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在孩子的小学群内,看到老师征召家长志愿者在要求的时间去学校帮忙的通知。要求3-5名,很多家长很踊跃地报名参与,其中也包括我爱人。很显然,我理解她的心思,她是想通过多给学校做点事情,给孩子老师留个印象,希望老师能在一个班里六十多名孩子中,对自己的孩子高抬贵手,不求照顾,但求不要单独针对。估计其他参与的家长,也多半有着类似的想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一大早,爱人就按照学校的要求去了学校。正如我猜测的,其实就是安排这些家长么来对一些教室进行卫生的打扫和桌椅场地的布置,以应对近日即将召开的散学典礼。在我的印象中,自从孩子上小学的这一年来,各种家长志愿者的征召,家长学门口值班,家长孩子午休室打扫卫生轮班等。各种能够想到的,想不到的,学校都替家长想到了。说白了,就是认为这里面有你的孩子,你就应该来。家里是单职工上班的孩子家长,有一方会去尽义务;家里双职工的家长,孩子的爷爷,姥爷,奶奶,姥姥,也不得不为孩子去值班。看着一个个家长无奈但又不得不配合的境遇,让我恍然意识到,这或许就是现如今我们社会中小人物的一种悲哀。连学校都有收割家长免费劳动力的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我的印象中,我在上小学的时候,学校安排学生值个班,打扫卫生,排桌椅等,当时觉得还是很快乐,也是教育的一部分。但现如今我真不明白,征召家长来做这些学校公益,除了让我看到学校闪亮的“镰刀”外,看不到任何价值。我倒是想问,学校的老师,校长,教育局领导,是不是也为自己的孩子出席这些“公益活动”,贡献出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去打磨学校那把“镰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现如今老师教书育人的态度上。过去的老师为了学生能够学会,可以把学生留校很晚,只为让学生学会,学懂;而现如今的老师,会把审查作业的任务交给家长,让家长自己去辅导孩子。课堂上的教学,能用视频的用视频,能用其他媒体手段就用,自己教授也其实寥寥无几。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为什么还需要让孩子去学校,在家自己在网上学,学校可以连老师的工资都不用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学校给人的印象其实就是,你孩子就是白天在我这里托管一下,至于管成什么样,怎么关不需要家长来操心。顺从的孩子,不找麻烦的孩子,老师就欢迎,那些调皮捣蛋,不顺从的孩子,就是家长的问题,家长要有职责去教育自己的孩子,教育不好就先不要回来,啥时候孩子学会顺从了,就再回来。于是我们看到几乎学校内所有的孩子渐渐地变得都顺从了,从学校出来后,几乎和流水线出来的配件一样,行为举止相同,思想一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一定会有人反驳,说学校学生太多,精力有限,资源有限;也总会有人说老师也是人,也要生存,也要有自己的生活。或许正是因为像我们这些小人物的替他人思考,总是站在他人角度多考虑问题的态度,才导致如今尴尬且悲哀的局面吧。我是尼克凡人,每天带您读懂生活,感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