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滨海讯(记者 张伯妍)6月28日,记者从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获悉,有着亚洲最大原油处理集输能力的绥中36-1原油陆岸终端厂(简称“原油终端”)投产23年来已累计外输原油突破1.6亿吨,源源不断的“工业血液”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及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投产23年来,为确保安全生产、不断提高原油外输能力,绥中36-1原油终端致力打造“臻品外输”示范工程;一面严守安全底线,加强设备设施完整性管理,严控外输作业各个关键环节;一面深化推动“双码头高效外输”“三区块科学倒运”模式,精准抢抓外输窗口期,实现原油外输任务按计划优质高效运行,为海上油田的大规模开发提供了高效支撑。

今年以来,该原油终端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5月,原油终端分布式光伏项目顺利并网发电,标志着渤海油田首个兆瓦级光伏发电项目成功建成落地。该项目每年可提供118万千瓦时绿色清洁电能,与同等装机容量的火力发电装置相比,每年可节约标煤约360吨,减排二氧化碳约960吨,为环渤海地区实现“碧水蓝天”和“双碳”目标注入“绿色动力”。

据悉,该原油终端外输原油还被炼制成“中海油36-1”沥青,不但相继铺上北京长安街、2022年冬奥会赛场、雪域高原西藏道路等项目工程,还走出国门,铺设在2014年巴西足球世界杯场馆和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主场馆。

此外,该原油终端还积极践行社会担当,不仅为绥中县部分居民解决了就业难问题,还多次联合当地政府对周边海岸线进行垃圾清理、参与当地消防救援,保护人民的财产安全。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原油终端配合地方政府参与大小救援支援10余次,减少地方经济损失约2000万元,赢得当地居民的一致好评。(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