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预计到2035年左右,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超过4亿,进入严重的老龄化阶段。中国面临着老年人口数量庞大、老龄化速度快、老龄化区域差异大以及应对老龄化任务繁重等挑战。如何应对养老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和中老年人广泛关注的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中国的养老服务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令人欣慰地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积极参与养老服务行业。他们带来了更科学的护理观念和先进的运营理念,为老年人创造更美好的晚年生活。

让年轻人对养老行业充满信心

提及从事养老服务行业的人,很多人对他们仍然存在着一些陈旧的印象。如果一个优雅自信、笑容温柔的90后女孩出现在我们面前,人们很难将她与养老服务行业的从业者联系在一起。

几年前,年轻人选择从事养老服务行业还是一件不被人理解的事情。然而,近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加深以及传统家庭养老功能的减弱,社会各界都逐渐认识到引入社会力量来帮助老年人度过晚年已成为普遍共识和发展趋势。这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看到了养老服务行业的发展潜力,并有意愿加入其中,为行业的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中国民政统计年鉴》2019年至2021年的数据显示,中国养老机构中,35岁及以下职工的数量逐年增加,养老行业呈现出明显的年轻化趋势。

年轻人对养老行业的信心还体现在他们对升学填报志愿的选择上。以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为例,曾经该专业的第一志愿报考率不到10%,而如今第一志愿报考率已超过80%,录取分数线也高于二本线。

这些年轻人都接受过专业培训,具有年轻、精力充沛、高学历、学习能力强等优势。当他们进入养老服务行业后,带来了新的观念和理念,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

鼓励年轻人选择留在养老服务行业

业内专家认为,为了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养老服务行业,仅仅依靠他们的热情和主动投入是不够的。还需要在完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提供晋升通道、提高薪资待遇、加强专业培训等方面提供实际的福利,让年轻人看到自己在养老行业的发展前景,从而解决行业面临的“后继无人”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令人欣慰的是,一些地方已经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例如,在北京,根据2020年发布的《北京市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培训实施办法》,持有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养老护理员可以享受护理岗位奖励津贴。浙江省则根据学历给予进入养老机构的毕业生不同额度的入职奖励,并将奖励范围扩大到养老服务机构内从事医疗保健、康复护理、营养调配、心理咨询、技术培训、能力评估等工作的人员。

各地为养老服务人才提供的激励和褒扬机制有助于年轻人对养老行业抱有更积极的职业期望,从而树立起坚持从事养老服务工作的信心。

养老机构本身也应该帮助年轻人制定职业规划,细化职业分工,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具体工作方向,并在职业晋升、薪资提高和能力增强等方面设定目标。年轻人从事养老事业,能够改变行业的老旧形象,促进行业转型升级,直接影响到帮助现有老人过上幸福晚年,同时也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