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巨婴事件引发争议,触发肖像权和行为规范讨论

引言:

这个视频引起了网友们的强烈反响,有人支持妈妈的做法,有人则认为她过于无理取闹。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

网友:成都巨婴”表示应自行照顾孩子

有人支持被称为“成都巨婴”的成年人,认为妈妈应该自己照顾好孩子,不应该把责任推给陌生人。他们认为其他乘客也有自己的困难和疲劳,不一定要让座给妈妈和孩子。

- 地铁上有很多和小孩年龄相仿的孩子,他们能够站立,为什么这个孩子不能?

- 四岁的孩子精力充沛,不需要过度保护。

- 坐在爱心专座上并不代表就必须让座,只是建议让座。如果没有老弱病残等特殊情况,成年人也有权利坐下休息。

- 妈妈可以选择其他空座或者把孩子抱在怀里,而不是指责别人。

爱心专座应强制让座

另一方支持妈妈的做法,认为坐在爱心专座上的成年人应该让座给有需要的人。他们指出地铁官方早已声明爱心专座是为老弱病残幼群体设置的,因此,应该强制让座,即便是已经先坐下的人。

- 妈妈只是指出爱心专座上的人应该让座,她的行为并没有错。

- 爱心专座是特定群体的福利,应该得到尊重和遵守。

- 坐在爱心专座上的人应该有社会责任感,主动让座给有需要的人,而不是冷漠无情。

- 妈妈带着孩子乘坐地铁也不容易,如果能得到他人的帮助,会减轻她的负担。

行为规范和肖像权的警醒

- 根据现行法律,《民法典》对肖像权进行了明确规定,未经本人同意,任何人都不得擅自使用他人的肖像。摄影作品在未经被拍摄人同意的情况下,原则上是不可以发布的,即使没有盈利目的也不例外。因此,这位妈妈擅自拍摄并公开普通乘客的行为,并用侮辱性的词语进行形容,可能构成了违法行为。

这一问题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有人认为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个人隐私和肖像权受到了更大的挑战,需要更加严格的保护。在自媒体极速传播的环境下,人们应该更加注重行为的规范,尊重他人的隐私和权益。

地铁让座位,是一个看似简单却又复杂的社会问题。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人们对于地铁让座位的态度和习惯也有所不同。有些地方,人们主动让座给有需要的人,是一种礼貌和文明的表现;

有些地方,人们坚持自己的权利,不愿意让座给他人,是一种自由和平等的体现。在这个问题上,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不同的观点和价值观。

然而,当这些观点和价值观发生冲突时,就可能引发争议和纠纷。以下是一些历史上地铁让座位引发的新闻案例:

2019年2月,日本东京地铁上,一名格鲁吉亚大使馆官员在爱心专座上坐着玩手机,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一些网友认为他应该主动让座给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尊重日本的地铁礼仪;另一些网友则认为他没有做错任何事,只要没有人向他要求让座,他就可以坐在任何位置。这个事件也引起了日本媒体和政界的关注,有人质疑他是否符合外交官的身份和形象。

2016年2月,美国纽约地铁上,一名男子因为拒绝让座给一名孕妇而被其他乘客围攻。据目击者称,这名男子坐在一个普通座位上,当一名孕妇走进车厢时,他没有起身让座,而是低头玩手机。这时,其他乘客开始指责他没有礼貌和同情心,并要求他让座给孕妇。这名男子却反驳说他没有义务让座,并且孕妇也没有向他提出要求。随后,双方发生了激烈的口角,并引发了其他乘客的围观和干涉。

这些案例只是地铁让座位问题的冰山一角,还有许多类似的事件发生在世界各地。这些事件反映了人们在地铁上的不同态度和行为,也反映了不同的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在一个多元化和全球化的世界里,如何处理好地铁让座位的问题,是一个需要我们共同思考和探索的课题。我们应该如何尊重他人的权利和需要,同时也保护自己的权利和尊严?

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