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的悬疑剧大火,已是不争的事实。爱奇艺启动“迷雾剧场”至今已数年,内容创作者从各个角度进行了探索,目前“基础水位”已抬高。如何加速创新悬疑剧?如何寻找悬疑剧的空白点?鹰眼记者试图从题材特性、案件设置、主角配置、主角职业技能这四个方面,对当下的悬疑赛道进行盘点梳理,希望能给大家一点启发。

扫黑刑侦抢占市场

社会派无限流后来居上

我们综合了近五年云合、豆瓣口碑等数据,发现扫黑、刑侦悬疑从题材特性上占据了优势。以47.2%位列榜首。这方面的优秀悬疑剧集,包括《狂飙》《罚罪》《冰雨火》《扫黑风暴》《猎罪图鉴》《法医秦明》系列、《心理罪》系列、《白夜追凶》等。之所以,融合扫黑和刑侦元素的题材能在榜单上名列前茅,最根本的原因是这类题材涉及到多方势力的角逐、冲突强烈的故事,以强刺激吸引观众,也是全球层面上的主流悬疑题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扫黑、刑侦这两打类主流题材在近几年比较热俏之外,社会派推理的悬疑剧,也正在升温。与扫黑刑侦不同,社会派推理悬疑题材更着重表现社会深层矛盾,剖析人性内在本质,反映现实问题背后的成因,在强调写实性的同时,这些剧作尤其强调艺术创造中的批判性,这类题材的代表作有《无证之罪》《胆小鬼》《平原上的摩西》《沉默的真相》《隐秘的角落》等。

上述几类悬疑题材,多取材于近现代,在内容创作的边界上均有限制,审查风险比较大。

相比而言,古装悬疑剧则在内容创作的空间上大了不少,所以在这几年颇有热度,不断出来一些黑马剧。比如《大宋少年志》《御赐小仵作》《大唐诡事录》等。这类题材无论是原创还是改编,未来还有不小的成长空间。

以《警察荣誉》为代表的悬疑生活剧,由于突破了警察办大案的窠臼,以新视角聚焦基层民警,突出角色成长线和生活流的做法,极具辨识度,让观众在观剧时很容易产生代入感。但这类题材讲究原创性,需要编剧扎根生活、极具调研能力,恐怕创作难度较大,对一般影视公司来说,不如去做各大部委的命题作文。所以这个分赛道,即使有作品表现亮眼,未来在数量上也难以突破。

倒是穿越类的(无限流)悬疑剧,以《开端》《一闪一闪亮晶晶》等悬疑剧集收获热度与口碑,据我们所知,这些剧集已然引发了IP小说作家的创作热潮,后续有望出现较多的优秀IP文本,影视化数量或能继续升温。

主线案件多有设置

凸显人物或能升温

常规的悬疑剧,按照案件设置来看,主要有一集两案或一集一案、三-五集一案、六-八集一案或多个案件贯穿主线等设置做法。近几年来,比较多的悬疑剧均以多个案件贯穿主线的做法来进行创作。比如《罚罪》《狂飙》《摩天大楼》《沉默的真相》《无证之罪》等,这类悬疑剧往往拥有相对清晰的主线案件,并以其他单元案件辅助来增添悬念,达到突出营造悬念氛围并凸显人性描写的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一类悬疑剧,在案件设置上仍有主线案件,但与以上案例不同的是,它们又贯穿了很多单元案件,更注重刑侦技巧方面的表达,快节奏破案的方式,吸引观众。比如在《法医秦明》系列中,就以两集一案的节奏,强化了法医学的表达,剧中主角有逻辑、有智慧,受到了观众的好评。

类似的做法还有《民国奇探》等,也以两集一案的案件设置闻名。而《心理罪》、《骨语》等则以三-五集一案来进行案件上的设置。包括还有一些悬疑剧,例如《冷案》《光.渊》等,则会设置长达六-八集做一案的手法。这些剧集往往会更注重在人物关系与情感变化上的表达,在这些剧中,虽然警察也是主角,但“法理情”才是他们的表达重点,观众也因此更容易与其他角色产生共鸣。

早些年,还有许多刑侦类的悬疑剧,常以一集两案的模式走红,例如《重案六组》《红蜘蛛》《犯罪现场》等。放眼现在的悬疑剧市场,鲜有这样的类型产出,它们强调的是警察的“主体性”,突出人物本身,或将成为未来悬疑剧的大走向。

双男主探案收获高光

群像探案同样精彩

按照主角的配置来看,悬疑剧一般分为双男主悬疑剧、群像悬疑剧、铁三角“破案”剧等。

在我们的研究样本中,双男主悬疑剧已然占了半壁江山。其中,在榜的《猎罪图鉴》,展现出优异的成绩。这类剧集,通常剧中的两位男主,拥有不同的职业设定和性格设定。而在破案手法上,他们也不尽相同。这些强烈的差异化表现,会塑造出一次次火花,以强化戏剧冲突的方式,吸引观众。类似的双男主剧集,还有《罚罪》《冰雨火》《双探》《光·渊》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同样用两种不同职业破案的《庭外》,则以交叉单元男主的互动形式,用平行时间衍生故事串联出一桩发生在16小时之内的故事叙述手法,堪称新颖。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剧集除了会展现抽丝剥茧的破案手法外,双男主在情感上的互动,也往往成为热搜常客。

单纯男女主角搭配破案悬疑剧比较少,在国内其他悬疑剧中,要么采用的是铁三角“破案”的形式,要么展现群像破案的景象。前者有代表作《法医秦明》系列、《御赐小仵作》等,后者有代表作《痕迹》、《骨语》、《大宋少年志》等,这两类悬疑剧均将个人角色的职业功能最大化,并将之贯穿全剧,使得观众在观剧时代入感增强,得到良好的体验。

心理、侧写早年刻画辉煌

画像新颖有待突破

早些年,国内的悬疑剧就开启了警察+心理专家搭配破案的模式。比如在2015年播出的《心理罪》,在2016年播出的《如果蜗牛有爱情》以及在2020年播出的《痕迹》等。在此期间,犯罪心理专家们也曾衍生出犯罪侧写师这样一个职业,《美人为馅》中的女主便以此成为早期女性悬疑剧的另一大代表作。

近几年,警察+法医的悬疑剧越来越多,《法医秦明》系列《心灵法医》等,都是这个职业特性下的代表作。再到去年,由“警察+画像专家”双职业设置的《猎罪图鉴》走红,还有《刑侦日记》中的笔记专家,《谎言侦探》中的测谎师等,都均在探案悬疑剧中展现出不同职业的破案风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新的职业,会带给观众全新的追剧体验,以刺激追求更多的破案手法,来吸引观众。以《猎罪图鉴》为例,在绑架富家女一案中,剧中的沈翊就用高超的画像技术,“侦破”了一人分饰三角的嫌疑人,收获了高光时刻。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网剧《唐人街探案》中,剧中人物林墨用嗅觉破案的设置令人印象深刻。在阿温一案,林墨就成功通过“闻香水”锁定了嫌疑人。虽然在国内的悬疑剧中,各类职业都各自有各自的风采。但有待探索的职业,随着科技的发展,仍然还有许多未被关注甚至还未在实际侦查中产生。比如指纹专家、听声识人、微表情探案、大数据探案、AI探案等,这些职业在破案上,还有待填补空白。

结语

在悬疑剧这个大赛道里,还有较大发展空间。只是,创作者需要更精妙地理解政策空间、关注科技发展、理解观众接受心理与审美的进化,再加上“深入火热生活”的创作方式,才能推陈出新,持续推高这个大赛道,创制出更多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