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知从何时开始,夏利这个名字就再也没有出现在我们的脑海中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曾经18年占据我国销量冠军宝座的夏利却终究逃不过以停产的结局收场,本期大象ELV与大家分享30年前我们熟悉的车型——夏利。

记忆中的夏利

不少80、90后朋友对于夏利都不陌生,除了面的(华丽面包车)当年最便宜的出租车基本都是夏利,1.2元每公里满大街都是,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当时的红夏利基本上就是个能动的铁皮盒子,经过查阅资料发现,原来夏利这个品牌都已经离我们而去3年了,从当年火爆全国到今天销声匿迹只用了30年左右,下面咱们一同来看看夏利的兴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夏利的起源

由于夏利即代表一款车型也代表一个品牌,本期咱们就以最经典的“红夏利”为主,夏利品牌只做为背景简单介绍。

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天津也是个汽车工业非常发达的城市,除了如今缺少本土知名品牌其他配套设施可谓是一应俱全。早在四五十年代,天津微型汽车厂就开始生产三轮车和军用吉普车了,1965年成立的天津汽车制造厂和北汽达成协议,开始生产TJ210型吉普车,也就是咱们熟知的天津版的212吉普车。80年代初,天津组建了天津汽车工业公司,后来成为了夏利和华利,分别产出了早期出租车的鸡蛋炒西红柿黄金组合(红夏利和黄大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3年天汽(天津汽车工业公司)被确立为全国定点微型汽车生产基地,一年后,上级在天津召开了微型车工作会议。会议结果是以天津为基础,发展中国的微型车。1984年和1987年两次北戴河会议之后,天汽就成了三大三小两微之一的汽车生产基地,可谓是一出生就含了政策上的金钥匙。在此之前,天汽就已经开始着手布局了。1983年初,天汽派考察团前往日本实地考察引进车型,铃木和大发都挺合适,符合小排量省油农村城市都能用的特点,但考虑到当时铃木的产品过于单一,在看大发的“花活”就比较多了,微型车、轿车啥车型都有,而且车型零部件上的通用性强,最重要的是愿意提供技术支持,于是双方一拍即合,很快大发品牌旗下的两款车型:Hejet850和Charade被选中成了幸运儿,后来这两款车型一个成了黄大发,另一个成了红夏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间来到1984年,上级有意推动个人购买轿车,本就惦记着大发轿车的天汽看到了汽车市场的商机。1986年9月30日,从日本进口零件以CKD(零件进口国内组装)方式组装的第一辆第二代Charade走下生产线,型号叫做TJ730。名字就是直接音译过来的叫夏利特,也有叫夏来多的,后来天汽改了个名字叫夏利德,为华夏立下功德,并且用这个名字卖了1万台左右。在奥托之前,填补了中国经济性轿车的空白。1987年大发更新了第三代Charade,1988年1月1日,天汽就引入到了国内投入生产,这就是我们熟悉的红夏利了。型号TJ7100。基本与原版第三代Charade没有啥区别,车身线条简洁圆润舒展,只是前进气栅上的LOGO变成了两个汉字:夏利。这个名字的由来还颇为曲折,最开始天汽想过还沿用原来的名字夏利德,但总觉得不中不洋,三个字不好叫也不好听,最后还是上级领导决定不如就叫“夏利”吧,黄大发也是在这个时候把品牌名改成“华利”的。这两款车名字加在一起,寓意着华夏得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黄大发还是红夏利车型,与大发的合作方式都只是技术引进,并没有成立合资公司,保证了自主性。也正因为如此夏利才没有像捷达和桑塔纳一样,“屁股”上必须印上因为名字,而是完完全全用来两个汉字。问题也随之而来,有资金引进技术没能力迭代技术,所以后续车型只能“拉皮”,竞争力越来越拉跨,为后续埋下了隐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夏利的崛起

话说回来,夏利刚刚引进时,年产能规划是3万辆,但生产线基本没有满负荷运转过,原因有两条:其一,夏利是个两厢车,在当时那个年代,由头有尾是个比天还大的事,两厢车并不被大众所认可;另一方面,当时汽车市场上都是什么车型?捷达桑塔纳、标志505基本上都是公务用车,1.0L排量的三缸发动机夏利没法当作公务用车,私人购车虽然政策上支持,但真正愿意购买车的任还是很少,再加上投产初期基本都是靠CKD组装,价格也在10万元左右居高不下,所以导致在汽车市场一直无法打开局面,但转机马上到来。

京津地区的小伙伴们估计还记得,以前过年了,大人们有时候出行总喜欢打个红夏利图个喜庆,前面咱们说夏利没“屁股”、三缸这些缺点,对于出租车市场来说基本上没啥影响,反倒因为省油、皮实、耐用、方便维修的特性物理意义上的红遍了大江南北,成为了出租汽车公司的最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巅峰时期,夏利几乎占据了全国4成的出租车市场,而在京津地区这个比例是7成。对夏利来说1990年是个转折点,在这一年天汽算是把夏利车型结构彻底研究明白了,零部件国产化率达到了90%左右,也开始动起了歪心思,既然大家都喜欢有“屁股”的车,咱就给夏利加个“屁股”吧。说干就干,夏利就拥有一个迄今为止改的最成功的“屁股”。

有了“屁股”的夏利更受出租车公司欢迎了,1990年三厢夏利刚刚走下生产线,广州一家出租车公司直接买走了200辆;更离谱都是1991年的一次销售座谈会上,两天时间卖了2286辆堪比如今的比亚迪。这个“屁股”也帮夏利打开了民用车市场,虽然当时的售价还是10万元左右,但确实老百姓买的起的最便宜的三厢轿车了,销量直接起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日中天的销量加上饱受欢迎的老百姓口碑,让夏利在国内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当时的老百姓或出租车司机对夏利的落后配置更多的不是吐槽,而是交通方式快节奏的改变让生活更加便利,亲民的价格不会让老百姓望而却步,回想当年真的是带给了不少家庭更多欢乐与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