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成绩已出炉!

无论结果好坏,一切都成定局。

从今以后,孩子们将踏上各自新的旅途。

但对于广大父母来说,务必要认清一个事实:

父母才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

学校教育无论有多成功,都只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补充。”

正如《人民日报》所言:

教书的是老师,但育人的一定是父母!

每个横空出世的孩子

都是父母在奋力托举

我们常常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很优秀。

却没有发现,“别人家的父母”在孩子身上付出了多少。

武亦姝的妈妈说过这样一番话:

“天才是不存在的。

任何一个优秀的孩子,都不是横空出世的奇迹,而是有迹可循的因果。

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在父母。”

今年江西考生杨同学,高考分数726,仅差24分满分。

语文132分,英语144分,数学和理综均满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同学优异成绩的背后,除了自身努力和学校教育,更离不开家庭教育

他的父母是高校教授,工作虽忙,但从不放松对他的教育。

从小就带他泡图书馆,全家人一起读书,相互讨论,共同提高。

让他从小就养成了爱学习、爱读书的好习惯。

此外,父母还注重跟他的沟通交流,培养了他积极向上的品格。

正是因为父母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才促进了他的成长。

还记得2019年广西学霸杨晨煜的妈妈,谈到养育孩子的经验:

“孩子肯定要从小培养,所有的习惯必须要在他没有自主思考能力的时候,全部帮他打好。

监督孩子习惯养成的过程是很痛苦的,你得时时刻刻监督着他,留意着他。

只有小时候定型,后面的路才好走。

你自己也要自律,而不是像现在很多人,丢个孩子在那里拿着手机就OK了。

平和稳定的家庭,对孩子才是最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庆龄说过:“孩子们的性格和才能,归根结底是受到家庭、父母的影响。”

深以为然。

真正的教育,其实就是拼爹妈。

同一个班级,同一个老师

孩子的差距就是家长的差距

有家长问:“同个班级,同个老师教,为什么孩子间的差距会那么大?”

因为,教在学校,育在家庭。

教育界有个公式叫“5+2=0”,正是验证了这一点。

5天的学校教育,大家学的都一样,进度也一样,这时差距难拉开。

可一旦2天的家庭教育,有些家长没跟上,孩子就会原地打转,甚至是倒退。

这时候,孩子间的差距就在一点点拉开。

教育部前部长陈宝生就曾说过:“家庭教育不到位,不仅会抵消学校教育的效果,还会给孩子发展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

2022年高考成绩放榜时,内蒙古一考生在凌晨冲进网吧。

他一边游戏,一边等待查询成绩。

看到成绩才200多分,就毫不在乎地继续打游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幕让人哭笑不得的同时,也不禁令人深思:

一个负责任的家长,会放任孩子在凌晨独自出门吗?

正是因为家长的不负责任,孩子才会被游戏毁了成绩。

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站着一位问题家长。

相反,如果父母能负起责任,管住孩子不玩游戏,那结局必然不同。

南京学霸黄恬静,中学毕业于南外,保送复旦。

为了她的学习,家里几乎不开电视。

虽然父母给她配了手机,但规定每天使用不超过半小时。

可见,你家孩子跟别人孩子的差距,其实就是两家家长的差距。

正如一句话所言:

“孩子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家长综合素质和付出心力的竞争。”

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

失败的家教,造就失败的孩子。

再好的学校和老师

都比不上父母的言传身教

如果说,学校教育是孩子获取知识的窗口。

那么,家庭教育就是开启孩子人生的大门。

父母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线!

父母的言传身教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记得2017年,河北学霸庞众望以744分被清华录取。

他的家境贫寒,父母双残,一家人全靠他和爷爷奶奶捡废品生活。

可尽管如此,他也没有觉得他的家庭是拿不出手的。

他反而觉得别人应该羡慕,因为他的家人是那么的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庞同学的乐观与自信,深受母亲的影响。

“妈妈每天都会笑,而且她经常说,人要往前看嘛。”

生活的苦难,没有压垮庞妈妈,反而以乐观的态度应对。

庞同学从小耳濡目染,对生活充满了勇气和信心。

他把乐观的生活态度,也带到了学习中来。

“你面对什么,你就去解决什么,学习同样如此。”

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说:“教育之道无他,唯爱与榜样而已。”

父母的言传身教,就是教育的精髓所在。

央视主持人白岩松谈过对儿子的教育方式。

他说,自己和妻子在家不是看书,就是听音乐。

除了看足球比赛,很少开电视。

在他们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儿子养成了看书和学习的好习惯。

再好的名校,也顶不上有远见的父母。

老师千言万语的说教,都抵不上父母的言传身教。

诚如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所言:

“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才是父母最重要的事业

有多少父母倾其一生,看似都在为孩子努力。

忙工作,忙赚钱,希望给孩子优渥的物质生活和学习环境。

可到最后却发现,你所给孩子的,也许并非孩子真正想要的。

而孩子的教育,又是一场无法撤回的直播,一辈子只有一次机会。

一位作家说过:做父母是有“有效期”的。

“小时候,父母是孩子最信任的人,也是唯一的依靠,这时候是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期。

等孩子长大了,独立了,教育就变得困难了。

现在的父母都不容易,但哪怕担子再重,也要对孩子的教育负责。

家,是教育的根。

父母,是孩子的终生老师。

教育孩子,做父母的,绝对不能缺席,更不能怕麻烦。

想要“别人家的孩子”,请先成为“别人家的父母”。

1.用心陪伴

多陪伴、多倾听、懂尊重、勤鼓励。

2.负责到位

别缺席、别松懈、别放纵、严管教。

3.做好榜样

别高高在上地指点,应身临其境地示范。

4.家校配合

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家校教育才能产生1+1>2的成效。

有句话说得好:

“一个好的老师,或许能够影响孩子三五年,但家长的影响力却是一辈子。”

请所有家长记住——

为人父母,怀有对孩子一生的责任。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才是你一辈子最重要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