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当李连庆回到家乡时,他被嘲笑:别学连庆叔,你参军17年了还是个厨师。负责中共高级领导人的安全保卫工作。同时,还从中央警卫团中选拔了一些精锐,直接担任首长的侍卫。作为中国最高领袖毛泽东的侍卫,他自然不是一个普通人。
新中国成立后,负责守护毛泽东的主要有两个人。第一个是李银桥,他是武当派的俗家弟子。他的单手太极拳和太极剑都很精湛,单独对付五六个强者完全没有问题。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银桥被任命为当时中国最高领袖毛泽东的监护人。1962年,李银桥离开毛泽东,到天津打工。继续充当毛泽东守护者的不是李银桥,而是我们今天故事的主角李连庆。

1932年2月,李连庆出生于高要市吕布镇河路村。由于村附近山高林密,距城镇较远。因此,村区盗贼猖獗,经常成群结队下山袭击山下的村庄。久而久之,村民们为了自保,纷纷习武。李连庆出生后,自然受到家乡武术氛围的影响。而且,李连庆的父亲是村里最厉害的拳击手。在父亲的指导下,李连庆的天赋逐渐被发现,武功高超。他被父亲视为百年一遇的武术奇才。1950年,李连庆刚满十八岁,已经是当地有名的青年拳手,还被授予“树龙”的称号。
也是在这一年,朝鲜战争爆发。为了抵御美国的侵略,中共中央发动了抗美援朝战争。年轻气盛的李连庆自然不想被抛在后面,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李连庆告别家乡和长辈,北上参军。他决定参加抗美援朝战争,让自己的毕生学习为国家做出贡献。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正式打响,李连庆正式成为志愿军一员。他们斗志昂扬,渡过鸭绿江,前往朝鲜作战。
然而事与愿违,李连庆因为没有接受过军事训练,也没有实战经验,被分到了烹饪班。虽然这违背了李连庆的初衷,但他却失去了扛枪上战场、为祖国流血的机会。但这并不影响李连庆报效祖国的热情。他做的饭菜总是受到志愿军战士的好评。而在后来的一场比赛中,李连庆凭借着自己的技术,一举击倒了四名比他高的志愿军战士。这时,志愿者们开始注意到这个稚嫩的年轻人,并开始用钦佩的目光看着他。
这件事瞬间就传遍了全军,而厨子以一敌四获胜的消息,不仅没有输风,还赢了,也传到了志愿军首领的耳朵里。大家都争先恐后地想看看这个奇怪的人,李连庆就被调到警卫排担任志愿军排长。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与此同时,李连庆的三年服役期也到期了。但鉴于他的勇猛,首长亲自下令让他留在军中继续服役。这段时间,李连庆感觉自己一辈子所学的东西都没有用,心情变得无比郁闷。1959年,李连庆甚至产生了退役回家的想法。也是在这个时期,李连庆做出了一个影响他一生的决定。
今年,8431部队(中卫团)赴广州选拔两名优秀个人到中卫团服役。消息一传到军区,军区领导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身怀绝技的李连庆。李连庆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打消了退役的念头。一扫之前的阴霾,开始为选拔做准备。李连庆首先顺利通过初选,成为100名种子选手之一。随后,李连庆也不负众望,经过层层选拔,一路过关斩将。最终,他获得了名额,正式成为中央警卫总队的一员。
李连庆进入中央卫队后,奉命成为毛泽东的侍卫。然而,要成为毛泽东的护法,光有技术显然是不够的。作为国家领导人的守护者,他需要陪同毛主席去一些重要的地方。这时,卫兵的手势也将代表一个国家的形象。因此,李连庆不仅要学习格斗、射击、游泳、侦察等基本技能,还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礼仪和文化知识。就打斗等方面而言,李连庆自然是没有问题的,礼仪方面也在李连庆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但说到研究文化,这实在是难倒了李连庆。
李连庆从小习武,家乡对文化教育从来不够重视。家乡几个村子只有一所私立学校,而李连庆是受父亲教育的,懂得很多拳打脚踢,但从未接触过文化课程。直到李连庆入伍后,由于军事行动的需要,李连庆才参加了军队的扫盲班。但我只学了几节课,一些基本单词也勉强认识,所以我能看懂字母。

不过,想要成为毛泽东的守护者,必须具备高中文化程度。对于李连庆来说,这无疑比登天还难。不过,李连庆认为如果成功了,就可以担任毛泽东的侍卫,所以他决定试一试。接下来的日子里,李连庆白天学习射击和格斗技巧,晚上利用业余时间补充文化知识。经过他的努力,他终于通过了考验。1961年,李连庆成功为毛主席服务,一干就是15年。
在此期间,李连庆的身份被极度保密,连他的妻子、孩子和父母都不知道。他本人必须时刻留在毛主席身边,保证毛主席的安全。以至于当李连庆母亲去世、妻子临产等重大事件时,李连庆都无法回家看看。
直到1967年,李连庆接到了一项特殊的使命。毛泽东要求李连庆回到自己的家乡,以他的眼睛去考察当地的发展。李连庆激动不已,终于可以回到日夜思念的家乡,可以与亲人团聚了。
但这次回家,绝非我们想象中的光荣回家,衣冠楚楚的回家。由于李连庆工作的保密性,李连庆向家人谎称自己一直在做厨师。此时距离李连庆入伍已经17年了,李连庆已经35岁了。经过多年的打拼,他只是一名厨师。这给李连庆贴上了无用、无价值的标签。
李连庆回到家后,村里的人,从老人到孩子,都用鄙视的目光看着他。他们都看不起这个平庸无能的男人。就连村里的长辈也教育孩子们,“长大了一定要成功,别学你们连庆叔,当了17年兵,只是个厨师”。做出任何解释。他知道,能成为毛主席的侍卫是一种莫大的荣幸。受一点委屈又有什么关系。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在北京病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去世,享年83岁。消息从北京传出,举国哀悼,举国上下都沉浸在毛泽东逝世的悲痛之中。

毛主席的去世,让李连庆又闲了。此时的李连庆已经44岁了,他想和家人一起度过余生,弥补前半生的遗憾。然而,当他提出复员申请时,却没有得到组织的批准。交给他的却是另一个任务,担任叶剑英的侍卫长。
此时,叶剑英元帅已经79岁了,能够担任叶剑英元帅的警卫队长,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情。李连庆无奈,只能放下心中的念头,再次为了大家放开了小嘉,扛起了这个重担。就这样,在为毛主席做了15年的保卫工作后,李连庆再次担任叶剑英的警卫队长。
一晃十年过去了,在李连庆的陪伴下,叶剑英元帅也走到了生命的终点。1986年10月22日,他去世了。
此时的李连庆已经54岁了,他再也按捺不住对家乡的思念。在他的再三要求下,他终于被调到家乡联络局工作。这是一个比较悠闲的姿势,也算是为自己的晚年找到了一个安宁的去处。
直到1997年,李连庆65岁,到了退休年龄。考虑到李连庆对中共的巨大贡献,党组织安排李连庆与家人一起住在北京,享受副军待遇。
2008年,李连庆邀请昔日好友到家中做客。当我从老朋友那里得知,我的家乡已经改革开放30年了,生活依然艰难。村里的年轻人全部外出务工,家乡成了名副其实的留守村。听到家乡如此破败的景象,李连庆久久不能平静,最终他做出了决定。他想回到家乡从事经济建设。
此时李连庆已经76岁了,家人都以为他在开玩笑。但看到李莲英坚定的眼神,家人还是选择了支持老人。2008年国庆节,李连庆带着毕生积蓄逾100万元踏上了回家的旅程。

当李连庆回到他梦寐以求的家乡时,看到的却是惨败的一幕。村里无数的孤独老人和留守儿童一一触动着他的心,村子也不再像以前那样生机勃勃。因此,李连庆认为改变家乡的第一步就是振兴家乡——修建祠堂。
2009年,在李连庆的主持下,祠堂终于落成。祠堂前的一块石板上,密密麻麻地写着捐献者的名字。这不仅仅是一座祠堂的修缮,更是宗族精神的凝聚。祠堂的修缮也正式点燃了村民心中的希望之火。
紧接着,李连庆开始了家乡的基础设施建设。他出钱修路、修河,家乡在他的掌控下变得秩序井然。李连庆的名字也被家乡人民所认可。村民们都对老人竖起了大拇指,说:“李叔叔不愧是老党员,真是个好人,他甘愿吃点亏,把自己所有的积蓄都花光了,为大家谋福利。”也是我自己做的,有这么好心的老人带路,村里能不好吗?我们能跟不上吗?
基础建设完成后,李连庆开始规划村庄的未来。1978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我国实行承包生产到户政策,家家都有土地。但近年来,由于村里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大量土地无法耕种,土地已经荒芜。李连庆决定整合这些土地。在他的游说下,当地村委会和村民纷纷表示支持。于是他整合并重新划分了这些土地。此外,村里建有公园、篮球场、村民活动中心,使家乡成为远近闻名的文明村。

基本问题解决了,那么李连庆就要开始继续下一步的财富之路了。所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住在山里,李连庆决定建一个养牛场。在他的号召下,村民们纷纷拿出积蓄,李连庆也借了100万元投资养牛场。最终,牛场在竹川村一片低洼的盐碱地上开办了。
2010年,养牛场正式落地,命名为云浮市星耀牧业有限公司,主要饲养肉牛。李连庆因此被村民称为“牛司令”。
但养牛与其他行业不同,因为养牛需要相当长的生产周期。短时间内不但没有回报,还会不断有钱往里面注入。所以前期也有质疑的声音。当李连庆还有力气的时候,他坚持了下来。
2014年,李连庆的养牛场终于初具规模,成为当地知名企业。我的家乡有一个肉牛加工合作社,为了扩大规模。他们找到李连庆,想从养牛场赊购一些牛。他还得到了李连庆的支持。李连庆认为为家乡做点好事是他的责任。合作社也不负众望,成为资产百万的大型合作社。在李连庆的带动下,村里也出现了数十家专业养牛户。

此时的李连庆虽然已经成为百万富翁,但他依然没有改变过去勤奋的作风。他每天早上天还没亮就起床打扫牛棚,每天晚上都要等到所有员工都离开牛棚才回家休息。
有人问他,你为何这么高龄选择回乡创业?李连庆说:“我回家乡创业不是为了钱,我也是想为人民服务。”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