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头冒充鸭头事件日前闹得沸沸扬扬,不少人表示再也不敢吃鸭头了。这种食品安全事件,给人们带来的不仅有恐慌,更多的是警示作用。流量时代,即使是负面新闻,也有不少人关注,甚至想蹭上这波流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眼查App显示,最近有多个自然人和公司申请注册“鼠鼠鸭”商标,涉及的国际分类包括广告销售、服装鞋帽等,目前这些商标的状态都是正在申请中。借着这种负面热点,推出了相应的产品或者借势营销,到底合不合适,违不违法呢?

我国法律规定,不得以“蹭热度”“傍名牌”为手段,损害商标权利人品牌价值的服务商标。当事人在相同或近似服务上使用与商标权利人相同或近似的商标,使相关公众误认为其与商标权利人存在投资、许可、加盟或合作等关系,容易导致消费者混淆,应依法予以查处。如果被蹭的对象没有注册商标,只是热点事件,也要符合公序良俗,不侵犯他人的人格权、财产权。否则仍旧无法得到批准。

对于品牌来说,蹭负面新闻的热点可不是什么好事,一方面,热点事件来去匆匆,可能刚刚推出产品,这股热度就过去了,导致产品一上市就成为“时代的眼泪”。另一方面,与负面新闻捆绑也会带给消费者不好的印象,影响货品的销路,有悖货品的生产用途和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