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一部印制精美的摄影诗集《生命的功课》(中国言实出版社,2022年7月版),作者杨珊是中国作协会员,她摄影,绘画,写诗,是一位跨界诗人。精美,促使我立即打开诗集:我感到,虽然是摄影诗集,而每一首诗都是独立的存在;我感到,每一个诗行都散发着大自然生命的气息,让我感受到诗人对于生命真相的诗性触摸。

诗集中的这首诗《写诗的意义》,其实我把它看作诗人杨珊关于诗的宣言,“写诗的意义不是成为诗人而是/让血脉的雪液流淌在人类的身躯/诗纯洁/如雪”。就如她在诗集的自序中说的,“无论是云朵、雨滴,还是微风,都能与记忆链接,化成某种意象以洗心涤虑。”古今中外,艺术家们的心灵和大自然大都有一种共鸣的存在状态。所以,现代主义艺术的鼻祖爱伦·坡才说,艺术就是“透过灵魂面纱在自然中观察到的意义”。所以,哲学家海德格尔就很欣赏荷尔德林的诗“人,诗意的栖居”。浪漫主义诗人把大自然和诗融合,在融合中发现美,创造美,不仅沉淀为诗学,也渗透进生活、情感和思想。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拉姆·达斯因中风罹患失语症之后,他这样思考生命:“在信仰似有若无的时代——悲伤可能布满这样的时代,我的建议是请将自己融于自然天地,看山岳河流,流云飞逸。感受那份人世之外的恒久独立。”为什么大师们把艺术、美、生命和大自然这样尽情地融为一体呢?我想,可能是大自然的生命之美自由而纯洁吧。

那一次中国作家协会组织的雾灵山采风活动,虽然我没有跟随团队登临这座山,但读了杨珊的诗《自由》,却感觉到了雾灵山,不仅仅是自然的山,更是心灵的山。“给小草自由给大树自由/给岩石自由给溪涧自由/雾灵山做到了……也让风自由也让雨自由/也让岚自由也让天自由/雾灵山做到了”。诗人用自己的情感和生命的精神把雾灵山心灵化了,所以诗性的雾灵山提升了大自然的雾灵山,雾灵山不仅仅是生长树木和花草的山,也是生长美的山。于是,雾灵山成为诗中生命的意象,自由纯洁而灵动,充溢着生命之美的活力。

大自然属于美,诗也属于美。所以,法国著名诗学家马利坦这样说,“美是诗的必然的关联物和超越一切的目的的目的”。著名诗人马拉美也很早就表达了同样的诗学理念,美,它只有一种理想的表达,就是诗。当然,生命也属于美。诗的是美的,美的也是诗的,诗和美一起化为生命的感觉和力量。我在杨珊这部诗集中发现,诸多作品都是在大自然中发现生命的美,创造生命的美。

她在“荒地”看到的不仅仅是“杂草丛生/野卉滋长”,而用心灵看到是“自由奔放的生命力”(《荒地》)。她在“花草之间/山水之间”,用心灵体会到的是“无处不在”的“韵律”。她在“早春里”,听到的是“一首恋歌”,“从湖畔穿过”,“径直向人间”(《路过早春》)。“一朵花香了一个阳台”,“那朵叫做蜻蜓的花/曾经照亮过她的笑容”(《阳台上有一只蜻蜓》)。甚至她“想在耳朵上种花”,以致使“听觉的领土不再荒芜”(《耳朵上的花田》)。大自然孕育的美,大自然蓄蕴的生命力量,从人的角度,她以心灵,从诗的角度,她以诗性感觉,用她的话就是都能“感悟领会到很多花草等生命体与人类成长共通的东西”。

大自然不仅滋养着诗人的灵魂,诗人的灵魂也在滋养着大自然,由此,大自然和人融合为一个生命体。当然,还有诗性的思索。早晨,当窗玻璃上献给她冰凌花的礼物,诗人思索的闸门开启了:“你是诗神的画作/你是灵感的灰烬/你是燃烧过的寒凉/你是一碰就碎的美与哀愁/你是精神与现实激烈交战后的/石英永远深埋于我心之矿脉”(《冰凌花》)。生命,大自然的生命,人的生命都进入到了哲学的境界。

这种境界就是美的力量,诗的力量,思想的力量,也是爱的力量。

杨珊认为,“爱与悲悯是艺术创作的底色”。爱,其实就是悲悯。据资料记载,有人问弘一法师爱是什么,他毫不犹豫地回答,“爱,就是慈悲。”大师从佛学的角度理解爱,这是极富情感力量的人性回答,也是从灵魂深处涌出来的人性的力量。(枣红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