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hq

各位准博士生们大家好,笔者是 23 年申博的先行者,从某地方医科大学,成功申请到了 top2 学校的博士名额

这篇文章,笔者将事无巨细地从申博简介、择校选导师建议、套磁模板及注意事项等全方面进行分享。

当然,这篇文章只是在目前阶段的一家之言,如果有不同理解或意见,欢迎讨论。以下是本次分享的框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自己做的

一 申博概况

目前大多数高校以申请考核制为主,本文也主要分享申请考核制度中的经验。

1. 什么是申请考核制度?

考生根据招生院校发布的招生简章,确定是否有资格报名,进而递交材料。学院根据材料审核(或增加英语初试),按照一定比例(3:1 左右)确定复试名单。考生通过复试即可录取。

2. 什么时候发布招生简章?

各个学校不一样,从上一年的 7 月到次年的 4-5 月均有。

3. 怎么确定自己是否有报名资格

只要是遵纪守法的良好公民,一般都具有报名资格。有要求的一般是英语,以六级为例,有的学校要求过六级或发表 SCI 论文,有的要求 440 或 480 分等。各个学校政策不一样,不管过没过六级,都有学校可以选择。

4. 递交哪些材料?

大致来说,一般有①推荐信,②读博的科研计划书,③硕士期间的英语/科研证明材料,④本硕成绩单,⑤个人简历,⑥本科学位证书和学籍验证报告等等。

需要注意推荐信和计划书,推荐信一般对推荐的导师有职称要求,或是有的学校要求博导本人写推荐信。科研计划可以先整一个大概框架,和导师套磁的过程再修改细化。

二 择校

(一)择校原则:以终为始,错位竞争

1. 以终为始

读博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我们一定要弄明白自己为什么读博?

1.1 若是为了科研追求,那么首选名校名导;

1.2 若是为了找教职,进高校工作。那么建议去看看相关高校的招聘公告。根据招聘的具体要求,再来明确自己博士学位申请学校,以及博士期间需要准备的文章/课题/技术;

1.3 若是为了进医院工作,那么有两种选择,一是行业公认的 top 科室,二是就业当地的龙头院校

1.4 若是只需要一个博士学位,那就选择一个报考人数相对较少,竞争没那么激烈的地方院校;也可以考虑读在职博士,或者一些东南亚国家的联合培养博士(这种学费较贵,一年 20+万,但是一般医院会报销)

以上仅是笔者一家之言,每个人情况不尽相同。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再有目标地去奋斗。

2. 错位竞争,扬长避短

目前博士申请也是僧多粥少的情况,很多名额都是竞争上岗。

笔者认为,在申博的时候,需要避开自己的劣势,充分发挥自己优势,同时拿自己的优势面,去匹配导师的需求。这些优势包括但不限于学科背景、研究方向、实验技术、科研积累、英语水平等等。

这种错位竞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2.1 学校/专业的选择

详见下面学校推荐板块

2.2 导师的选择

这种优势的主要体现还是在需求侧(导师方),你要明白他们大概想要招收一个什么样的学生,再根据导师的需求去套磁,这样事半功倍。

举个例子,中科院某所的老师明确向笔者的一个朋友抛出了橄榄枝,并承诺只要他去就录取。因为导师组里大多数是做实验的,而他们课题组最近打算做一些人群研究,恰好需要一个有做人群经验背景的学生。

(二)院校推荐

学校的选择肯定是需要满足上述以终为始的原则,以下是传统的评价指标。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与院校级别列一个名单。

院校评价指标:

1. 学校级别(Top/985/211/双一流)

2. 教育部/国家/省级重点实验室

3. 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 官网:(第五轮学科评估未公布,可以向自己导师或者学院领导打听)

4. 新兴竞争相对较小的学院;

(三)导师评价

1. 主持课题/基金

① 个人主页/学校官网/文章的尾部

2. 发表文章

中文文章可以查阅知网万方等;英文文章可以进 web of science 查阅。参考指标 H 指数,一般来说 H 指数二三十都是比较厉害的导师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web of science

三 套磁

(一)时间

越早越好,大多数学校名额提前一年就定下来了。

(二)步骤

1. 选院校

根据前面的步骤,确定备选院校名单,根据自己的心里预设划好优先级。

例如,T1: 北医,协和。T2 上交;复旦,华西,T3:首医,天津医大,南方医。后面发邮件就按照这个优先级依次套磁。

2. 选导师

首先去院校官网,浏览导师的简介、文章、基金等信息。

浏览过程中看到比较心仪的导师,就把他的简介整理出来,做成一个 EXCEL 表,(如下图),后续和导师往来的邮件也可以整理到这个表格中,作为进一步的参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自己做的

3. 套磁

套磁是整个申博过程中最最最重要的环节,这个环节直接决定你能否上岸

套磁邮件一定要措辞恭敬,充满向往,言辞中需要流露出你对科研的热情,对未来规划的坚定。笔者建议,整理一个套磁邮件的万精油模板,最后再根据联系导师微调,以下是笔者的推荐格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自己做的

4. 深度套磁

当导师回复你时,就是你与导师取得进一步联系的契机。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好好准备。

一般来说回复分为以下几种,每类回复的应对策略总结如下(PS:为了保证大家能直观的感受套磁过程,笔者将博导回复隐去个人信息后,「原汁原味」的展示在下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自己做的

第一类:不回复/无名额

4.1 不回(这是比较常见的,在笔者的邮件里面大概占 1/3), 可以间隔一周再发一次。如果还不回,那么需要确认一下邮箱是否正确。

4.2 这种明确的拒绝也需要礼貌的回复,因为圈子真的很小。

第二类:等名额

4.3 说明他们名额还没定下来,先简单的回复,并做好标记,隔段时间(开学后一两周,大概九月中旬),再发邮件去问。

4.4 这种回复说明可以进一步交流沟通,以笔者的亲身经历,这一系列的沟通后(包括微信语音电话,腾讯会议展示,听他的讲座并询问观后感,课题组小组讨论等等),这位老师也愿意争取一个名额给笔者。

说明只要有机会,大家就要认真的对待,还是很有希望的。

第三类:欢迎报考

4.5 这类回复占回复邮件的一半左右。

虽然从回复里面得不到很多信息,但这也是一个很好的信号。我们可以进行继续深度套磁,以下是笔者之前回复的邮件,仅供参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自己做的

第四类:正向回答

4.6 这类型老师简直就是人间天使!!!

笔者有预感跟着这种老师的博士生涯肯定很幸福,言语间能感受到他对博士求学艰辛的感同身受。咱们一定要认真对待这种回复,好好看看老师的简介、课题、文章,思考一下能开展的相关课题以便进一步的交流。

后续的交流包括但不限于:他的文章读后感/相关细节请教,某某顶刊新文章分享(附带自己观点),某某会议感受,自己论文/科研进度,节日问候等等。最好能加到私人的微信/电话,可以更方便交流。

第五类:答题/面试

这个是某 top 高校博导的提问,这两个问题问的非常全面,不仅涉及医学,还涉及历史,人文,地理,环境等。笔者当时是找了一些相关专业的朋友,探讨,整理,用了一周时间认真做了回复。

套磁注意事项:

1. 真诚是必杀技, 发邮件的每一个导师,需要大概浏览其论文,查阅其研究方向。(找共性,补短板)

2. 同一学院导师,错开时间;多个导师可以 3-5 天集中发一次邮件,每批次联系 5-7 个老师。

3. 顺序原则,冲高保低

4. 简历( ★ ★ ★),简历是邮件里面最重要的部分,一份简洁美观的简历可以事半功倍。原则:①简介美观,②详略得当,③重点突出,④真实有效

四 全过程分享

(一)时间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自己做的

(二)材料递交

详见官网,按要求准备就行, 科研项目参与或实习经历需要证明文件。推荐信对职称没有要求,对学生的熟悉程度有一定的要求(推荐信的第一段要求写推荐人与推荐学生的关系)。

(三)复试英语

题量较大,难度中等。内容是三篇英语文献,每篇大概 6 段,每段 4-5 句话,任选一篇翻译,时间 1 小时,总分 100(仅代表 2022 年)。

不要担心,大胆去尝试。(PS:一个在国外留学的同学说她也没翻译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微信截图

(四)面试

流程:先阅读、口译一段文献,再讲 ppt,1 小时 10 分钟,内容包括自我介绍,科研经历,未来计划 3 部分,最后是导师中英文提问环节。

(五)结果

第二天导师打电话沟通结果,大多数学校都是当天或者第二天就知道结果了,所以在按时间排序找学校的时候,可以把复试时间当作录取时间。

五 结语

「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与各位准博士生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