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晚年身体不好,这已不是秘密。
1970年在会见美国记者斯诺时,周总理说:“因为睡得少,我的健康减弱了,近四年来心脏一直有毛病。”
到了1975年,周总理病重时对卫士乔金旺无奈地说:“老乔啊,这十年把我累垮了。”
向来坚强的周总理可以说出这些话,可见心里确实艰难无比,难以想象,十年期间周总理付出多少心血,付出了多少代价。
因为十年前,周总理的身体还十分健康。
周总理在巴蜀留下足迹
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兼任外交部长,很多时间都在国外访问,抽出空来则是到各省看一下。
四川和重庆号称是天府之国,周总理或是路过,或是出访,曾先后其次来到四川和重庆。
1955年4月,周总理乘坐一架中国民航的苏制伊尔14降落在重庆,陪同周总理的是陈毅。
他们将要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在印度尼西亚举行的万隆会议,现在在重庆做短暂停留。
这是新中国成立五年来,周总理第一次来到重庆,而对于周总理而言,重庆这个地方似乎又有着特殊的含义。
遥想几十年前,抗日战争的硝烟弥漫到重庆,周恩来到重庆工作,一直到1946年在内战风云中离开山城,这就足足生活了8年。
8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当时的周恩来肩负着国家和民族的重任,在这里也留下了诸多惊心动魄的故事。
如今,又一个8年过去了,这里的变化也是一目了然的,这天,周总理专门让人带他来到距离市委大院一步之遥的“周公馆”。
这是当年周恩来的夫人邓颖超租用的民房,作为周恩来办公的地方,他披星戴月挑灯工作,在这里留下了多少疲惫的身影。
走在这些房间里,周总理感慨万千。还没有走几步,从屋子里走出来一个老大娘,盯着周总理看了好久,突然间眼神里似乎看到一道光,她朝着外面喊:“哎呀,周总理来了,周总理来了。”
在周公馆周边工作的人都闻声而来,看到周总理都大声呼喊着,那种感情难以想象,甚至刚刚放学的学生都爱戴周总理,簇拥在他身边。
周总理脸上浮现出难得的笑容,他一边笑着,一边举着手对大家说:“注意安全,注意安全。”
面前一个戴着红领巾的小朋友,胆大心细,他得天独厚地走到周总理身边,仰望着周总理,一个劲地叫着:“周爷爷,周爷爷。”
周总理看了一圈才发现站在自己侧面的这个小朋友,他高兴地蹲下身子,摸着这个小朋友的头说:“你好呀小朋友,叫什么名字,几年级了?”
这个小朋友如实回答了问题,然后害羞地钻在了人群里,几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往日和周总理是唠过家常的,如今算是故人重逢,周总理说:“真好啊,又回来了,可惜我只待几天,等下次一定好好看望大家。”
重庆人民等待周总理回来,一等就是三年之久。
周总理再次来到重庆,已是1957年的春。他刚刚结束了对欧亚11个国家的访问,身心疲惫,但他不忘记重庆人民。
陪同周总理的是贺龙元帅,据后来工作人员回忆,周总理这次去看望了老朋友康心远,一番叙旧后,周总理大手一挥:“今天高兴,我请你们去饭店吃回锅肉。”
虽说是请客,但周总理向来节俭,他点了一盘回锅肉,还点了三个家常菜,一个汤。饭店的人非要赠送几个,周总理说:“吃不完岂不是浪费,不要加。”
值得一提的是,周总理吃完饭,自己站起来掏钱结账。饭店的老板说:“总理,您到我们这里吃饭,那是荣幸,我怎么能收钱呢?”
周总理一句话打破了平静:“我请朋友吃饭,当然是我掏钱,如果你们帮我付,那岂不是不合规矩。”
饭店的工作人员只能收下了这顿饭钱,一共是两元4角7分。
据《周恩来年谱》记载,周总理后来又于1958年和1965年两次来重庆。
实际上,周总理常去的不仅仅是重庆,在周总理长达二十多年的外交生涯里,每次访问归来或者出访前夕,总会先去国内省份视察一番,出门不易,周总理不忘记和人民的感情。
这也是全国人民永远怀念他的原因。
在那些黑暗的日子里
斗转星移,风流人物都已远去,唯有周总理那闪亮的人格魅力,冲破历史尘埃显得光彩夺目,这也绝非偶然。
在艰苦的十年里,周总理虽然身处高位,但饱受磨难,如履薄冰,他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着中国的未来走向。
对于他而言,国务院总理的位置很多人都想顶上来,但周总理对邓小平十分看好,他现在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绝不能让大权落入“四人帮”之手。
到了70年代,周总理的身体每况日下,他更是把培养后续力量当做刻不容缓的使命!
此刻的邓小平已经被打倒,但他却成为了周总理器重的主要对象,甚至说,在周总理的晚年,他敏锐地注意着邓小平的每一个信息。
1970年,中共九届二中全会在庐山举行,此时的邓小平就在山下改造。
或许是触景生情,周总理对自己医生张佐良说:“我告诉你,邓小平同志就在山下,他本可以上山的,现在估计又不行了。”
其实这句话的信息很多,至少说明,毛主席对邓小平的态度已经放松了。
《周恩来的最后岁月》中记载,英国作家韩素音记述说,在会上批评陈伯达的时候,毛主席问周总理:“小平同志怎么样了?”周恩来说:“现在有巨大进步。”
一直到1972年,陈毅元帅病逝时,毛主席抱病参加追悼会,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当时提到了邓小平,他说“这是人们内部矛盾”。
这句话是周总理等待许久的消息了,所以这为日后邓小平同志复出奠定了氛围基础。
此后多日,在周总理和叶剑英等人的建议下,毛主席决定让邓小平复出。
据张佐良医生回忆,那段时间,周总理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高兴,张医生试探性地问:“总理,是不是小平同志可以出来工作了?”
周总理笑着说:“哎呀,你们还是有点政治头脑的嘛,你们咋知道的?”张医生说:“小平同志出来工作,这是所有老百姓都翘首以盼的事情啊。”
1973年2月,邓小平同志在江西接到通知,回京上任,不知道已经年过七旬的邓小平是何心情,可以肯定的是,周总理必然是迫切地想见到这位老战友。
2个月后,周总理在欢迎西哈努克亲王的宴会上,带来了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邓小平也突然成为了中外媒体报道的焦点,这让“四人帮”十分不满。
所以,在此后周总理病情期间,他多次约见邓小平,以及叶剑英和李先念等人,嘱咐他们:“要注意斗争方法,千万不能把权落到他们手里。”
邓小平深深记在心里,邓小平知道,这已经是周总理的政治遗言了,直到大权不落“四人帮”手中,他就算死,也可以瞑目了。
1975年10月以后,周总理的病情已经迅速恶化,癌细胞全面扩散,此前使用的止疼片等,已经没有什么大的作用,可以说他日夜煎熬。
即便如此,周总理在进入手术室前,还是拉着邓小平的手说:“你去年干得很好,比我强!”
看到张春桥时,则是说:“春桥同志,请你和王洪文同志多多帮助邓小平同志工作。”这句话,就直接肯定了邓小平的地位,更是对张春桥的警告和提醒。
尽管邓小平同志在那一年的工作,步履维艰,艰难无比,但他的政治才干和正确主张已经得到大家的普遍认可。
1976年1月8日,周总理在北京逝世。
那么,国务院总理的位置如何处理?成为重中之重。
周总理临终前,邓小平很肯定对周总理说过:“总理您放心,我不上,毛主席也不会用另一个人,您放心。”邓小平说的就是当时的副总理张春桥。
果然,周总理逝世后,毛主席亲自任命,让华国锋同志顶上去,担任国务院代总理一职。
如此,周总理可以瞑目了。
三条遗言,感天动地
美国著名女记者、作家海伦·福斯特·斯诺在1984年出版的《我在中国的岁月》一书中,给予周恩来极高的评价。她写道:“在周总理的活跃时期,东西方能够缓和是不使人惊讶的。周恩来是伟大的、自由的、温和的、高度文明的、有魅力的、开朗的、坦率的。”
周总理逝世后不久,毛主席提议让华国锋同志担任国务院代总理。
坦言说,比起来叶剑英等老帅,华国锋同志的资历不算太高,建国后一段时间,他也只是个省委书记,70年代才到中央工作。
但华国锋忠诚老实,深得毛主席的信任,再加上毛主席高瞻远瞩,惜才爱才,他对华国锋是寄予厚望的,所以才有了那句:你办事,我放心。
周总理逝世后,中央开始为周总理操办后事,但邓颖超的一句话打破了平静,她说,周总理生前是留有遗言的,一共有三条。
第一,不举办遗体告别仪式,第二,不开追悼会,第三,不保留骨灰,把骨灰撒到祖国大地。
邓颖超的话一出,所有人都震惊了,让周总理这样无声无息地离去,首先全国老百姓就不答应!
叶剑英也率先表态:“自古以来,还从未有过不保留骨灰的先例,也更不可能用在周总理这里,我不同意!”
叶剑英不同意,李先念不同意,邓小平不同意。
无奈之下,秘书只能带着这三条遗言去请示毛主席。
已经83岁的毛主席,听到如此伟大的遗言,瞬间落泪,他和周总理20几岁就相识,风雨同舟几十年,他是懂得周总理的。
周总理生前就多次说,人死了还要占一片地,这是自私的表现。
毛主席深深理解周总理,他也对这位老战友表示深切的佩服和怀念,但也不能不让大家来送别总理。所以毛主席决定,周总理的追悼会和遗体告别仪式照常开,骨灰就遵照周总理的遗愿吧。
没有骨灰,自然也没有墓碑,这是中国自古以来,不保留骨灰第一人。
他走得干干净净,什么都没有留下,但留下了一个伟大的名字。
很快,中央成立了治丧小组,开始准备追悼会的各项事宜。
本来计划把念悼词的任务交给叶剑英,但叶剑英直接拒绝了,叶剑英说:“我哪有资格为周总理致悼词?”
叶剑英说没有资格,大家都沉默了,随后他说:“我觉得可以给周总理致悼词的,只有一个人合适,也最有资格,那就是邓小平同志,不管是从规格上来说,还是资历上,他最合适。”
大家都纷纷点头,现在邓小平担任要职,和周总理也是风雨同舟的战友,论资历,论威望,只有邓小平合适。
就这样,在周总理的追悼会上,邓小平同志含泪致悼词。
据说在追悼会上,邓小平同志代表党中央宣读了悼词。有人回忆,邓小平在读到“我们的总理”时,声音哽咽,含泪读完。
追悼会结束后,按照遗言,周总理的骨灰将会邓颖超送往机场,然后由工作人员撒在祖国上空。
周总理的身后事
第一,毛主席为什么没有参加追悼会
后来,很多人注意到,毛主席并没有去参加周总理的追悼会,有人问,这是为什么?
毛主席的秘书张玉凤透漏,其实毛主席很想去参加追悼会,很想去和自己的老战友送别,但他拍着自己的大腿说:“我也站不起来了。”
在周总理病重的那段时间,毛主席多次写信和打电话关心病情,还嘱咐医生,一定劝说周总理不要再工作了,甚至在做手术期间,毛主席还严肃要求周总理放心手头工作,认真治疗病情。
在得知周总理逝世的消息后,毛主席老泪纵横,秘书张玉凤说,他很少见到晚年的毛主席如此嚎啕大哭。所以,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战友情是不容置疑的。
第二,周总理的另一个遗言
周总理逝世后,他生前的医护人员透漏,周总理其实还有一个感人的遗言。
那是在1975年底,周总理做完手术后,睁开眼看到很多的医生,他笑着说:“我没有大碍,你们还是去照顾其他生病的同志吧。”
医生们当然知道周总理的病情,所以一刻都不会离开周总理。
周总理对医生们说:“你们要记住我说的话,现在我们对待癌症还没有很好的办法,我死以后,要对我的身体好好解剖,好好研究,这样可以对中国的医学事业做点贡献,我是高兴的。”
医生们听到如此伟大的遗言,让人感动。要知道,周总理晚年病情严重,癌细胞扩散迅速,甚至到了无法控制的地步,周总理的这种生死观让人敬佩!
第三,他的骨灰撒在了哪里?
去撒骨灰的工作人员回忆,当年出发前,邓颖超派人专门调查了天气,嘱咐不能撒在有冰的地方,不然会被人发现。
意思就是,不能让百姓知道骨灰撒在哪,不然会被当做纪念地,这就违背了周总理的遗愿。
所以,一直到几十年后,这个秘密才公开。当时周总理的骨灰一共撒在四个地方,分别是北京,密云水库,天津,还有黄河入海口。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之所以撒在密云水库,是因为周总理生前参与和建造密云水库,为此付出了大量心血,天津是他革命开始的地方,也是和爱人邓颖超相识的地方,黄河则是母亲河,寓意回报母亲。
其实撒入黄河入海口还有另外一层含义,那就是周总理希望祖国早日统一,这也是他生前的愿望。
1992年,周总理的夫人邓颖超去世,西花厅也终于送走了它的女主人。
邓颖超曾和周总理约定,两个人都不保留骨灰,所以邓颖超的骨灰也撒入大海。
他们的爱情让人羡慕,他们的精神让人敬佩,他们的品质让人怀念。
英国的著名“红色主教”坎特伯雷教区主教休勒特·约翰逊,在1953年出版的《中国的新创造时代》一书里谈到对周恩来的看法。
他说:“长相帅气,彬彬有礼,说话文雅,这就是周恩来。他那谦逊的、风度翩翩的外表底下,藏着坚如钢铁的勇气,以及迅速尖锐像把利剑的分析判断能力。”
其实,对于中国的芸芸众生而言,周总理魅力已不仅仅是他出色的工作,更有他全心全意为人民的高贵品质。
他没有墓碑,也没有一个可以纪念他的地方,但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已永远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历史更替,相信在每一代中国人心中,周总理的名字永远是闪亮的。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