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报讯(实习记者胡灿凤全媒体记者陈维)6月28日,市委举行新闻发布会,对市委五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资阳市委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加快建设成都都市圈现代化产业新城和成渝地区中部崛起示范区的决定》主要内容进行了介绍。

据介绍,《决定》围绕“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加快建设成都都市圈现代化产业新城和成渝地区中部崛起示范区”主题主线,按照“特色鲜明、质量优异”的思路,坚持工业主导、三产融合、创新驱动,部署了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的重点任务。

一是在功能定位上,提出建设“六基地、一目的地”,具体为医疗器械产业基地、交通装备产业基地、清洁能源生产转化基地、先进材料产业化生产基地、国防科技工业基地、成渝绿色食品供给基地和成都都市圈近郊游目的地。这七大功能定位是我们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的具体内涵和任务要求,也是加快建设成都都市圈现代化产业新城和成渝地区中部崛起示范区的重要支撑点。

二是在工业主导上,锚定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明确了医药健康产业、装备制造产业、能源化工产业、电子信息产业、食品轻纺产业、先进材料产业、国防科技工业七大产业,高质量建设现代产业园区,引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瞪羚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等,推动形成资阳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体支撑。

三是在产业融合上,坚持工业反哺农业,以构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体系为抓手,推动农业生产生活方式转变,提升农业比较效益。以工业化赋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支持骨干建筑企业培育发展智能建造新业态,打造“资阳建造”升级版。促进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金融、科技信息、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

四是在创新驱动上,重点是改革、开放、创新协同推进。坚持把国资国企改革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加快构建产业发展基金群,着力优化企业发展金融生态。坚持资本招商、产业链招商和传统招商齐头并进,招引落地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和“小而优”项目。争取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在资建设分中心,融入成渝中部地区科创大走廊建设。

五是在环境支撑上,充分用好区位交通优势,推动轨道交通资阳线等重大交通项目,强化川渝特高压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毗河二期等现代水网建设,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完善财政金融互动政策,强化用地、用能等保障,夯实要素保障支撑。完善市县领导联系服务重点工业企业制度,鲜明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深化纪律作风建设,营造大抓产业、大兴产业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