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老韭菜的自白:我为什么还在买A股?

作者/慧超

(一)

“一直觉得慧超是个聪明人,没想到你也会蠢到去买A股。”

这是前不久,一位新朋友送给我的一段话。

当然,他的本意并非嘲讽,而是奉劝,我们就着这个话题聊了一会,这位朋友的中心思想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

“施主啊,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持有类似观点的人不在少数。事实上,嘲笑A股,讥讽股民,已经变成了一种话题式的“政治正确”。

甚至这嘲讽的“主力军”就是大量股民、基民的自嘲和怒其不争的哀怨。

关于A股的种种奇葩和诡谲之处,即便是一个从未投资股市和基金的人,多少也会有所耳闻。

比如“奥迪进去,奥拓出来”这样的过来人风险提示,比如一家三代入市,每一代都在“保卫3000点”。

不可否认,作为一个年轻的资本市场,A股自身存在很多问题:

包括机制上的不健全,监管惩处力度和退市制度存在明显短板,IPO规模过高(尤其是和退市数量相对比),以散户为主体的投资者素质不高。

而这种种问题,又反过来造成了A股牛短熊长、短期波动剧烈等令投资者倍感痛苦的特征。

不过此篇重点并非是剖析A股的机制问题。

我想说的是,客观理性地看待A股,其实这个“满地是雷”的市场,回报率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般不堪。

我们且不谈类似徐翔那种,以3万块本金入市搏杀出200亿身价的股市神话,就以普通投资者的能力视界去研判,A股也并非“一无是处”。

这其中最重要的底层逻辑就是,过去40年,是中国经济腾飞的40年,这其中,无数优秀的中国企业合力创造了“中国奇迹”,同时也分享了这份增长奇迹所带来的高额增长(收益)。

许许多多我们耳熟能详的白马股,自上市之后,都为股东带来了非常优异的投资回报。

比如我随便翻开手边一本投资类的书籍,就能看到下面这样的统计,“十年十倍股”在A股市场上,甚至算不上“神话”,因为这并不罕见。

在我的自选股里面,随便找找,近十年涨幅达到10倍的优质公司就一抓一大把。

回顾A股历史上,涨幅上百倍的大牛股并不罕见,甚至还有涨幅上千倍的“神仙股”。

不谈个股,拿沪深300和中证500这样的宽基指数来看,年化收益率均在8%左右。

客观来看,这已经是一个蛮不错的收益,可以轻松地跑赢通胀,让你的财富不被“放水”所稀释。

而如果你对估值泡沫化有着基本的了解,在投资时避免在类似2015年和2020年的牛市中越涨越买,甚至在估值明显泡沫化时选择卖出,那么年化收益率达到两位数,是大概率事件。

即便完全不择时,如果将时间跨度拉长至20年的区间,以沪深300为例,自2005年发布以来,18年涨幅380%+,年化收益率已经超过20%。

如此优异的年化收益,纵然放在全球市场上对比,也是实打实的优等生。

所以,回溯过去,A股的确在短时间内呈现极其剧烈的波动性,但以十年、二十年这样的时间跨度去评判,A股并不是一个“差生”,它甚至提供了一个相对优秀的投资收益。

这是我选择投资A股的第一个理由。

(二)

聊完历史,再谈谈当下。

对于绝大多数的普通中国人而言,投资的渠道是十分逼仄的。

什么是普通人呢?

普通人就是既没有几个小目标的身价,背后也没有手眼通天的亲爹或干爹,一辈子也不会遇到送你“如来神掌”的神秘贵人,没有领先于绝大多数人的信息渠道,也没有超越大多数人的智商和能力。

以普通人的视角去看,近百年来最好的投资品类其实就两种:

房子、股票。

很多中国老百姓喜欢买黄金,觉得能保值。黄金确实能够保值,但也就仅此而已。

因为黄金等贵金属是无法创造现金流的,也就是说它没有产出,没有盈利收入。所以拉长时间来看,黄金其实并不是很好的投资品类。

杰里米·西格尔曾在其经典之作《股市长线法宝》中做过统计:

一个人如果在1802年拿1万美元进行投资,那么这笔钱到2008年,扣除通货膨胀之后,投资不同标的所获得的回报差别,有着天文数字级的差异。

这1万元如果投资黄金,200多年的时间仅会获得2.6万美元的回报;投资长期国债的话,可以获得800万美元的回报;而投资股市的话,这1万元可以获得56亿美元的投资回报。

近百年来,几乎所有诞生股票市场的经济体都表明,股市长期投资回报远远高于其他资产,包括但不限于银行储蓄、黄金、债券、原油、不动产……

对于一个持续高增长的经济体而言,只有核心城市的房产,其投资收益率才勉勉强强,能和股市相媲美。

比如一个经典的问题是:

如果给你一个机会,拿着一笔巨款穿越到30年前,那你会拿这笔钱买什么?

想必很多人心中的首选答案是买房子,去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一套一套地买房子。

确实,过往30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持久、剧烈的上涨,以至于房子甚至涨成了一种信仰。

但事实是,如果同样一笔钱,你用来买房地产公司的股票,其投资收益完全碾压买房子的决策。

有不少人在30年前就做出了这样的选择,最出名的当属万科传奇股东刘元生。

1988年,刘元生买入360万元万科股票,此后无论风云如何变幻,市场如何波动,他都不为所动,一只股票拿了整整25年,期间一股未卖。

到2015年,刘元生这个名字最后一次出现在万科十大股东名单时,这360万元的投资,为刘老板带来了累计超过27亿元的投资回报,投资收益率远超巴菲特。

这笔钱当初如果用来在北京上海买房子,那么到现在,有可能变成27亿吗?

不是几率很小,而是完全不可能。

因为30年来,中国的房价虽然涨势凶猛,但也没有猛到几百倍几百倍地涨。

事实上,中国房价涨幅最猛的城市,过往32年里房价涨幅连超过100倍的都没有。

以北京举例,1991年北京房价均价是1400元,截止到今年7月份,北京商品房均价60465元/㎡,涨幅还不到50倍。

30年前的360万如果投资房产的话,持有到今天,其房产价值大概2个亿不到。

但问题是,股票不是房子。

这句话股民应该一下子就能理解——它的潜台词其实是,股票市场的诱惑和恐惧实在太多了,能像投资房产一样投资好公司股票的人,凤毛麟角。

投资房产,一个人很容易能做到持有五年、十年。

可投资股票,遑论五年、十年,持股三五个月已属“长线投资”。

对很多激战A股的散户而言,持有一只股票超过一年的坚持,往往源于同一个原因:

被套牢了。

总之,即便在房价疯涨的时间窗口内,长期持有优质股票的收益率,也绝不会逊色于投资房产的收益。

更何况,审慎研判当下经济现状,以及未来阶段性的房价走势,至少我个人很难相信,未来十年中国房价还会出现动辄三五倍的疯狂上涨。

所以,立足当下,在央行持续放水,物价持续保持温和通胀,银行无风险储蓄利率不断降低,尤其是房产在可预见的未来很难再度大幅上涨的现实面前,普通人若想保住自己血汗钱的购买力,抵抗“通胀税”,乃至跑赢通胀——

那么以资产配置的视角看,在个人资产中拿出一定比例的头寸投资股票(含偏股类基金),几乎是一道必选题。

这是我选择投资A股的第二个理由。

(三)

最后,展望下未来。

从宏观的视角看,投资的底层逻辑,其实就是在赌国运。

巴菲特就有著名的“卵巢彩票”论。股神本人当然拥有着极高的投资水平,但在宏观维度,谁也不能否认,巴菲特所创造的投资奇迹,亦得益于美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时代贝塔。

如果巴菲特生在朝鲜或者委内瑞拉这样的国家,纵然他本人再天资过人,没有像美国这样的超级经济体的加持,也很难凭炒股坐上“世界首富”的位置。

没有人能够预测未来。包括一众以此谋生的宏观经济分析师们,历史经验表明,他们的预测和掷骰子没什么区别。

但我还是相信,未来中国经济仍会保持较高的增速,中国会出现越来越多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伟大企业。这份自信,来自于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来自于这片土地上那些优秀的企业和企业家们。

所以,每一个股民都会真诚地祈愿生民安乐,国运昌隆,因为股民可以说是用自己的真金白银在“做多中国”。

此外,我以为还有一个重要的趋势不可逆,即中国老百姓的大类资产配置,从房产和固收类资产缓慢转向股市(基金)的迁移过程。

过去三十年,中国人的财富分化是房产投资带来的。而未来的财富分化,我相信其关键点在于,一个人有没有长期持有优质公司的股票。

这是我选择投资A股的第三个理由。

(四)

俗话说“劝人炒股,天打雷劈”。

写这样一篇文章,本意绝不是劝大家去炒股。

相反我真诚地奉劝所有没有投资经验,没有一套较完备的投资体系的朋友,一定要慎重对待股市(基金)投资,这个市场风险极高,异常残酷。

最近,我个人的股票账户收益不错,个人的投资体系也有那么一点点“硅步千里”的欣喜感。

但其实近期市场熊得不行,很多白马股都跌得七荤八素,一些散户朋友,已经被套得连账户都懒得看了。

这也是我选择在当下写这篇文章的原因,同样这篇文章,如果是在十年一遇的牛市,很可能会10万+。

实际上,看见贼吃肉就马上入伙,转头便挨揍,是A股散户亏损的最主要原因。大多数散户都是在牛市的末期,被市场上流传的各种财富神话引诱入局。

但很多人买股票的时候,连基本的估值理论都不懂,资产负债表都看不明白的人,就敢重仓买入一个“听朋友说会涨”的股票。

历来,在牛市末期涌入A股的散户,永远都集中呈现以下特征:

几乎不了解任何投资理念,几乎没有任何投资经验,且智商普通(没有故意diss的意思,只是这就是我们普通人的常态),还被欲望冲昏的“新手”,却妄想在一个异常残酷的市场中,通过早已过滤了十八手的滞后信息,和身边“民间股神”的技术分析,取得超越市场平均水平的投资收益!

什么叫“韭菜”?这就叫韭菜。

说实话,不割你割谁?你不亏谁亏?

当然,这就涉及另一个令人惆怅的话题了,为何大多数人买股票,最终都以亏损告终,这个话题有机会的话,我单独再写吧。

总而言之,这个市场波动如此剧烈,我为什么依然选择投资A股,理由主要基于三条:

第一,回溯历史,A股的投资回报率并不低。

第二,立足现实,投资优质公司的股权,长期看大概率可以跑赢通胀。

第三,展望未来,中国经济的增长趋势仍在,且居民大类资产将不可避免地转向股权类资产,虽然这个过程会很缓慢。

最后,再强调一遍:

以上文字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投资有极高风险,入市需高度谨慎。

这里是思维补丁,谢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