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11月19日,一位牧师走进了波默拉尼亚省之小城巴斯瓦尔克的医院,他带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德国战败了,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也已经下台。牧师沉痛的告知医院里的伤员们,霍亨佐仑市议会不再悬挂德国皇冠,德国也已成为共和国时,所有人都忍不住哭泣起来。此前就有人来到医院里煽动伤员们去革命,伤员们没有相信这些人的话,而如今这位德高望重的牧师却证实了这一切,这让曾为德国在战场上浴血拼杀的伤员们格外痛苦。

所有人,包括被毒气熏瞎了眼睛的希特勒都陷入了痛苦并为之崩溃,他们都反思着一个问题,明明德国在西线之外的所有地方都取得了胜利,为什么德国最后还是输掉了战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让我们把时间拨回到1918年3月,彼时的德国其实面临的形势远没有那么糟糕,或者说德国已经前所未有的获得了莫大的优势。和许多教材和资料上轻描淡写的说德国在1918年陷入劣势不同,实际上德国此时除了在西线之外都取得了优势,塞尔维亚和罗马尼亚已经失败了,再也无力掀起什么风浪来。至于苏维埃俄国?它们也无力对抗德国的军队,深陷内战的苏维埃俄国最后只能选择和德国停战,并将乌克兰在内的大片土地割让给德国。

对于德国而言,与苏维埃俄国停战是一个利好消息,这意味着他们拥有了欧洲的面包篮——乌克兰的粮食产出足以解决德国的物资匮乏问题,并赋予德国将战争持续下去的能力。与此同时,德国还能从东线抽调100多万军队,依靠这支从东线抽调来的生力军,德国有能力在西线再发起一次战役,以此打破西线长久以来的僵局,甚至是有可能赢得在西线的决定性胜利,1918年的皇帝会战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爆发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18年3月21日皇帝会战爆发,德军一连发起四次强大攻势,英法联军多次被德军击退,决定性的战役爆发在莱姆斯,英法联军挡住了德军的攻势,缺乏后勤补给的德军被迫在同月停止了进攻。随后协约国军队发动了百日攻势,依靠来自美国的预备队和源源不断的物资,德军在8月的亚眠战役里一败涂地,德军被一路赶出了法国,最终在兴登堡防线站稳了脚跟,而德国的崩溃也是此时开始的。

8月份开始的失败对于德军是一场噩梦,厌战情绪几乎席卷了德军所有的部队,许多心不重来的士兵逃离战场,连带一些厌战的老兵也开始逃跑,后撤的部队把开赴前线支援的部队称之为“破坏者”,认为他们是破坏战争结束希望的人。当然了,这些动摇的逃兵仅仅是一部分,前线相当一部分德军官兵还愿意尽忠职守,可更可怕的事情却在德国国内发生了,国内的秩序先一步崩溃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18年1月的罢工极大的撼动了德国的统治基础,尽管工人们很快就被赶回工厂里干活,可有关于革命和暴动的话题已经如野火般蔓延开来。客观来说,德国当时面临的困境在某一角度上真的是被人从背后捅了一刀,比如说德国内部爆发的粮食危机,这就和那些投机商人脱不了责任,至于德国的容克贵族和资本家更是早早开始了转移财产至美国,自诩爱国的克虏伯公司就是个例子。他们过去曾渴望战争的爆发,现在亦渴望战争尽快结束,为此他们可以采取任何措施——包括用革命和暴动的手段来推翻威廉二世的统治。

这是个非常讽刺的事情,过去那些狂热叫嚣战争爆发的人,如今不惜以摧毁自己国家的方式来结束战争,这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了。他们和社民党人联合起来,以追求和平的名义要求停战,裹挟着民众的声音要求政府和协约国谈判,仿佛他们过去不曾狂热拥护战争一样。至于被后世吹捧的德国共产党,很遗憾的是在当时他们其实不握有任何实质上的力量,其中的大多数人不过是乌合之众,仅有罗莎·卢森堡、卡尔·李卜克内西等人可以说是真正的布尔什维克,煽动起一次革命实在是过于恭维他们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革命和暴动是如何爆发呢?不如说德国的暴动是一连串“因缘巧合”之下的产物。1918年10月25日,德国海军高层突然要求基尔港的德国舰队出海作战,若失败则“光荣的自沉军舰”。这一举动遭到了水兵们的拒绝,并最终在11月3日引发了一次武装暴动,史称基尔水兵起义。这一消息吹响了暴动的号角声,德国各地都爆发了革命和暴动,大大小小的苏维埃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11月9日从前线退下来的士兵甚至进入了柏林,转瞬间德意志第二帝国就濒临瓦解了。

如果从许多来自德国的史料来看,这次“革命”的疑点实在太多了。德国皇帝威廉二世曾向协约国提出谈判的可能,10月6日却收到了一份来自美国的外交照会,声称除非威廉二世退位,否则美国不签订停战协议。而随后就是我们提到过的,那份莫名其妙的出港作战命令。有一些欧洲历史学者认为,这份作战命令很可能是容克贵族搞出来的,以此制造一次大规模的暴乱来逼迫威廉二世退位。而作为佐证的则是那些德国境内大大小小的暴动和一大堆所谓的“苏维埃组织”,它的背后有一只无形的大手推动一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无论是什么人推动了,都不能改变一个现实了,那就是威廉二世的退位已经是注定的事情了。11月9日,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宣布退位,社会党联合政府取代了原来的政府,其领导人是前鞍匠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对于大多数德国人而言讽刺的事情在于,他是在一夜之间惊闻德国变了天,而他们对这个新政府缺乏基本的认同和认知,很难相信这么一个毫无威慑和信誉可言的政府,能为德国的未来做出什么有意义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世者多称艾伯特是魏玛共和国的缔造者,在关键时刻选择挺身而出,可实际上他只是个惊慌失措的替罪羊。当日黄昏十分,当梅克斯亲王前来道别时,艾伯特竟惊慌失措的连声哀求对方留在柏林担任行政官,这证明了他是何等局促不安,因为他无法代表任何人,他的政府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花架子政府。

可能有什么办法呢?一切都已经注定了,1918年11月11日,德国临时政府的代表马特阿斯·埃尔斯伯格在福熙元帅的私人车厢里与盟国签署了停战协定,于上午11时停止敌对行动。战争结束了,以一种莫大的混乱结束了,德国尚不等协约国进驻就变得支离破碎,一切秩序都已经荡然无存,到处都是欢呼战争结束的人群,以及打着苏维埃名号的各类组织。战争结束了,但和平却没有立刻到来,一场更大的内乱正在酝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不幸,希特勒将见证德国所经历的一切混乱,尽管他现在对此一无所知,只是单纯的厌恶革命和暴动,可他之后仍要被卷入其中。无论是之后自由兵团和各类左翼分子的激战(无政府主义在当时也是左翼),亦或者是魏玛共和国执政初期的那些混乱无序,又或是那些战后德国的衰败和贫穷,希特勒都会被这一切裹挟其中。也正是这些历史性的事件的影响,希特勒内心的恶魔将会成长起来,并促使他成为真正的恶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