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燕赵大地,有这样一位老党员干部,他用生命中的最后10年,帮助河北威县的8万多名低收入农民在沙荒地上发展起10万亩“威梨”产业,让他们拔掉了“穷根”。这位老人,名叫曲宪忠,曾任河北省林业厅副厅长、巡视员等职务,是河北省著名果树专家、正高级林业工程师,在林业战线奋斗了大半辈子。

“我到威县不图名、不图利,就想着用自己的技术,为党和人民做点儿事情。曲宪忠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2013年1月,这位年近七旬的老人,离开繁华的省会石家庄,放弃儿孙绕膝的安逸生活,把根扎向贫困人口多达17.1万的邢台威县,担任了威县经济林建设高级顾问、梨产业首席专家。他用十年时间,带领威县发展标准化梨园10万亩,让昔日的沙荒地变成了今日的“聚宝盆”,为老乡们带来了人富梨甜的幸福生活,10年后,他用心血浇灌的10万亩沙荒地,已变成亩均收益上万元的高标准梨园。

2012年9月,河北威县急需调整落后的产业结构,早日摘掉贫困的帽子。缺乏技术、人才的威县县长吕志成向曲宪忠发出了真挚的邀请,曲宪忠没有犹豫,接受了威县的邀请,他马不停蹄地带着县里的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跑遍了省内外的各个梨果主产区,仔细踏勘威县土壤水质,给出了这样的结论:“这里的沙质土壤、气候条件,特别适合种植果树!”之后曲宪忠组织专家研讨论证,综合市场因素,决定在西沙河两岸49公里建设10万亩绿色“AA”级梨产业带,主栽秋月梨、新梨7号、雪青梨、红香酥4个品种。

除了推广新技术,曲宪忠还手把手培养了一大批农民科技工作者,他把自己的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如今,威县平均每万亩梨树就配有一名高级技术人员,中级技术人员和初级技术人员更是不计其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了专业指导,威县优质、标准化梨园从无到有,到现在已经有200多个,威县成为全国增长速度最快的梨产业新兴县、全国秋月梨和新梨7号规模化种植面积最大的基地县。

“威梨”名声越来越响亮,2021年,成了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入选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荣获国家级、省级荣誉50余项,还出现在冬奥会等国家重大活动的餐桌上,并出口到了泰国、越南等国家。在“威梨”产业带动下,14个乡镇226个村8万余名低收入群众年人均增收约2万元。

“早上五点半、中午带着饭、晚上连轴转”,这是大伙儿对曲宪忠工作状态的形象描述。68岁的曲宪忠,从石家庄来到威县,从梨园的规划建设到管理采摘,从销售加工到品牌打造,每个环节、每项工作都亲力亲为,一年300多天,曲宪忠都在威县工作。

鉴于发展“威梨”产业的突出贡献,曲宪忠荣获2017年河北省政府质量奖个人奖,配发的还有3万元奖金,他却坚辞不受:“这份成绩是在威县一起做出来的,钱我不能要,它属于整个‘威梨’产业。”感动之余,威县以此为契机设立了“曲氏创新贡献奖”,每年奖励梨产业发展先进个人。

2022年12月18日,曲宪忠临时辞别威县,说好回家取些药品、拿几件衣服就回。然而,那位身材高大、一手老茧,旧T恤、劳保鞋、满头华发的身影,再没能重返梨乡。

曲宪忠离开了,但是他留下的梨园,依然郁郁葱葱,在百姓心里,曲宪忠没有离去,也永远不会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