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同学问:如何平衡自我、工作和生活的关系?

我们好像经常面临这样的选择,之前看到一些文章说,为什么男人都喜欢下班之后呆在车里坐一会,不愿意马上回家。

这是因为,车是男人的“第三空间”,一旦回到家里或者公司,他们就会扮演不同的角色,而那都不是真正的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如何平衡自我工作生活的关系?这个问题中其实隐含了三个假设。

首先,我们把自我、工作、生活划分为了不同的领域,希望在物理时间上进行分割。

其次,自我、工作、生活之间是相互竞争的关系,所以才需要平衡得失,做非此即彼的取舍。

最后,之所以需要平衡,背后的本质是这三者的目标和所扮演的角色可能是不一样的。

比如你可能认为工作的目标是赚钱,而不是自我实现;你可能觉得自我的时间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需要考虑家人的感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且不说我们很难在思维和心理层面完全区分开来,而且这样的划分可能会造成三个角色的相互对立。

你可能会在工作中失去自我,在生活中妥协,在自我中放纵。

因为你可能在三个场景中,你好像需要扮演三种不同的角色。

所以,从问题出发,其实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固有的思维模式和思维模式中的一些隐形假设。

如果顺着这个思维模式,那我们获得的答案可能就是要在工作、自我和生活中做价值排序,做非此即彼的选择,在不同的时间扮演好不同的角色。

但问题的本质,可能不是如何平衡,而是应该如何将三者统一,建立统一的身份认同感,而不是分裂的人格,而这个时候,你需要:整合思维。

尽量找到三种角色的共同目标和价值追求,整合到一个大系统中,这样它们可能就不存在彼此竞争,相互对立的问题,而是需要相互合作、彼此促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前我们介绍了整合思维才是一种高级的思维,真正的高手不做非此即彼的选择。

尤其是在面临价值选择的时候,常常是做二者兼得的整合,把不同的价值放到同一个框架中进行思考。

它们可能有主次和高低的不同,但是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因为在同一个思维框架或者系统中,它们的目标是一致的。

所以,当找到了工作、生活、自我共同的目标,比如:积极的人生体验。

那么它们可能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三个路径和手段,它们需要彼此配合、相互促进。这其实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

比如生活是为了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这可以对自我和工作都有促进作用,当觉得我们需要独立思考的时候,我们就增加独立思考的时间,也可以改善生活和工作状态等等。

当我们有了这样的思维,生活、工作、自我就不是冲突的,而是可以相互促进的关系,而且不需要主动去平衡和选择,而是根据实际上的需要做出恰当的精力和时间分配就可以了。

如果按照系统思维来看,工作、生活、自我这三者就变成了实现更大目标的要素,我们会更关注它们之间的连接,而不是平衡与分隔。

其实在解决很多冲突和矛盾中,我都可以采用“整合思维”。

把冲突和矛盾放大更大的系统中去思考,在小系统中,它们可能是冲突和对立的。

但是在更大的系统中,为了实现更大的目标,它们就会是同一战线的“战友或者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