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6月制造业活动大幅萎缩#
韩国制造业的“寒冬”,确实该来了!
事实上,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韩国在去年7月起就一直低于50,连续的低迷,代表着韩国经济的复苏艰难。据韩媒调查表示,这一原因离不开韩国本土企业对未来的发展环境的不看好,以及外部需求的降低。而后者缘何降低?主要还是技术上出现落后,外交政策上出现失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去,韩国人引以为傲的便是他们的四大支柱产业,汽车、半导体、造船和显示器屏幕。但如今,随着新能源汽车这一赛道的出现,中国汽车制造业以技术优势开始攻占国际市场。早在两年前,中国就已超越韩国,成为全球第一汽车出口大国,虽然说在知名度上仍有差距,但性价比和质量早已不遑多让。
在造船上,据克拉克森发布的数据表示,今年前五月,中国船企累计承接新船订单299艘713万修正总吨,而韩企则是104艘474万修正总吨,52%和35%的市场占有率对比,谁有优势当然一目了然。韩国造船业看似“轻松”的表示,中国多接单其实有利于韩国,他们说这是因为韩国是接的高净值单子,不追求数量。但结合制造业寒冬这一情况,这种话似乎就有些口不对心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显示器屏幕方面,早先确实是韩国发展十分有优势,像三星、LG等韩国品牌,曾一度被誉为显示器的天花板,价格自然水涨船高。但风头永远不可能只属于一家,中国用厚积薄发做到了在2021年拿下了全球市场份额第一,最后韩企不得不放弃LCD屏幕这个市场。如今,各大屏幕厂商又开始在柔性OLED这个市场角力,根据市场研究机构Stone Partners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中国的出货量占比预计将超过50%,这也将首次超越韩国。可以说,韩国想一家独大的局面早已不会出现,就算韩国民间想投资65万亿韩元研发、韩政府也进行扩大税额扣除的制度支持,但局面早已注定,重回第一只能是幻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在半导体方面,韩国仍存在优势。虽然中国企业也在崛起,但市场份额上仍不占优势,这也是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
而在外交政策方面,韩国作为出头鸟站在了对抗中国的最前沿,这让韩媒表示被当做了炮灰。因为随着美日外交官的访中,韩国的背后早已没有了美日的影子。他们奉行的追随外交,如今只能让他们站在一个下不来台的位置。
韩国制造业的寒冬不是一日之寒!如今再看韩工人高举“尹锡悦下台”标识,并且开始长达2周的罢工,其实也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