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生生

来源|绘懂你

历史经验告诉人们,生命是攀登的过程

从诞生到离世,登峰再下山

从一处低洼走到另一处低洼

生命这条长线便行至末端

但总有些人不愿意这般活着,对他们而言,人生是一场三万天的旅程,途中有星月璀璨,江河雪山,路过人间,风光无限

可惜在现实的社会中,自由总与幼稚挂钩

孩子们需要好好读书,考取功名,一家欢喜

大人们需要好好工作,丰厚薪酬,父母欣慰

不成文的规则,规定了多数人的一生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被困在樊笼里的少年时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满分的意义

有时候,阿德(化名)总会想一个问题

“我的爸爸妈妈生下来就是大人吗?”

如果不是,那从小孩长成大人的他们怎会完全不理解我们的想法呢

作为班级的模范生,阿德在他的年龄段已经足够优秀,但阿德父母并不满足于这点微末成就

给孩子报更多的培训班,缩减娱乐休息时间,作业完成后,还有钢琴、书法等着他

学校的日子同样不好过,大家都在玩命地“卷”成绩,课间很自觉地刷题,复习课文

班级第一的位置,并不稳固

焦虑在内心滋长,像一团灼热火苗,时时刻刻炙烤着少年的灵魂

他不敢下滑,也不能下滑,父母的视线就是两根扎在腰窝里的针

过年时,阿德跟表哥看了一部国产青春片,烂俗的狗血剧情,他无法共情,甚至完全不理解

“为什么他们有时间谈恋爱,乱搞男女关系,堕胎、打架...可我见过的所有人,都忙着刷五三(学习题册)”

又一次, 阿德拿取满分,但他并没有将成绩单带回家,而是将它揉成一团丢进了垃圾桶

因为他想不明白,考满分的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鸡娃教育

鸡娃,释义是家长给孩子打鸡血,以孩子能考上好学习为目标、监督孩子去进行学习内卷

不止于课本,最好十八般才艺样样精通,保证学历、才情双丰收

而在拿到名校通行证之后,鸡娃之旅仍未结束,更好的工作、编制、收入、奖金...

所有因子合并起来,汇集出“成功”二字

在全球化大浪潮中,一个人的价值逐渐与他的社会地位、钱包厚瘪挂上直接关系

而西方精英阶层所谓的职业标准、成功学滥觞,正在影响着中国高校的选拔,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中国家长对于“人上人”的预期

但无论如何变化,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底层逻辑亘古不变

低收入人群需要依靠教育实现阶级跃迁,光耀门楣

中收入人群需要依靠教育向上进步,防止地位下滑

高收入人群需要依靠教育,巩固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利益

于是教育最本质的功能发生转变,从育人明德到教人发财,只用了短短几十年时间

鸡娃教育则是知识改变命运的手段

而阿德怎么也想明白的满分究竟有何意义,也在他未曾觉知时,一张张成绩单铺就出一条“通天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利与弊

放下环境因素影响,鸡娃真的有用吗?

答案是肯定的,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家长将这种教育方式奉为圭臬

甚至让我们纵观历史,鸡娃教育依然在不同时代留有身影,例如我们最为熟知的“孟母三迁”、“过庭训”

都是古代家长鸡娃的方式

流传在历史中的教育理念灌溉一代代人,相比起过去,现代的孩子在各方面确实要更优秀一些

小学四五年级就会编程,接触网络时代的各项技术,远超一般成年人,并且还多才多艺,各种乐器信手拈来

英语运用也十分熟稔,穿梭在各种活动、比赛现场如鱼得水,得体大方

这也让他们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成为“别人家的孩子”

中国家长从不吝啬对别家小孩的赞美,但对于自家小孩的闪光点总是发现得有些晚

但鸡娃教育同样有所弊端,那就是局限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德国的一项研究显示,鸡娃教育的优势仅仅只能持续到四年级左右,而且孩子们的行为模式将会永久地受到影响

某些孩子过分追求成功的行为模式,也会导致他们在未来的人际交往中遭遇麻烦和挫折

更重要的是,因为家长们往往只关注学习成绩和表现,导致对孩子们的心理健康产生忽视

事物发展必然有正反两面,光环之下是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

家长们多想想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吧

童年本应是人一生中最为无忧轻松的时光,但却被迫上满发条,崭新的生命在鸡娃教育中速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或许对于家长和孩子来说,鸡娃教育是无奈之举

但不妨把握一下尺度,培养孩子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给他休闲娱乐的时间,与同龄人一起玩耍,这才是孩子的天性

让他的童年来治愈往后的人生,而非用未来的一生治愈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