日影的长度逐渐减短。

日影的长短变化,反映着阴阳消长的过程。日影最长,则阴气最强,日影最短,则阴气最弱。日影最短为夏至,日影最长为冬至,夏至阳极一阴生,冬至阴极一阳生。夏至就是阴气初生的起点,冬至就是阳气初生的起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任何一种力量的初生,都为天地交感的产物,夏至阳极而生阴,于是夏至前一天就为“天地交泰日”。然而夏至节气的交节只是一个时间点,也就是太阳黄经到达九十度的时候。在农耕社会,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这个时间点,人们为了方便记忆,就衍生出来各种节日。

夏至位于午月的中间,正是青龙七宿到达南天正中之时,被称为飞龙在天。所以午月所有的节日几乎都与龙有关,龙掌管着降雨,于是就有了:五月初一的开江雨,五月初五龙船雨,五月十三磨刀雨,五月十八龙洗街,五月二十分龙雨,以及夏至当天的龙泪雨等。

午月的中间是夏至,夏至前一天为天地交泰之日。五月建午,五月的中间是十五,十五前一天就是十四,所以农历的五月十四就变成了“天地交泰”之日。天为阳,地为阴,天地交泰也就是阴和阳的交替之时,来源于夏至节气,阳极而生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月十四天地交泰,有什么特点?

1、纯金压青龙

今年五月十四是戊午月的庚申日,是夏至后第二个庚日。在干支历中,共有“甲丙戊庚壬”五个庚日,以庚申的金气最强。庚申为纯金之日,天干和地支都为金。春季属木,木为少阳,少阳生发,则地气升腾,天气下降,两气相合,则万物生长。

秋季属金,金为收敛,地气不升,天气不降,天高而地远,两气分离,万物枯萎。所以万物遇木而生,遇金则终。木为合,金为离,于是寅卯之日都为合日,申酉之日都为离日,庚申辛酉金石离。

午月的申日为青龙,也是满日,正是天地交泰,万物生长之时。今年五月十四天地交泰,也就是天地之气相合而交泰。然而那一天为庚申之纯金日,金气的力量为分离,两气分离,则万物不生,白虎为金,自带肃杀之气。

所以纯金之日天地交泰,就为白虎压青龙。白虎属金,是万物终止的力量,植物走入金位而干枯,因此白虎压青龙,也就是纯金压木,死气压住了生气。民间有句谚语说“白虎压青龙,代代有人穷”,其实不只是穷那么简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驿马遇除神

十二地支隔三而合,为岁气会同之位,寅午戌合火,寅就是火的源头,午就是火的帝旺之位,戌为火库,是火气结束之处。冲撞三合头的力量就为驿马,午月是火气强旺之月,火的长生之位在寅,申金撞寅木,就为寅午戌月的驿马。

今年五月十四天地交泰,是午月的申日,也就是驿马之日。驿马是运动和速度的象征,驿马撞开了寅木,释放出了里面的力量。寅中藏着甲丙戊,丙火为热,甲为风,戊土放出,则湿气加重,甲丙齐出,就为高温有风,还容易下一点雨,以增强湿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地交泰,不做三事

午月的庚申为纯金之日,八专之一,金气为分离之气,所以纯金之日也就是容易分离之日。于是人们在庚申日彻夜不眠,守住自身之气不散,被称为“守庚申”。也就是守住自身的“三彭”不出,上为彭踞,中为彭踬,下为彭矫。

古人将三彭比作三种虫子,这些虫子会在庚申日向玉帝汇报,查人功过。就像灶王爷一样,向玉帝汇报,并且按功过夺人“算纪”。比如“下为彭矫”,其实就是要守住下半身,夫妻各自歇,不让下面的虫子跑出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书云:凡至庚申日,兼夜不卧,守之,若晓体疲,小伏床数觉,莫令睡熟,此虫即不得上告天帝。清代的《敬灶全书》中说:灶君保一家康泰,奏一家功过。每逢庚申日,上奏玉帝,终月则算。大者夺纪,小者夺算。

今年五月十四天地交泰,为庚申之日,也是除神之日,三彭在此时离开,灶君在此日上天,又是八专之一。因此今年五月十四要守庚申,不同房,扫厨房,不远行。农历的十四即将到达望日,正是月亮的强引力时期,所以不远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申之谐音为身体,被称为传送之神,代表着奔波流动的意思,又在驿马之日。庚申纯金专门压制木,以前的床都是木头做成的,因此申不安床。所以今年五月十四,纯金压青龙,驿马放甲丙,要守住自身之气不外散,守住自身不远行,守住火气不急躁,正是扫尘除晦,守身守心,宜静不宜动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