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研智观

智能资源环境管理

自然资源是有限的生存资源和生产资料,人类活动、非法侵占、过度开采、污染、自然灾害等,都会对自然资源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科技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管理方式,能够将被动抢救自然资源转为主动预防、改善、保护的态势,实现国家“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倡导的深入贯彻。

当前,我国自然资源管理模式已从传统的人力调查统计模式快速发展为信息化管理模式,海量基础数据与调查统计数据的积累,也将为即将到来的全面数字化、智慧化自然资源管理打下基础。

01

热点聚焦

第33个全国节能宣传周正式启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月10日上午,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广东省、广州市举办的2023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在广州正式启动。今年7月10日至16日是我国第33个全国节能宣传周,主题为“节能降碳,你我同行”。在启动仪式上,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与有关地方共同签署节能降碳技术推广合作协议,并发布了一批先进节能技术、设备及产品,涵盖数据中心、工业设备、空调制冷等多个领域。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介绍,目前,全国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的能耗,较2012年已经累计降低了36.2%,建筑、交通、公共机构各领域的节能也取得显著成效。节能宣传周期间,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将陆续开展重点行业企业节能降碳行动、公共机构节能降碳实践、全国节能宣传周进校园、全国节能宣传周进家庭等活动,引导全民自觉践行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共同推动形成勤俭节约、合理用能的社会风尚。

此外,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在启动仪式上发布了《能效标准标识白皮书(2023年版)》,并会同电商平台、家电企业等发起重点产品绿色消费积分行动,设置绿色低碳商品专区,消费者购买专区商品可获得碳积分并兑换权益,活动覆盖超过200万个绿色低碳商品。同时,来自电力、钢铁、建材、石化化工、有色、纺织、轻工、煤炭、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等领域的12家行业协会和19家重点企业也共同签署发布重点行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宣言,号召各行各业共同行动,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央视新闻客户端)

第四届中国环博会成都展即将开幕 400余家企业展示环保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球最大环保展慕尼黑IFAT展亚洲系列展——第四届中国环博会成都展7月12日将在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开幕。值得关注的是,作为西部最大环保展,这届成都环博会规模稳步增长,近4万平方米展示空间内将有400余家水、固废、大气、土壤污染治理的知名企业参展,展示一批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根据记者了解,本届展会将有来自德国、英国、丹麦、意大利、荷兰、日本等9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带来5000余种污染治理前沿解决方案和绿色理念,而绿色低碳作为今年成都环博会的一大亮点,届时不仅有节能降碳、光伏储能、氢能等新能源开发利用专题展区,还将在现场开展多场围绕绿色低碳的主题活动。

除此之外,本届展会在凸显环保新技术创新实力基础上,还将围绕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课题,设置“1+N”模式配套活动。其中,城市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2023双碳与新能源高峰论坛、新污染物治理与固废污染防治、废旧物资循环利用绿色发展论坛、数智环境赋能企业绿色发展大会等15场论坛,邀请政府部门、海内外专家学者、企业精英等共同探析行业热点和趋势。组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展会规模、参展商数量和影响力逐年提升,平台效应和辐射功能逐步凸显,不仅推动了国内外企业的合作、链接产业上下游资源,还将进一步促进企业与市场、技术与需求的高效融通。(成都日报)

02

《四川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征求意见稿)》发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月7日,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就《四川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征求时间为2023年7月7日至2023年8月7日。

《行动方案》提出,到2023年底,完成3万个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点(站)升级改造,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置体系建设,全省地级及以上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率稳定保持在35%以上,厨余垃圾分出率达20%,资源化利用率达80%,垃圾分类居民小区覆盖率达90%,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持续巩固。

到2024年底,新增完成3万个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点(站)升级改造,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置体系进一步完善,地级及以上城市基本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收运智慧监管系统,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率达40%,厨余垃圾分出率达22%,资源化利用率达82%,垃圾分类居民小区覆盖率达95%,全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达到西部一流水平。

到2025年底,累计完成9万个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点(站)升级改造,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置体系,地级及以上城市基本实现分类收运智慧监管全覆盖,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42%,厨余垃圾分类率达25%,资源化利用率达85%,垃圾分类居民小区基本实现全覆盖,在全国范围形成具有四川特色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模式。(北极星环卫网)

辽源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月6日,辽源市人民政府发布《辽源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规划提出,建设智慧能源服务体系。

规划提出,实施能源网络优化工程,打造智慧高效能源系统。全力加强能源网络建设,保障能源及时高效供给,着力降低能源网络运行成本和费用,建设以服务人民为中心的能源系统。提高电网保障能力。加强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气体能源供应网络建设。加强“互联网+”智慧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能源管理系统扁平化,推进能源生产与消费模式革命。加强能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信息对接和生产消费智能化。推广绿色电力交易服务试点经验,对新建工业园区、物流中心等探索实施供能设施一体化行动计划,统筹建设电力、燃气、热力等基础设施,探索多能互补应用。(辽源市政府官网)

03

实践动态

数字赋能 治水工作“添翼插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趁着店里客人不多,玉环玉城街道某餐饮店店长林小文用手机扫了扫门外的二维码,这张二维码犹如一张“云名片”,排污户姓名、联系电话、油脂收集情况等身份信息一扫皆有。“看平台上收集记录,显示上次清理是4月23日,这两天肯定会有人过来维护。”林小文自信满满地说道,这份自信,源自玉环最新研发的智慧隔油池清理管理系统。玉环聚焦“六小”行业商户多、分布散的“痛点”,引进第三方运维企业,在全省首创隔油池运维管理平台,实现污水预处理设施闭环管理,从源头拦截油污,借力数字化,破解治污难题。

在一块电子大屏前,台州华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演示起这套智慧云平台系统的操作方法,随意切换定位,查看远在“千里之外”的各个区域隔油池运作情况。只见一张玉环全域地图上,密密麻麻,点缀着绿、黄、红、灰四色定位标志。“绿色表示隔油池已正常清理、黄色表示距离上一次清理时间已过6天、红色提醒已超过7未清理、灰色是商户已停业,通过四色可以实时了解隔油池的状态。每个隔油池每周至少清理1次,每次清理隔油池时,工作人员都会把油脂收集前后的对比图录入系统,排污户对结果不满意即可申请重新清理。此外,每次清理都会自动推送到排污户的微信里,每次清理自动生成日志,监督非常透明。”

据了解,目前玉环全域内的隔油池点位都已纳入隔油池运维管理平台管理,形成了一套“有人出资、有人出力、有人监管”的闭环运维新模式。而这,正是玉环“五水智治”平台的智慧应用场景之一。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玉环“五水智治”平台打通环保、水利、气象等10大部门,汇集近154类涉水数据,涵盖了生活小区类溯源、工业园区类溯源、“六小”行业智能运维和督查在线联通处置4大核心应用场景,形成一张地图查水质、处水情、报反馈,实现河湖、雨污管网、供水管网的运行监管、数智治理一图统管。(中国环境APP)

上海凝结多方“大智慧”办好“关键小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上海,垃圾分类从“新时尚”逐步成为市民的“好习惯”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针对一个一个小问题,集中智慧运用多种方法手段破解优化而来。

小包垃圾落地、非定时期间投放点垃圾满溢等问题,一直是垃圾分类的困扰。对此,长宁区天山路街道通过在街面、居民区、商务区布设智能摄像头,组建“天山智眼”系统,实现“主动发现、快速处置、落实整改”闭环智能管理体系,推进垃圾分类投放监管从“人防”向“技防”模式转变。

据工作人员介绍,当智能监控探头拍到洒落的小包垃圾,AI系统可以自动识别并生成工单,通过政务微信APP自动派单到相关责任人,并在工作群内提醒。责任人处置后,在手机上点击“已处置”,AI会再次自动识别是否合规并结案。上海市绿化市容局介绍,全市正深化小包垃圾综合治理,引导各区、各街镇将“小包垃圾随手拍”社会监督举报平台二维码上墙公示,让全体市民参与提升垃圾分类整体水平行动当中。跟随垃圾分类一起升级推进的,还有垃圾房设施与“一小区一方案”制度,一项项人性化的措施,助力垃圾分类好习惯内化于心。虹口区灵新小区,个智能垃圾房在今年4亮相,踩下脚踏板即可打开投放口,一旁设有自动感应的水龙头供洗手,垃圾桶满溢后会亮灯提醒物业换桶,智能监控若识别到乱丢垃圾的行为会发出语音提醒,垃圾房还可以自动喷淋除臭、紫外线杀菌……(中国环境)

04

国际视

世界气象组织: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气候变化处于恶性循环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世界气象组织7月5日发布的《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气候状况2022年度报告》称,全球变暖的长期趋势及海平面上升加剧等因素已造成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极端天气和相应灾害数量增加,导致该地区国家生态系统和经济发展状况恶化。

根据报告公布的数据,在过去30年内,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平均每十年升温0.2摄氏度,为有记录以来最高的升温速率。气候变化已造成该地区部分国家长期干旱,导致水力发电量减少,对化石燃料需求增长,农业收成和经济收入受到影响。与此同时,极端高温与干燥的土壤使得该地区在2022年夏季发生的森林火灾总数破纪录,因火灾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飙升至20年来最高水平,又导致了气温的再度升高,这也加剧了冰川融化。报告显示,2022年夏季,安第斯山脉中部冰川的积雪几乎完全消失,底层暗色的冰川吸收了更多的太阳辐射,进一步加速了冰川的融化速度。

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彼得里·塔拉斯5日就此表示,当地气候变化不仅受到长期存在的拉尼娜现象的影响,也受到人类活动影响。近来出现的厄尔尼诺现象将加剧高温,带来更多极端天气。诸如热带气旋、强降水、干旱等极端天气及灾害,不仅威胁到了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居民的人身安全,也在2022年造成了该地区数十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央视新闻客户端)

05

数据洞察

2022年新能源新增发电量占全部新增发电量七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今天(7月7日)发布的2022年电力行业基本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全口径发电量8693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3.6%。其中,新能源新增发电量2072亿千瓦时,占全口径新增发电量的70%,成为我国新增发电量的主体。2022年,我国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合计新增装机继续突破1亿千瓦,占全部新增发电装机比重62.5%。其中,太阳能发电比上年增长61.7%,创历史新高。(央视网)

《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3》显示多项指标创新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日前召开的2023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气候变化与极端天气应对”主题论坛上,《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3)》正式发布。蓝皮书显示,2022年中国极端高温事件频发趋强,极端强降水量事件增多,气候风险指数呈升高趋势。

蓝皮书指出,全球变暖趋势仍在持续,2022年全球平均温度较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13℃,为1850年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第六高值;2015年至2022年是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八个年份。中国升温速率高于同期全球水平,2022年中国地表平均气温较常年值偏高0.92℃,为20世纪初以来的三个最暖年份之一。1961年至2022年,中国平均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降水变化区域差异明显,青藏地区平均年降水量呈显著增多趋势,西南地区平均年降水量总体呈减少趋势。

蓝皮书显示,中国气候风险指数呈升高趋势,2022年极端高温事件频次为1961年以来最多。此外,全球海洋变暖显著加速,平均海平面持续上升,2022年,中国沿海海平面为1980年以来最高。中国地表水资源量年际变化明显,青海湖水位连续18年回升。(中国环境APP)

编辑 | 陈泽玺

图片 | 网络

清研智谈

清研智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