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为《品读》2023年第7期内容

那是多年前的一件事,当时我仅10岁的年纪。由于接连下了两天雨,乡路变成了坑坑洼洼的“泥水路”。周一早晨,天刚蒙蒙亮,我就推着那辆“二八大杠”自行车,到3公里外的学校去上学了。可是刚到村口,车子就被黏乎乎的泥巴塞住了挡泥板,动弹不得。我下了车,用小木棍疏通多次,推着走三五十米,又被糊满。

眼看就要迟到,我不再疏通挡泥板,而是蛮横地推着车子硬往前走,不仅累得气喘吁吁,还把挡泥板给折弯了一块。我通身大汗,急得快要哭出来了,最后,带着少年人特有的倔犟,使劲把自行车扔在地上,砸起一摊污水。

就在那时,忽听见身后喘着粗气跑过来一个人,那是我的母亲。她赶忙安慰我:“没事,孩子,妈扛着自行车,你跟着我。”母亲说着,简单擦拭了一下自行车,然后在肩膀上搭了条毛巾,一下子扛起了我那辆“二八大杠”。

这“二八大杠”,车圈约28英寸,车把与车座之间有一横杠,逾50斤重,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较为流行的老式自行车,可谓家里的“重器”,出行载物基本全靠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道路泥泞不堪,加上来往行人和车的碾压,淤泥则死死地咬住人的脚底板,举步之间,一个不小心,鞋子就会被“拽”掉。而我的母亲身高还不到1.6米,瘦瘦小小,我现在都想不出来当时她是如何扛起那辆自行车,还要对付脚下淤泥的。

母亲就这样负重前行了约一公里后,放下自行车,倚着一棵树笑着问我:“孩子,累了吧?歇歇,妈也累了……”通身的汗,早已把母亲的衬衫溻透,汗珠顺着她的脸颊滚下来,一颗颗砸在淤泥上……

还有一公里就可以上柏油路了。这一段路母亲走得更加艰难,在一个水洼处,她一个趔趄没站稳,竟仰面朝天摔了下去,地上的泥污溅了她一脸。母亲却迅速爬起来,抹了把脸打趣说:“还好,没有栽个嘴吃泥。”

柏油路前有一段砂浆路,眼看胜利在望,母亲竟然轻松地哼起了小曲,想必是怕我担心她刚才摔的那一下,所以故作镇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终于到了柏油路,我骑着母亲扛过来的自行车,风驰电掣地朝学校赶去。刚进校门,随着一个巨雷,倾盆大雨就浇了下来。而那一刻,母亲应正在泥泞的乡路上往家赶……

一晃几十年过去,如今我已年届不惑,母亲也过了花甲。我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她正坐在沙发上,对着一本打开的幼儿识图绘本,用蹩脚的普通话教她两岁的小孙女辨识:小汽车、洒水车、三轮车、自行车。我探头看了一眼,那绘本上的自行车,正是当年母亲扛起的“二八大杠”,现在恐怕只有影视剧中才能见到了。

于是,那段往事一下出现在我的脑海,鲜活如初。

原 标题:《母亲肩上的“二八大杠”》

作者:李丹崖

责编:张子晴 / 校对:郭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