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宁王花费20多年准备造反,却被王守仁(王明阳)花费42天就打败:1519年7月10日:中国明朝宁王朱宸濠因为不满明武宗的作为而发动叛乱,随后率领军队北上并企图占领南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宁王造反在今天看来颇为荒诞,甚至搞笑。

宁王这么糊里糊涂的造反,基本等于寻死,那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有复杂的历史和现实的原因。

第一代宁王朱权,是朱元璋的第十七个儿子。

朱权没有哥哥朱棣那样能文能武,却也是厉害角色。朱权性格刚毅,是优秀的将领。朱权年仅15岁时就被老爸派到军事重镇大宁(今天内蒙古赤峰附近),镇守一方。朱权手下有8万部队,包括收编的蒙古朵颜三卫骑兵,战斗力很强。为什么让朱权带着这么多人马坐镇一方?大宁是大明对抗北方蒙古人的前哨边境,必须驻扎重兵。

而朱元璋将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还是少年的朱权,足可见对这个儿子的器重。

需要说明的是,朱权同朱棣的私交不错。两人都驻扎在北方边境,相距也并不远,来往较多,兄弟感情很亲密。

随着建文帝开始削藩,手握重兵的朱棣和朱权都是他的重点对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情况下,朱棣选择在1399年起兵造反,试图成为皇帝。

起兵之前,朱棣就开始打朱权麾下军队的主意。朱棣曾与诸将商议道:“以往我巡察塞上时,见大宁诸军十分剽悍。如果我能获得大宁,截断辽东,采用边骑助战,便大事可成。”

相比野心勃勃的哥哥,朱权则不愿意做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但对建文帝有敌意。

朱棣起兵以后,建文帝召见朱权去南京。朱权唯恐被暗算,不敢前往。

面对朱棣的百般拉拢,朱权不理不睬,希望保持中立。

见别的手段没用,朱棣亲自赶赴大宁。唯恐朱棣耍诈,朱权只允许他一个人入城。朱棣入城后,立即用苦肉计,抱住朱权大哭。朱棣谎称是建文帝派人要杀光他全家,他不得已才起兵的。

朱棣还说,万一自己战败被杀,朱权肯定也没有好下场,大家都是一根藤上的蚂蚱。只要朱权能够帮助他,将来打下江山以后就分给主权一半,兄弟两人一起做皇帝。

朱权犹豫再三,不能下决定,就留下朱棣住几天,并且允许朱棣的卫士们进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朱棣早就收买了不少朱权的手下,又买通了战斗力很强的蒙古朵颜三卫酋长。

几天后,朱棣说要回北平,让朱权一定要做个决定。

此时,朱权部下众多武将也包括蒙古朵颜三卫的酋长们,纷纷站出来要求支持朱棣。

朱权手下部将朱鉴认为这样是大逆不道,出言指责,竟然被这伙人当场挥刀砍死。

朱权大吃一惊,知道很多部下已经被收买,内讧血战就在眼前,自己说不定性命难保。

这种情况下,朱权被迫同意归顺朱棣,将部队全部交给朱棣指挥。朱棣则将朱权一家带回了北平王府,软禁起来。

朱权的8万大军战斗力很强,成为朱棣麾下一股决定性的军事力量,也是造反成功的主要军队之一。

朱权到了北平,被迫宣布支持朱棣,造成了全国震动。很多王爷、大臣和武将眼见威名赫赫的朱权都支持造反,也转而同朱棣合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说,朱权客观上立下了大功,然而也被朱棣耍了。

朱棣称帝以后,朱权自然不敢要求平分天下,只是要求回到驻守十多年的大宁。

朱棣唯恐朱权重复自己篡位的旧路,不允许他回到大宁。

无奈之下,朱权只能要求去苏州。大明首都是南京,苏州距离南京很近,直接在朱棣的监控下,朱权显然无法造反。况且苏州是天下富裕繁华的地方,朱权后代在这里会比较富足。

没想到,生性多疑的朱棣却怀疑朱权可能想要对付他,故意要在首都附近长住,断然拒绝。

朱权没办法,选择距离南京较远的杭州。但朱棣认为杭州距离南京也很近,强迫朱权在武汉、福州、重庆、山东聊城选择一个。

朱权只得选择了相对繁华的武汉,没想到朱棣却直接下令,让他的全家去南昌。

这不是耍人吗?

南昌也算是江西比较繁荣的地方,相比全国其他富裕城市就差远了。

朱权全家到了南昌以后,朱棣也没有放过他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来朱权驻守边境掌握重兵,有大量军费可以使用,所以王府每年只有500石的拨款。

到了南昌以后,朱权没有了军费,每年拨款却没有增加。国内一流的王爷,每年有几千上万石的拨款,朱权这点钱哪里能够维持王府的开销,搞得全家紧巴巴的,生活颇为拮据。

没钱还是小事,朱棣的疑心则是大事。

朱权能征善战,名气又大,朱棣对他非常不放心。朱权刚刚到了南昌才几年,朱棣就说有人告状,说朱权用巫术诅咒皇帝,派人来调查。要知道,这个罪名在明代非同小可,绝对可以抄家灭族的。朱权吓得半死,好在确实没有任何证据,加上朱棣刚上台不愿意乱杀兄弟再引起叛乱,才不了了之。

朱权却感到了巨大的危险,故意宣布自己从此不问世事,研修道教,开始隐居生活。要知道,朱权是个有才能的人,当时只有二十几岁,恰是人生中建功立业的岁月。而朱权只能同一群道士们瞎混,还要时刻提防朱棣派人暗算自己,人生过得一塌糊涂,有怨气也是正常的。

这股怨气,传给了朱权的儿孙。宁王朱宸濠是朱权的玄孙,是第四代宁王。

朱宸濠后来的胡作非为,同他的身世有一定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的父亲生育能力不佳,虽然妻妾众多,只生育了两个儿子,长子还夭折了。

朱宸濠作为唯一的儿子,才成为宁王。话虽如此,朱宸濠的母亲并不是宁王正妃,而是侧妃冯氏。更重要的是,冯氏根本就是平民之女,因为美貌才被选入王府。

按照当时社会的观点,朱宸濠就是小老婆生的庶子,是没有资格继承王位的。

因为出身比较卑贱,朱宸濠从小就有心理阴影。他很想证明自己,做出一番事业,让别人对他刮目相看。

朱宸濠就类似于今天的富二代、官二代,自身没什么才能,被人认为是啃老一族,受到一定的蔑视。这些公子哥为了证明自己,才会去做事业。

客观来说,朱宸濠有一定的才干,做个地方官员或者普通将军,或许是称职的。

但是,他的才能同打天下的皇帝相比,差了十万八千里。

可悲的是,宁王自己并不知道这一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宁王的哥哥很早就夭折,他长到20多岁成为王爷是唯一继承人。由于身份特殊,宁王身边有一大堆溜须拍马的小人。在众多人的恭维下,本来能力上最多可以做个知府的宁王,飘飘然认为自己有太祖朱元璋的大才,完全可以做皇帝。

也许是曾祖朱权沉迷道教的原因,后面几代宁王都是道教信徒。宁王身边的一些假道士说他有天命,一定可以成为皇帝。他们又说南昌城的风水绝佳,有天子之气,宁王是天命所归的真命天子。迷信的宁王本来就有野心,在道士的煽动下更是蠢蠢欲动。

就现实来说,此时的皇帝是明武宗朱厚照,也就是有名的正德皇帝。

宁王比正德皇帝大了20多岁,后者上位称帝时年仅14岁。

其实正德皇帝到31岁病死之前,是明朝历史上颇有作为的皇帝,军政方面都有不小的成就。在执政初期,正德皇帝可能年龄太小,无心处理朝政。他很少上朝,朝政都交给秉笔太监和内阁大臣处理。他一味奢侈玩乐,尤其喜欢美女,甚至还有男宠,整天沉迷于淫乐。

眼见正德皇帝无能荒唐,宁王开始蠢蠢欲动,认为是造反的好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宁王花费了多年布局,基本分为了三个步骤。

第一是招兵买马。宁王通过大量行贿,好不容易恢复了卫士制度,得以合法拥有上千名卫士。这点人马用来造反自然不够,他又豢养了大量门客死士,甚至收买江西山区的土匪,凑齐了数万人。这数万人都是乌合之众,毕竟也是一股军事力量。

第二是笼络朝臣。宁王很擅长于撒钱笼络官员,依靠重金拉拢了大太监刘瑾,得到了很多实惠。刘瑾被杀后,宁王又笼络了正德皇帝的宠臣钱宁等人。因此朝廷有很多宁王的党羽和眼线,很多人为他说好话,借此迷惑皇帝。

第三是招募贤能。宁王也不是傻子,明白祖先朱元璋之所以成就大事,关键在于身边有一群贤能之人。宁王不惜黄金白银招募贤达,也招募了诸如李士实、刘养正、王春、刘吉、万锐等手下。

可惜,当年社会上的贤达基本都去参加科举考试,借此做官。

退一步说,就算科举考试没有成功,明代的征辟制也可以让有能力的社会贤达为官。

宁王能够招募到的,基本都是社会上的边缘人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宁王曾经招纳过唐伯虎。唐伯虎因为科举舞弊案,被关押和终身取消科举资格,不能为官。所以宁王招纳唐伯虎以后,他是愿意前往做个幕僚的。唐伯虎当时的情况,也只能卖卖字画为生而已,正宗社会名流是看不起他的。

搞笑的事情来了。即便是唐伯虎那样的边缘人才,到了宁王麾下没多久,就发现此人没有干好事,可能要造反。唐伯虎很牛逼的直接装疯,不穿衣服在街上乱跑,引起社会舆论哗然。宁王觉得大大丢了面子,将唐伯虎赶回家去,后者由此逃过一劫。

宁王准备了几十年,似乎准备的很充分,实际上只是扯了个淡。

宁王收买朝臣是双面剑,最大问题是城隍和小鬼无法一起兼顾。

朝廷的宠臣、忠臣甚至大太监众多,宁王就是有金山银山,也不可能行贿所有人。

一旦有人拿不到宁王的行贿款或者认为贿赂不够多,翻脸咬他就是必然。

在1519年,太监张忠向宁王索要大笔贿赂没有成功,向正德皇帝告发宁王要造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宁王折腾了这么多年,他准备造反的传闻虽不是路人皆知,也不是什么秘密了。

正德皇帝立即下令宁王必须交出所有卫士,此时宁王只有造反一条路了。

宁王造反后四面出击,兴许能够建立一个根据地,像太平天国一样同朝廷对峙十年八年。

没想到,宁王手下的幕僚都是草包,被王守仁略施小计就耍的团团转。

当时江西、安徽的明军稀少,驻扎也相当分散,无力阻挡宁王。宁王只要果断北上,赶在援军赶到之前猛攻,是可以打下南京,建立覆盖多省的根据地的。

王守仁用了一些小计策,就让宁王和他的草包幕僚们做出错误判断,就是朝廷早就戒备。

好谋无断的宁王犹豫不决,竟然在南昌停留了十多天,这才出兵攻打南京。

此时明军已经完成战略调动,军队赶来四面布防。宁王大军沿着长江前进,在安徽的安庆被明军堵住。此刻不要说占领南京,连长江重镇安庆城也占领不了。

就在宁王攻打安庆久攻不克的时候,王守仁出兵去攻打他的老巢南昌。

宁王没什么城府,吓得手忙脚乱,立即率领大军逃回南昌,结果在鄱阳湖上被王守仁伏击。

王守仁的兵不多,却比宁王那群乌合之众要厉害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守仁知道敌人这种拼凑的非正规军,只能打顺风仗,一旦遭遇小的失败就可能全军崩溃。

他故意装作败退,随后杀了个回马枪,歼灭了宁王一部军队。宁王军队的士气立即大溃,很多官兵丢下武器直接逃走,没几天就被王守仁彻底击败,宁王也被擒获。此战王守仁干掉了宁王麾下3万多人,那么还有5万人去了哪里?乌合之众早就撒丫子跑了。

宁王和长子被俘后丢了性命,宁王府被彻底取消。宁王还有三个儿子,兵败后知道难逃一死,都跳水自杀了。老三跳水后没死,漂流到下游被一个渔夫所救,改名换姓在乡间隐居。

可惜老三不争气,习惯了奢侈生活根本不能受穷。他在嘉靖时期跑到朝廷自首,被关押到宗室专门监狱软禁起来。这个监狱的待遇不错,好吃好穿的供着老三,并不允许他娶妻生子。

最终老三就安逸的活到老死,并没有儿子,宁王后代由此终结。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百度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