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海是慷慨的,它赐予我们满目的好颜色,赠予我们丰饶的物产资源。相较于其它地方,平潭还有特别丰富的贝类资源。靠海为生的平潭人,珍视这份大海的馈赠,用奇思和妙手创造出独特的贝雕艺术。

东南卫视“海洋季风”通栏节目带,7月2日18:00《向往的大海》,一起看平潭人如何运用人文传承、两岸资源,创造别样的“贝”儿有魅力。

蒋心忠,平潭贝雕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自幼与贝雕结下不解之缘。在娱乐匮乏的童年时光里,收集海滩上随处可见的贝壳,是他乐此不疲的游戏。

后来,蒋心忠在小学老师的指导下,参加了平潭贝雕贝堆制作班,逐步接触、学习平潭贝雕制作技艺。

贝雕的制作方式十分特别,需要利用贝壳本身的色泽和纹理。比如说,鲍鱼壳经过打磨之后会呈现七彩的光亮,像是花瓶瓶身的质感;海蛎壳凹凸不平,经过堆叠能够制作假山。

为了更好地创作贝雕艺术,蒋心忠几乎走遍了平潭的每一片海滩,对海滩上的贝壳种类如数家珍。

周明,平潭贝雕制作技艺区级非遗传承人。他最早是从事平面设计的,后来受到蒋心忠的影响被贝雕艺术所吸引,从一开始观摩蒋心忠创作,后来自己开始动手创作。2017年,在蒋心忠的指导下,周明完成了自己的第一件贝雕作品,正式走上了贝雕艺术创作的道路。

如今,他们在抖音直播间里分享贝雕艺术,现场展示贝雕创作的过程、讲解贝雕艺术的历史,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贝雕艺术。

去年,他们更是举办了几十场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的宣传实践活动,希望让贝雕艺术更多地为人所知、为人所爱。

康桂箖,岚台传统灯笼传承人,她是土生土长的平潭女儿,也是横跨海峡的台湾媳妇。多年来,她从事两岸旅游文化工作,机缘巧合下学习了岚台传统的灯笼技艺。

2018年,康桂箖受邀回到平潭。踩在平潭的沙滩上,唐桂箖的目光所及之处都是美丽的贝壳,将贝雕与灯笼结合的灵感也由此诞生。这是文化与文化的交流,也是艺术与艺术的碰撞。在这一过程中,贝雕艺术不断迸发出新的美感,也让更多人选择驻足欣赏这一来自海边的艺术。

每周日18:00,东南卫视“海洋季风”通栏节目带,15分钟文化专题片《向往的大海》,通过福建水下考古、福船文化、海洋影像、惠安女等特色人文脉络,呈现福建海洋文化多领域融合发展的时代风采。

编辑 | 翁翔

主编 | 张素桂

监制 | 王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