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看到,有的人压力大,情绪抑郁,身体状态多半也不好。中医认为,过度的忧虑和思考会损害脾胃的功能,导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这就是中医里的“忧思伤脾”。脾脏在中医中属于五行中的“土”,而思考和忧虑都属于“水”,过度的水会损害土壤,进而影响脾土的功能。
除了忧思,以下是4个常见的伤脾习惯:
1.饮食不当: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吃过多寒凉食物等都会损害脾胃的功能。因此,要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度饮食和食用过于寒凉的食物。
2.缺乏运动:长期缺乏运动会导致身体气血不畅,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身体气血循环,有助于改善脾胃功能。
3.熬夜:长期熬夜会影响身体的正常生物钟,导致睡眠不足和疲劳,进而影响脾胃功能。保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维护身体健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情绪波动:过度的情绪波动会影响身体的内脏功能,尤其是愤怒和焦虑等负面情绪会直接影响脾胃的功能。要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的情绪波动。
怎么调理脾胃呢?
在饮食方面,要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度饮食和食用过于寒凉的食物,适当多吃一些易于消化的食物,如米饭、面条、鸡肉等。
此外,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身体气血循环,有助于改善脾胃功能,可以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瑜伽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需要强调的是,保持情绪稳定和充足的睡眠有助于养脾,要避免情绪大幅波动、熬夜和过度疲劳。
总之,为了保持脾胃的健康,我们应该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避免过度忧虑和情绪波动,加强锻炼和睡眠调理,以及根据个人情况适当采用中药调理。通过综合的调养方式,可以帮助我们预防和缓解脾胃功能不良的问题,保持身体的健康和平衡。
关注@养生杂志,了解更多健康知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