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历史,胡适有一句话在民间广为流传:“历史是一个可以被别人打扮的小女孩

这种说法虽然有失偏颇,但不难看出,历史往往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出现很多歧义,从而引起很多猜测和争论。

在唐朝,有这样一个人物,引起了很多猜测和争议。

在那个交通不便的年代,他曾多次前往天竺,并且在一次天竺之行中,不依靠唐朝一兵一卒,完成了一人灭国的壮举。

更离奇的是,这样的传奇人物,在正史中却并不多见,以致于很长一段时间,他被学术界视为杜撰的民间传说。针锋相对的存在或不存在。

这个引发学术争论的人是谁?他真的存在吗?如果他存在,那么为什么他的功绩没有被载入正史呢?

要回答关于他的问题,我们得从一块20世纪90年代西藏即将被炸的石碑说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神秘石碑

1990年,时任四川大学考古系副主任的霍巍偶然得知一则消息。此时的他并没有意识到,这个消息后来将掀开唐代中西交通史上的重要篇章。的页面。

当年6月,正在西藏进行文物普查的霍巍迎来了吉隆县宗嘎乡乡长罗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方来看他,是因为有消息要告诉他,随着消息而来的是一个请求。

罗桑告诉霍巍,他们的家乡附近有一块刻有文字的圣石。

从他记事起,村里的老人就经常去那里祭拜。这大概是几百年前的老物件了。现在村子里的渡槽要炸毁这块圣石,所以他希望霍巍能够去看看这块圣石。检查一下它是否有历史价值,这样这块圣石就可以保存在上面了。

听到这个消息,霍巍立刻就来了精神。他离开天府之国,跑到西藏偏僻的地方进行为期三年的考古工作,以求在这里有新的历史发现。

现在洛桑的消息无疑给他提供了一个可能的方向。不管对方的消息能否让自己如愿以偿,霍巍对于对方提到的地方都非常感兴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答应罗桑辉调查后,霍巍又联系负责运河的县委书记刘书记询问。

对于这块神石的历史,刘书记给出了肯定的回答:“确实有这么一块石头,上面有一些模糊的汉字,很可能是清代赵尔丰所刻的,你可以去看看”重要不重要,如果重要的话,两天后人们开运河的时候就会把它炸掉。”

刘书记的回答坚定了霍巍的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收到消息的第二天,做好准备的霍巍就率队乘车出了县城,前往了这次的目的地——麻辣山。

马拉山位于吉隆县以北约四五公里处。向南穿过东西两侧起伏的山脉,即可出国前往尼泊尔。它在古代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地理位置。来这里的原因之一。

这是霍巍敏锐的学术直觉。从以往的考古史来看,重大考古发现大多出现在墓葬或边陲中。在与古关有关的边界上,很多古人都有立碑记事的习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桑提到的神石,在霍巍看来,很可能是一块记录事件的古老石碑,只不过年代久远,已经磨损得变形了。

到达马拉山后,在罗桑的带领下,霍巍团队经过一番跋涉终于找到了圣石。

这块神石位于麻辣山西北海拔4130米的悬崖上。其下方是藏语名为“鲁玛曼九”的小季河,这也是“鲁玛曼九”的由来。季节性流量让村民想要修建运河来调节,这吸引了霍巍等人。

一开始,霍巍远远地看着这块圣石并没有觉得奇怪,但是当霍巍清理完这块圣石,看到上面的文字时,霍巍突然意识到,他隐藏的目的是快完成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探索真相

“这是古人雕刻的石雕。”

仔细看过圣石后,霍巍立即得出了结论。

一开始他还以为这里的圣石是石碑风化而成的,现在看来与其说是石碑,不如说是石雕。

这块神石并不是独立在悬崖边上,而是刻在悬崖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宽约1米的石壁上,整齐地刻着约2厘米见方的文字,用手触摸,石壁文字上还残留着浓浓的酥油。据莫桑说,上面涂的酥油是他们当地的祭祀仪式。

因为酥油太多,加上长年累月的风化,此时石壁上的文字几乎看不见了,只能确认它们应该与我国的象形文字同源。

为了检查石刻,霍巍从车上拿出汽油喷灯,烧了一锅温水,开始逐行醒酒石壁。

让霍巍没想到的是,清理完没多久,石刻开头他能认出的几个字符就映入了他的眼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显庆三年,大唐一统天下……”

这是唐碑!

一时间,发现碑文时间的霍巍既惊讶又欣喜。他本以为这石刻是清朝的产物,现在却有了意外的喜悦。

要知道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外交最多的朝代,唐朝边境附近雕刻的文字可能有着不凡的意义。

发现悬崖上的文字很可能是唐代的产物后,霍巍团队加快了清理和鉴定工作。

经过一番努力,这块村民口中的圣石终于露出了原来的样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悬崖上,此石刻有阴刻楷书,方框间隔,用阴线细刻文字。尚有24列字,共312字。最后一个字母有“大唐天竺使出”7个大字,从右向左排列,字是竖排的。

虽因年代久远,《唐代天竺使团铭文》上的文字严重残缺,无法连贯书写。

但霍巍还是通过剩余的文字和专业知识了解了文字的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使天竺碑记》详细记载了唐朝三年(公元658年)。表达感受和记忆事物的过程。

文中的唐朝使者就是王玄策,他因为他的存在而在学术界引起了很多争议。

在随后的回忆文章中,霍巍毫不掩饰自己当时的狂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清理干净的石刻中,还显露出一排约5厘米见方的篆书。虽然有点模糊,但可以准确地读出“大唐天柱伞”的7个铭文,这时我们才确信,眼前这个下半部残缺不全的悬崖上的铭文,绝非常见的宗教物品。在西藏,也不是所谓赵尔丰刻的碑,而是确实有一座唐代碑刻,从碑文的风格和格式上也明确地证明了这一点。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发现,我们抑制住了内心的兴奋,加紧了清理工作。当时我们就预感到这可能是一个震惊世界的考古新发现。”

霍巍从事考古多年,早已见惯了风雨,但这一发现仍然让他非常兴奋。

破译文字内容后,霍巍意识到自己已经超出了来西藏的目标。作为见证者,他将为中国大唐历史翻开新的一页。

《大唐天竺遣使铭文》发现之前,学术界对唐代中西交往史存在诸多疑虑。无论是王玄策,还是与使馆路线有关的古范妮路,学术界都对其存在存在很大怀疑。疑问。

但通过这一发现,这些争议将得到结束。王玄策、范妮孤岛等困扰学界多年的问题的真相,通过这一发现,从沉寂了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浮出水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玄策的男人

王玄策,生卒年月不详,洛阳人。

在民间传说中,王玄策总是以唐朝最猛男的形象出现。

原因也很简单。这个猛人,曾经不依靠唐朝一兵一卒,就灭掉了前印度天竺国。

一人灭国的壮举,足以日后传唱很久,一句赞美之词就伟大了。

但与这些民间传说相比,历史学家对王玄策的看法却截然不同。

在历史文献中,几乎没有提及以一人灭国的壮举的王玄策。

在有记载的文献中,王玄策的正式记载只有一位潮山大夫,曾任湟水县令,并晋升五品。

很难相信如此卑微的官僚机构与王玄策的辉煌事迹相匹配。

基于此,学术界一直对王玄策的存在和事迹持怀疑态度。

但当“大唐天柱用铭文”被发现后,王玄策的存在终于被证实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让王玄策名扬天下的壮举,发生在《大唐天柱铭文》刻成的10年前。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王玄策第二次接任使使使命,率姜世仁等一行30余人前往天竺,传播唐朝的威望。

因为以前已经出使过,所以王玄策沿着旧路一路走来并没有遇到什么意外。相反,他所经过的国家纷纷前来探望他,并向他赠送各种贡品。

正当王玄策以为任务会顺利进行时,当他到达天竺边境时,他的头部受到了重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来,王玄策出使天竺期间,礼王石罗一朵刚刚去世。趁着旧王已死,新王尚未建立的混乱时刻,石罗一多大臣阿罗那舜直接篡位,成为了国王,自称福帝。

篡位成功后,阿罗顺可能会觉得唐朝使者并不是来与自己交朋友的,认为与其让对方回去通知自己,不如先行动起来于是,他直接派兵拦截并杀死了王玄策。

面对庞大的天柱大军,只有三十人左右的使者队伍自然是抵挡不住的。射出最后一箭后,王玄策一行人直接被天柱兵俘虏。它们都卖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幸好,王玄策趁着天柱将士沉迷的夜晚,摸黑跑了出去,副使姜世仁也跟着跑了出去。

逃出生天后,唐朝第一猛男并没有像常人一样夹着尾巴逃回国内。相反,他开始思考如何报仇。

使者被捕,财物被抢。这不是打王玄策的耳光,这是打大唐的耳光!

身为大唐使者,王玄策下定决心,要让这个所谓的福帝知道什么是大国的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一个国家的使者不是傻子。王玄策很快就想到了惩罚阿罗娜顺的办法——找人借兵。

那我能找到谁呢?王玄策脑海中浮现出一个关键人物——松赞干布。

松赞干布是吐蕃第三十三世赞普,实际上是吐蕃王朝的开国国王。此时,松赞干布已经娶了文成公主,与唐朝有姻亲关系。

在松赞干布的领导下,塔波日益强大,成为周围最大的大国。

无论从借兵的可能性还是考虑到国家的实力,找松赞干布借兵都是最好的选择。

而且,考虑到好处,王玄策确信对方愿意帮助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作为大唐的姻亲,吐蕃在关系到大唐尊严的问题上出面帮忙,以后势必会得到大唐的恩情和赏赐,就算是得到一千块也不是没有道理的。黄金买千里马骨作为回报。

最重要的是,天竺此时经历了内乱,国力受到了极大的损伤。王玄策借兵攻打天柱。受益者并不是吐蕃这样的周边国家。

正是看到了这个关节,王玄策这个小使者才敢向国外的吐蕃借兵报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精准的判断力和机敏的口才,是王玄策能够实现一人灭国壮举的根本原因。

在王玄策的劝说和游说下,王玄策如愿得到了吐蕃1200精兵的支援,以及吐蕃姻亲尼瓦拉的7000余骑兵。

带着近万大军,王玄策直接返回了中天柱。

在察河洛城与阿罗那顺激战三天后,王玄策击败了阿罗那顺,攻破京城,俘虏了国王,完成了灭国的壮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旧唐书》详细记录了这场战斗的辉煌。

“慈与副将姜世仁率两国士兵入中天竺城,激战三日,将其大破,斩首三千余人,溺水万人。阿罗那弃史人金攻克城池,俘虏男女一万二千余人,牛马三万余匹,天柱大惊,阿罗那被擒而还。

此战之后,天竺其他国家震惊不已,纷纷向王玄策进贡以示投降。

一人灭国后,王玄策带着众多贡品凯旋归来,李世民大喜过望。

“来京二十二年,太宗大喜,命秘书报宗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毫无疑问,王玄策以一己之力灭国的壮举已经足够让人惊叹了。无论是受到袭击后冷静思考复仇方法的反应,还是借兵时表现出的敏锐判断力,都足以证明王玄策的能力。

但可惜的是,在名将众多的唐朝,只是小官的王玄策却无法留下太多的墨迹,以至于后人甚至因为墨迹太少而怀疑其真实性。记录。

对于王玄策此后为何没有再多写作,很多学者都有自己的猜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学者田中芳树曾幽默地说,很可能是《西游记》中玄奘大师西游的故事太精彩,压倒了同时代的王玄策,在小说中败在正史中,王玄策明朝官职太低,不可能有单独的传记。

有学者推测,虽然王玄策三下天竺,完成了一人灭国的壮举,让大唐名扬海外,但对于大唐来说,王玄策的所作所为并没有带来实质性的好处。

当时天竺正乱,即使王玄策不报仇,也不会对大唐造成任何威胁,所以现在看来非常传奇的故事并不被统治者所重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王玄策的事迹当时并没有引起太多关注,但他第三次出使时立下的石碑却为中国历史研究揭开了新的篇章。

作为进一步研究古唐朝与天竺国交往的重要文物,2001年6月25日,唐代天竺使馆作为公元658年的古建筑,被国家批准为古建筑。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至今日,这件珍贵的石雕仍在西藏吉隆县被观察和研究,并不断展现出它的光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信息来源

澎湃新闻《王玄策“一人灭一国”的故事,镌刻在这块碑上的真实历史》

中国文化遗产《西藏吉隆县境内发现摩崖石碑》

光明日报《霍巍教授畅谈中国古代文明的多元与融合》

西藏考古网《蕃尼古道上的考古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