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云南木鼓文化、崖画形象、翁丁民居剪影为创意元素,以杉木为原材料,创作出粗犷而不失雅致的家居文创作品;依托少数民族婚俗文化,配以中国传统工艺,将简约与时尚相结合,打造出别具一格的婚俗首饰;集实用与审美于一体,设计出寓意“天人合一”的民族风情民宿……近日,以“传承民族文化、共创美好未来”为主题的第三届天津市大学生民族文创设计大赛在天津举行,一件件充满巧思妙想的作品呈现在大众面前。本届大赛共有来自全国102所高校的4000余名学生参加,创作出2000余件作品。
在一系列获奖作品中,《“长征”系列手表设计》格外引人注目。其设计感与实用性兼备,获得本届大赛“红色文化专项”中的最佳设计奖。该作品设计者之一、来自天津理工大学的硕士研究生王婷说:“我们每个人的奋斗过程都与长征有相似之处,需要面对一定的困难和挫折。我们把长征路线以进度条的形式在表盘上呈现,可以让佩戴者在使用过程中产生和革命先辈一样向着胜利的方向前进的动力,既有鼓励意味,也有纪念价值。”从最开始的构思到成图,再到最终的建模成型,王婷和队友们经过不断讨论,最后确定了方案。“希望设计能够起到传播传承红色文化的作用。”王婷说。而这种用文创作品表达年轻人对长征精神等党的精神谱系的弘扬与传承,正是主办方举办活动的初衷之一。
“我们希望通过举办这样的大赛,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和参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到有形、有感、有效。”本次大赛总负责人、天津市民族宗教委主任刘广理说,文创设计大赛倡导参赛者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创新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这套作品以壮族的婚俗文化为主题,蕴含了服饰文化、绣球文化等。在设计中,我们除了保留民族婚俗文化的特色,还在造型设计上突出简约与时尚的风格,采用大漆、黄金、钻石、银等材质,体现出‘一生一世一双人’的婚恋观以及对真爱理念的提炼。”此次大赛参与者之一、来自天津理工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梁琼予在介绍《“如胶似漆”壮族婚俗文化大漆首饰系列设计》这一作品时说,“我们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对山歌、抛绣球等以前并不知道的民族习俗,这是一个特别难得的学习过程,也是很有趣、很有意义的过程。民族风俗和传统技艺都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希望通过我们的作品,让更多年轻人感受到其中特有的美。”
作品《彝火千年》鼠标垫为火把节这个古老的传统节日赋予独具特色的现代表现形式。该作品设计者之一、天津师范大学大三学生杨星宇说:“火把节不仅是彝族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节日,同时也是白、纳西、基诺等多民族共有的节日,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体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在创作过程中,杨星宇和团队成员一起,提炼了以火为核心的经典元素,并深入挖掘彝、白等民族的特色形象与文化元素,用年轻人的视角和喜闻乐见的方式加以呈现。
参与文创设计大赛的大学生们,是一群“Z世代”青年。他们将民族传统文化与年轻人的“潮”元素相融合,设计出一系列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本届大赛的作品《入染·数博》,就别出心裁地将现代应用与民族文化相结合,设计出白族扎染数字博物馆APP。“该作品提供数字导览服务系统的视觉设计,通过对空间形制的转译、图案纹饰的拆解与主体色彩的提取,来搭建线上浏览虚拟平台。”该作品设计者之一、来自天津工业大学的大三学生王子楷表示,“我们通过数字技术,让人们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好地感受非遗的魅力,拉近非遗与现代人之间的距离。”
天津市大学生民族文创设计大赛肇始于2020年,3届比赛下来,新时代年轻人的文化自信与担当也得到了充分展现。
家居文创作品《翁丁忆》是本届大赛的一等奖作品,设计者是天津大学的硕士研究生闫博文。谈起创作过程,他说:“我从佤族最古老的沧源崖画中提取抽象的崖画内容进行重组与排列,并对翁丁的牛首图腾进行了现代式的转化,将它们与生活中的实用功能相结合,推出周边文创。”闫博文习惯将走过的每个地方、看过的每篇文章都与自己的研究方向建立联系。“希望我的作品能够感染其他人,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不同民族文化的交融与互鉴。”闫博文笑着说。
《潞盒津运——运河画境主题场景机关盒》是本次大赛中获得“运河文化专项”最佳设计奖的作品。该作品将机关盒与运河美景相结合,盒身正立面设计借鉴传统中式园林中的景窗,观者可从外向内一窥潞河盛景。而纹样则提取自海河元素,传递吉祥与繁盛的祝福。作品设计者之一、来自天津美术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姚家琳介绍说,“我们制作了一系列的机关盒,希望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语境的演绎,让更多人了解到天津三岔河口曾经的历史背景和文化。”
(本文图片由天津市民宗委提供)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