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新的好消息了,截止到2023年6月份,我国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的参与机构总数扩大至1452家。其中,通过专线与CIPS对接的直接参与机构数量扩张至89家,占比突破6%。
CIPS系统的间接参与机构数量提升至1363家,占比跌破94%。不仅如此,CIPS系统提供的“标准收发器”在我国境内也得到了普遍应用,境外使用者数量也得到了小幅提升。
这意味着什么呢?
我国CIPS系统的参与机构可划分为两大类,分别是“直接参与者、间接参与者”。直接参与者可获得CIPS系统分配的专线对接,相当于为人民币跨境收与付构建了一条“高速公路”,缩短交易路径,降低成本。
目前,我国CIPS系统的直接参与者主要是中资银行以及中资银行在境外设立的分支机构,外资银行数量较少,目前有:花旗银行、德意志银行、星展银行——这是新加坡最大的商业银行。
还有渣打银行、法国巴黎银行、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银行、东亚银行、三菱日联银行、瑞穗银行、恒生银行、摩根大通银行、三井住友银行等,共有12家属于“直接参与者”身份的外资银行。
1363家,占我国CIPS系统参与机构总量比例高达93.9%的“间接参与者”无法获得专线与CIPS对接。目前主要是借助“SWIFT提供的报文和CIPS系统的直接参与者对接”,然后完成人民币跨境收付业务。
这也是包括《中国外汇》杂志、中国银行、我国跨境研究院在内的多家专业机构在其科普文章中表示“CIPS系统的人民币清算量和SWIFT统计的人民币结算量,实际上大部分是重叠”的原因。
南生注意到,CIPS系统的间接参与者占比曾超过96%,后来跌至95%左右,现在又进一步跌破94%。使用专线与CIPS对接的直接参与者数量越来越高,对SWIFT的报文依赖度越来越低了。
莫要忘记CIPS的“标准收发器”
CIPS的运营单位是我国的“跨境银行间支付清算有限责任公司”,他们介绍:我国开发CIPS系统地目的是拓宽人民币跨境收付业务,提高跨境清算效率,核心功能是“结算和清算”。
只是顺便开发了报文传输模块,而SWIFT系统只是单纯的信息传销系统,两者本质上是不一样的。我国CIPS犹如完整的通话系统,包括了电话机、电话线,而SWIFT只是单纯的电话线。
从实质上来说,CIPS与SWIFT不存在直接的竞争关系,两者是相互配合的。也正是基于此种原因,CIPS的间接参与者才会使用SWIFT提供的报文,CIPS是利用SWIFT已搭建好的网络拓展用户群。
但SWIFT的独立性受到了美欧的严重干扰,似已不再是纯粹的金融机构,让各国对自己未来的跨境清算安全性和稳定性均深深地感受到了潜在危机,激发了我国加快推广“标准收发器”的力度。
标准收发器,是专门给CIPS系统的“非直接参与机构”使用的,里面不仅包括了CIPS系统自己开发的报文,而且还融合了资金对账、查询查复、报文回执以及其他业务处理与信息交互等功能。
这意味着:CIPS系统的间接参与者在理论上也可以不再使用SWIFT的报文来传输信息了,从而实现了闭环。目前,国内参与的各大机构、企业都基本完成了落地建设,开始使用了。
境外间接参与者只是零星地在使用标准收发器,推广力度相对滞后。南生未获得精准数据,大概只有几个百分点吧,再加上使用专线的直接参与者,预计:两者统计的人民币重叠率降至90%左右。本文由南生撰写,无授权请勿转载、抄袭!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