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镇原,农村家家户户有酿黄酒的习惯。冬月里黄酒早早地就酿下,待过年才正式饮用。农家黄酒不宜储存,每年喝黄酒平常就年前年后这段时间,其他时间想喝并不易。市面上也有一些外地拉来卖的黄酒,那多是掺了白酒的,劣质的白酒掺进黄酒里可以提高酒精度,但一股酒精味会使黄酒失去了本质的醇美。家里自酿的黄酒颜色往往寡淡,颜色也不够漂亮,但懂酒的人就喜欢喝自酿的黄酒。

平日里,我几乎滴酒不沾,每到年关将近的时候,看到市面上忽然摆出许多塑料小桶装的黄酒,恍惚间心中会想念黄酒的香,想喝一点黄酒解馋。有时买来一小壶,每次只喝一小碗,很快也会喝完,也不多买,喝完一小壶当年就不再喝。母亲已经好多年没酿黄酒了,近年来,家中亲人四散飘零,酿了黄酒也似乎趁天热之前喝不完。酿黄酒并不容易,酿黄酒与水质有关,镇原好喝的黄酒在三岔等后山一带,那里水质硬,酿出的黄酒度数高,有的人家酿的黄酒据说可以点燃,这么烈的黄酒。

我小时候似乎是喜欢喝酒的,年少无知,偶尔碰见大人喝剩的白酒,那酒也多是农村常见的平常白酒,自己偷偷地抿一口,会觉得香,抿一口,再抿一口,也不敢多喝,那时怎么会觉得白酒香呢?二十多岁参加工作,僻居乡下村学,和同事喝过几年劣质的桶装白酒和苦涩的啤酒,就完全喝不出酒的香。

酿黄酒是一门手艺,要早早备下当年产的谷子,酿黄酒的谷子叫作酒谷,区别于做黄米饭的饭谷,还有端午自家做的酒曲。将酒谷在铁锅里蒸熟,待自然晾凉,加入酒曲,用手反复搅拌,然后放在热腾腾的土炕上包严实,待慢慢发酵,这个过程最为关键,要不时地检查,弄不好就变馊了,待发好酵后将酒糟子装入特制的大缸里密封,一两个月后,黄酒便做好了。在大缸底部提前装好细竹子做成的滤嘴,准备好晾凉的开水,将凉开水按比例倒入酒缸,把滤嘴打开,黄酒就缓缓过滤出来,如此过滤三遍,存在容器中,喝时可加入糖,也可不加糖,完全根据个人口味和喜好,加热,热气腾腾的黄酒,寒冷的天气喝来正好。也有人家将鸡蛋炒熟吵碎再加入黄酒,可以泡馍吃,这种喝法,在农村里也容易见到。喝黄酒,男女皆宜,孩子有时也可以得到大人允许喝小半碗。黄酒度数低,不易醉,很少见喝黄酒喝醉的。也有酿黄酒时加入生蜂蜜,这样做成的酒叫做蜂糖酒,微甜,清香,喝了后要静卧,出门迎风容易醉,喝蜂蜜酒,人们往往贪恋味道好喝,懂酒的人就及时相劝,少喝一点,不懂蜂糖酒厉害的人贪杯,出门迎风,风一吹,就醉倒了,这酒不多见,会酿的人家不多,平时能喝上的次数也少。

黄酒驱寒,一定要加热了才好喝。也有人在酿黄酒的时候加入镇原乡间常见的野菊花,野菊花味微苦,有明目之效,也有加入陈皮等其他中草药的,但最正宗的黄酒只适合用酒谷酿造,什么也不添加,味道才最醇正,也不害怕喝坏身体。黄酒易通筋骨,有风湿病、慢性病的人不宜喝黄酒,感冒也不宜喝黄酒,喝黄酒会使病情加重。懂黄酒的人自然知道什么时候该喝,什么时候不该喝,心里清楚着呢。

传统上,镇原红白喜事席上必须要有黄酒,大家坐的是乡间的老席,喝黄酒用二两的酒盅,用大铝壶将黄酒烧开,席上先吃凉菜,凉菜就叫作下酒菜,倒酒时先从上席最尊者开始,倒满一个人的酒杯,换手提壶,再倒第二位,换手提壶,再倒第三位,如此。连上两轮黄酒,上热菜,才上白酒。黄酒是酒席上的灵魂,特别是冬季坐席,无论哪家都要准备好黄酒待客,主人家待客没有让客人喝好黄酒,主人会觉得惭愧,往往会说:“来年,一定让你吃好喝好”,多么朴实的乡亲们啊。

□姚康康

责任编辑:王旭伟

来源: 兰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