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姐家婆婆过世,葬礼当天,大姐按照姐妹间商量好的惯例随了300元礼金,然而,在吃午饭的时候,她听说5个妹妹每人随了500元礼金,这让她十分接受不了,也顾不上丢不丢面子,又赶紧以孩子的名义随了200元,虽说大席菜很丰盛,可这顿饭,大姐吃得是五味陈杂,只等酒席结束,她一定要找几位妹妹讨个说法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大姐看来,自己和二姐生活在农村,经济条件一般,而五位妹妹则生活在城里,日子过得都很红火,如今因为随礼的事情来这么一出,这明显是把老大当空气了,让她更为窝火的是,同为一奶同胞的亲姐妹,难道就因为经济条件不一样,就如此不尊重人吗?

对此,妹妹们给出的解释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礼金都普遍上涨,如果再按照往年那样每人随300元礼金,不但姐妹们之间没有面子,就连二姐家在村里也没面子,也确实,亲姐妹家办酒席,只掏300元礼金,即便是在农村,如今也有些拿不出手了,即便是500元,也只是勉强凑合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说了,二姐家办一次酒席,如果礼金收得太少,在村子里同样也是让人笑话的,所以,大家在一起商量后,决定将礼金调至500元,但考虑到大姐如今已年近七旬,已经没了挣钱的能力,为了不给你增加压力,所以几个妹妹就决定瞒着你,等事后再给你和二姐解释,想必大家都能理解。

对此,大姐愤怒地表示:“你们这样想简直就是大错特错,如果真替我考虑,就要开诚布公地说清楚,我作为老大,非但没起到带好头的作用,反而成了大家瞧不起的累赘,你说我这人生过得窝囊不窝囊?

虽然我失去了挣钱的能力,但我家孩子有钱呀,在其他地方我可以由着你们的性子办事,但在礼金方面,咱姐妹之间拿的数目还不一样,你让别人怎么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农村,人们对礼金特别重视,大家只要坚持“只涨不降”的原则,再遥远的亲戚,也不会走成一锅浆糊,除此之外,平辈之间随礼,无论平时有没有往来,一起去随礼时,礼金一定要一样,如果没有潜移默化的规矩,在随礼之前大家都要商量进行,至于亲姐妹之间,则更要如此。

大姐怒气还未消,六妹的一句话,又差点把她给气晕。

六妹向来心直口快,见大姐火气冲天,便上前劝说:“既然岁数大了,哪怕不随礼也没人责怪你,如果我们按照年轻人的规矩增加(当地农村姐妹间随礼以1000元居多),你岂不是更加受不了?为了不拉开差距,我们这才折中随了500元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既然把话说透了,咱们姐妹之间也不用藏着掖着了,下个月咱弟弟孩子结婚,他家庭条件不太好,作为孩子的亲姑,我们几个计划每人随礼5000元,本不想给你说,怕给你增加压力,既然这点小事就能把你气得够呛,到时候还不得把你给气晕呀!”

六妹此话一出,大姐倒没有继续发火,而是双目含泪,扭头就走,走了几步,又回头说道:“既然如此,以后你们走你们的阳关道,我独自走我的独木桥,从此姐妹之间恩断义绝,老死不相往来,省得我拖你们的后腿!”

众人望着决绝而去的大姐,个个面面相觑,本来是为了大姐着想,谁知大姐非但不领情,反倒要和大家断绝姐妹关系,你说随礼还随出仇恨来了,这算是咋回事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时,有明眼人指出,你们姐妹几个还真做得不对,既然要照顾大姐的面子,何不帮大姐把礼金垫上呢?你们再有钱,再想帮助亲人,也不能以礼金的形式出现,毕竟每家经济条件不一样,就像给你娘家兄弟随礼,每人5000元,这看起来很爽,也能体现出你们的大方,可你们考虑到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没有?

如果真想帮忙,何不私下给钱?你们每人随礼5000元,回头你们家办事举办酒席,你们娘家兄弟难道不要回礼5000元?到时候会不会增加你们娘家兄弟的负担,你们考虑过没有?

有人说,农村的酒席因为随礼而变了味道,如今的农村人,感觉经济条件好了,礼金拼命往上升,拿的礼金多了,举办酒席的人家感觉若不把举酒席办得排场些,就会被人在背后戳脊梁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礼金越随越多,酒席越办越高档,最后成了双方的负担,可为了面子,双方都要打肿脸充胖子,结果掏出去的钱,全部流向了社会,个人虽然没落到余钱,但繁荣了市场,这多少也算是为社会作出了贡献吧!

只是,不断攀升的礼金,就真的是一件好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