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经常指出,在大规模失业期间实施的公共工程,其真实机会成本是不存在的。然而,在界定这一结论的准确含义以及考察所讨论的决策的具体细节时,一定要多加小心。

我们首先来考虑这样一个决策,在经济严重萧条时期是否增发货币以便为新的私人或公共支出融资。在这一情形下,可选的替代方案有:其一,对总需求不足的状况撒手不管;其二,通过税收或公共借贷为新支出筹资。根据假定,既然存在闲置资源,那么,发行新的货币就不会产生通货膨胀的压力。对于具备充分信息的决策者来说,从他或其他人要放弃的享受的意义上讲,并不存在什么“真实成本”。即便该决策的另两个替代方案能带来相同的收益流,但由于它们都会引起此类真实成本,因此决策者将倾向于选择增发货币。对增发货币这一选择来说,可以认为它不存在或不应该存在成本障碍。然而,如果选择将税收作为筹资方式,那么即使存在闲置资源,这一选择也必然会有成本。一旦确定了以征税这种方式来筹资,那么用于税收支出的款项的其他用途就被决策者和其他人放弃了,而这些被放弃的替代选项必须在选择之时就加以评估。就算失业的存在可能使得这些影响选择的成本低于新支出所带来的影响选择的收益,我们还是不能否认“真实成本”的存在。

筹资选择问题必须与支出选择问题严格区分。前者涉及增发货币或用其他手段为新支出筹资的决策,而后者是指在不同项目中作出选择。对于后者,首先面对的是将资金用于扩张私人部门还是公共部门支出的选择。选择公共部门项目所涉及的机会成本,体现为所放弃的将该笔资金用于扩大私人部门支出本可带来的享受。一旦选择了公共部门项目,决策者就会面临另一个选择,而这一选择也会涉及影响选择的成本(choice-influencing costs)——决策的一种障碍。如果增发了货币且已作出将资金用于扩大公共部门支出的决策,就必然会面临如何将资金用于不同的公共项目的选择。建造新邮政大楼的影响选择的成本,是决策者对本可用同一笔资金建造的新学校所赋予的主观价值。“从所牺牲的替代选择角度来看,20世纪30年代建造的邮局几乎没有什么成本”,这一耳熟能详的论断具有误导性。对于决策者来说,这些项目确实存在着真实的机会成本,这种成本体现为(决策者)对未曾实施的公共或私人项目的期望价值。若以所放弃的替代选择而论,在20世纪30年代的条件下,增发货币方法确实算得上是一种成本低廉的选择。

(原文选编自[美]詹姆斯·M. 布坎南《成本与选择》,刘志铭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