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临近尾声时,我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追歼国民党军的残余力量,其中三野第10兵团,负责解放福建的任务,第10兵团进入福建以后,先后发动了多次战争,把驻防福建地区的国军打得落花流水,顺利完成了上级交代的任务。到1949年10月时,三野10兵团已经解放了福建绝大部分地区,只有零星几个海岛还在国民党军队手中,其中就包括和厦门隔海相望的金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金门这个小地方,第10兵团司令员叶飞并没有太放在眼里,毕竟整个福建基本上都在我军手里了,叶飞和手下将领一起吃饭时,指着盘子里的肉说:金门就是这块肉,飞不了的。

不仅是叶飞,第10兵团上上下下都非常轻视驻防金门的敌军,在攻打金门前,第10兵团把金门的党政负责人的名单都已经确定好了,准备攻下金门后就走马上任,甚至攻取金门后,要如何展开地方治理方面的工作,第10兵团都有非常详细的工作计划。唯独没想到,我军可能拿不下金门这件事。

当然这不怪10兵团,毕竟在气概和实力上,我军都是完全碾压敌军的。盘踞在金门岛上的国民党军队也不可能有什么大的作为,我军拿下金门应该是易如反掌的事情。但是事情可能没那么简单,当时我军几乎全部都是陆军,而部队也基本上没有渡海作战的经验。在没有海军、空军的配合下,完全依靠陆军实现渡海登陆作战,难度是特别大的,更何况陆军也没有什么渡海作战经验。在这样的情况下,强行渡海登陆作战,几乎是一场注定要失败的战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大家谁都没想那么多,叶飞把攻打金门的任务交给10兵团所属28军以后,就专心负责城市治理工作去了,并没有太在意后续的军事准备工作,28军上报的作战计划,叶飞草草看完以后,就签字同意了,毕竟他当时的工作重心在城市治理。

当时28军军长在福州养病,军政委、副政委和参谋长都被抽调出去,参与地方的城市治理工作,28军的军级干部只有副军长萧锋和政治部主任李曼村在28军,副军长萧锋同时代理28军军长,主持28军的日常工作。

10月下旬,金门战争正式开打,根据计划,我军攻岛部队分两批登陆,第一批部队登陆后马上建立滩头阵地,负责接应第二批部队。同时运送部队的船只马上开回来,把第二批部队送上岛。不过赶巧的是,第一批部队刚一登上金门,就遭到敌军强烈炮火的还击,连国民党军队的海军和空军也加入进来,根本没法建立滩头阵地。更糟糕的是,运送第一批部队的船只大部分搁浅了,悉数被敌军的炮灰摧毁,没有搁浅的船只,在敌军那样强烈炮火下,显然是无法幸免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没有一艘船只回来接送第二批部队,导致第一批部队只能孤军作战。后来萧锋临时找了几艘小船,派一个团长带着两个连,前往支援,但是这两个连登岛以后也被敌军打散了。经过三天的苦战,登岛部队约9000余人全军覆没,损失非常惨重。

那么负责指挥作战的萧锋是何许人也呢?萧锋在红军时期一直在中央红军系统任职,中央红军抵达陕北以后,出任红一军团某团的团政委,这也是他在土地革命战争中的最高职位。他长期担任政工干部,并没有多少带兵打仗的经历,一直到解放战争时期,他才从政工干部转为军事干部,担任华野某师师长,第三野战军成立后,萧锋出任三野10兵团28军副军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事论事,萧锋的指挥能力比较一般,缺乏亮点。这是金门战争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最主要还是我军太轻敌了,不管是战略还是战术上,都非常轻视敌军,以为我军只要开打,敌军就会望风而逃。另外就是缺乏渡海作战经验,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金门战争的惨败,在全军引起震动,10兵团司令员叶飞也向三野作出了深刻检讨。作为战争的实际负责人,萧峰当然应该承担重要责任。后来,萧被调离28军,担任华东军区装甲兵副司令员兼装甲师师长,1955年授军衔时,萧锋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此后他转任北京军区装甲兵副司令员,并在这个工作岗位上退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进入晚年的萧锋并没有停下来,而是开始写书。他根据记了64年的日记,并进行整理,最终出版了《长征日记》和《回忆金门登陆战》等书籍,为下一代探究历史提供了非常具有价值的材料。他敢于直面自己曾经的失误,并将其写下来以警告下一代不可重蹈覆辙。因此,《回忆金门登陆战》这本书影响很大,具有很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