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青岛市公安局海岸警察支队主动融入全市海洋经济高质量进展大局,将“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作为“一号工程”部署推动,创新实施项目警务、社区警务、港船警务、生态警务、旅游警务、窗口警务“六大警务”,倾心服务全市重点涉海企业项目,有力维护全市沿海地区和谐稳定,助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为建设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保驾护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践行项目警务,服务海洋经济支柱产业。建立常态化警企服务联系机制,对鲁海丰“海洋牧场”、北船重工、国家深潜基地等全市重点涉海企业项目逐一建立服务台账,跟进做好“直通车服务”,设立驻企警务室、治安办公室6处。统筹推进“三问”活动,落实“四必访”工作机制(案件纠纷易发厂企必访、涉警举报投诉厂企必访、不中意服务厂企必访、存在未结案件厂企必访),开展防盗、防骗、防毒、防矛盾纠纷、防安全事故“五防”宣传进厂企行动110余次,收集建议140余条,妥善化解征地征海、劳资纠纷等重大涉企矛盾36起,指导开展内保培训42次,排除安全隐患33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践行社区警务,助力沿海经济稳定进展。以社区民警为主体,打造包括辅警、警务助理、治保会干部、网格员、企业保安员、护海员及各方社会力量参与的社区警务团队。坚持社区警务团队向辖区企业项目倾斜,常态化落实“民警包片、辅警驻点、社会力量参与”的驻企群防群治工作机制,全面做好隐患排查、防范预警、困难帮扶等助企护企工作。推动“智慧安防”进厂企,依靠“智慧安防社区”“智慧海岸”计划建设,加快推行全域“智慧安防”建设,在沿海岸线铺设感知前端3996路,安装人脸识别卡口374处、高点监控113个,实现治理智能化、无人化、数字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践行港船警务,提升涉海涉船管控效能。健全海洋涉渔综合治理机制,全面摸排全市码头停泊点、出海船舶、渔船民、船舶修造企业及相关涉海重点场所基础数据1.3万余条,定期与海洋进展、海事等部门共享交流数据信息,累计通报涉海情况信息690余条。严管异地停靠船舶、大马力远洋涉渔船舶等重点船舶,落实船舶户籍地、船舶停靠地“三级通报制度”,严防漏管失控。连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市7485艘出海船舶网上登记报备率100%,登记报备、船员查验时间缩减9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践行生态警务,护航海洋生态经济建设。落实“生态警长”责任制,加大“海砂滩渔”等生态资源保护力度,扎实推进“獴猎2023”“守海护岸2023”等专项行动,破获盗采海砂、非法捕捞等案件3起,打掉特大非法盗采、买卖海砂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18人,缴获机械装备等作案工具20余台套,收缴赃款100余万元。侦办“1·31”“2·15”“5·22”等10起走私偷渡案件,“1·31”偷渡案得到省厅领导批示肯定,“2·15”案件被省厅列为挂牌督办案件,“5·22”走私国家禁止进出口的货物、物品案,成功捣毁长期盘踞在盐城、连云港、青岛等地作案的走私犯罪团伙,有力维护我市沿海地区安全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践行旅游警务,助推海洋服务提质增效。开展海上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对全市沿海一线41处景区、码头、市场等治安重点区域开展起底式、不间断集中整治,查处违法犯罪案件84起,化解旅游纠纷119起。加强海上安全隐患整治,联合海事、渔政、交通等涉海部门,处罚无证经营、“带病”出海旅游艇、垂钓船63艘次,及时排除隐患。探究完善“无人机+救生机器人+视频监控+沿海船艇”立体化救援技战法,加强与应急、卫健、蓝天救援等机构协作配合,开展应急救援27次,救助遇险游客35人,逐步建立专业化、规范化、实战化近岸应急救援工作体系。在景区沿线设置警务工作站、便民服务点6个,增置雨伞、药品、充电宝等便民物资,一站式提供报警求助、应急救援、秩序维护等服务,让群众切实感受到警察在身边、平安在身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践行窗口警务,提升便民利企中意度。深化“一窗通办”改革,归并整合户籍业务受理、材料审核等工作流程,办理效率提升30%。建立容错机制,推行缺失资料“先办事再补齐”,现场办结率达80.8%,幸免企业、群众多头跑、多次跑。建立“现场初访、电话回访、精准随访、上门走访”“四访”机制,每天对所有窗口业务进行回访,对群众反映“基本中意”“不中意”的,逐一找出问题症结,及时整改纠正,窗口业务中意率达98.4%。

(供稿:市公安局海岸警察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