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智元报道

编辑:编辑部

【新智元导读】在AIGC新时代风潮下,燧原科技亮出首个MaaS平台服务产品,用自研算力底座,赋能文生图商业新生态。

最近,大洋对岸的OpenAI又给了我们亿点点震撼。

GPT-4史上最强大功能——代码解释器Code Interpreter测试版已经正式向所有plus用户开放。

只要用自然语言,就可以让ChatGPT完成代码编写、数据分析、图表生成、数学运算、生成视频、分析股票市场等种种操作了。

与此同时,国产大模型的弯道超车之路,究竟该如何走?

「私人定制」文生图平台

就在7月6日,燧原科技全新文生图MaaS(Model as a Service)平台服务产品「燧原曜图™」(LumiCanvas™)亮相WAIC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燧原曜图不仅仅提供了一个融合生态的平台,构建了从算力到云服务、模型,再到用户去使用的一体化流程。

并且还涵盖了底层算力引导、云组件使用引导,各种算法、训练推理、一键部署各种各样的教程,prompt提示语的导入、第三方模型导入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企业来说,基于燧原曜图从微调到部署的快捷方式,能够轻松利用平台工具链加速工作流程,并且还能实现不断迭代和更新。

这样,用户可以把整个流水线变成一个端到端的业务模式,一方面能够融入整个AIGC生态中,另一方面通过各种工具链能够把整个业务串联起来。

只需简单地输入一个「极光」,燧原曜图就可以生成出8个非常绚丽的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选取一张比较满意的候选,还可以通过超分辨率获得更加清晰的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下面这张作品,是不是有种相机鱼眼镜头拍出的味道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人物的生成上,小编选择了更加详细的提示。

可以看出,燧原曜图生成的图像,在风格上还是非常一致的。

而这一点,对于游戏的角色设计等领域来说,至关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下来,再进行一波超分辨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游戏女主,就成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燧原曜图在风景的生成上也是相当拿手。

除了最开始秀出的「极光」外,还能生成夏日的林荫小道、鸟瞰的雪山夕阳等美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燧原曜图」的推出对AI设计行业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在新智元对燧原科技创始人兼COO张亚林的采访中,他介绍道,当前文生图主要集中在基于图像的内容创作。

现在,已经有不少游戏、媒体、动画等厂商开始尝试将其融入到自己的工作流当中。

包括之前布局元宇宙、虚拟现实的企业也在朝AIGC这一领域转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文生图带来的影响,首先会极大降低设计门槛。

以往,图片的风格、原画各种色调影调,需要专业画师通过手动方式制作。

现在,这种风格化的图像,只需要简单的语言方式,就能瞬时呈现。

比如,当下爆火的文生图应用Midjourney近来接连推出了weird+zoom out的功能。

比如输入一个简单prompt之后,paper cut style, weird, a witch is making soup, dark magic,就能得到如下惊掉下巴的动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仅如此,像各种角色、各个环境场景等元素,都能通过简单的文生图来表达,同时非常容易修改和迭代。

另外,文生图应用对设计行业的影响是能够实现「规模化」。

从这一角度来讲,以前受制于个人专业能力、以及生产内容耗时等因素,而现在许多转向AIGC的企业更希望能够实现大规模的拓展。

而有了燧原曜图这样的平台后,企业便可以通过逐步堆叠的算力,使能更多的游戏和内容开发。

由此,原画生成、风格化引入、人物造型、视觉效果、场景变化等等都是通过这种方式实现规模化。

随着降本效应逐渐明显,便会形成一个产品性价比到使用规模化的闭环。

因为使用的人越多,用户粘性越高,规模越大,整个成本便会降低。与此同时,成本降低再反哺产品,就会有更多的人使用。

目前,燧原曜图主要服务于文生图这一阶段。而就文生图来说,后续还有更多的表达模式,包括文生视频,以及各种模态的互相转换。

燧原科技预计,在AIGC的进一步爆发后,作为先导的文生图将在整个生态和产业中得到泛化。

构建MaaS全新生态

在以前,AI生态多元且垂直,产品的优势必须通过各种算力和应用赛道中的精炼,才能发挥出来。

但如今,ChatGPT引爆的AIGC大模型热,完全改变了这个生态。

现在,一切都开始向基于大模型的垂直行业赛道聚合。

可以说就像一棵树,树干是基于AIGC基础大模型,然后在此基础上长出了各种垂直行业的分支。

这种崭新的AI生态的优势在于:大模型的底层都是基于统一的Transformer架构,因而整个AI生态就能基于更稳定的基础模型进行规划。

此时,行业也随之出现了崭新的需求。

首先,算力产品必须具有极高的效率,才能更好地支持开源或闭源的基础模型。

其次,现在行业内公认,最有意义的是打造各种垂直和行业的模型,因而必须和行业制造商或B端客户紧密合作,理解他们的微调方法和行业落地政策。

张亚林表示,燧原科技所希望的,是更好地支撑大模型,让大模型提供所有稳定性、可靠性的价值。

在整个生态中,微调和部署推理的产品都会和客户更加契合,提供极致的性价比和及时的服务和响应,提高他们在部署应用上的竞争力。

自研AIGC算力底座

从一开始,燧原就将产品设计目标定为「算力普惠」,尤其关注整个模型训练和推理的成本和性价比。

除了有极具性价比芯片产品外,燧原在整个算力系统搭建上,也储备了丰富的经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五年的研发和积累,燧原在做底层算力产品同时,还一直在系统层面不断加码。这些系统层面就包括从芯片到板卡、互联、存储、服务器、集群的拓扑结构,再到分布式软件。

到现在,通过两代产品的打磨,燧原已经积累了大规模的客户群,实现了大规模的商业落地。

可见,具备了成熟产品体系后,燧原在当前AIGC浪潮下具备一定的优势。

燧原从底层做算力产品的公司,平滑地过渡到为以算力和算力底座为主,并拓展了新的业务模式——与合作伙伴打磨MaaS平台,推出面向AIGC平台性产品。

与其他头部科技不同的是,燧原是基于自家算力底座去打造MaaS私有化部署平台。

简言之,其最大的差异化就在于,在已有的软硬件一体化和系统化基础产品面上去打造一个平台。

在这个MaaS平台上,同样为公有云客户,以及其他战略客户提供燧原的基础产品面。

燧原曜图的打造本身就是基于文生图行业私有化部署的业务痛点,来探索牵引规模化的业务新模式。

因此,燧原这个平台化产品并非是要与公有云客户、服务器客服竞争,而是要合力去打造一个完整的生态化平台,把性价比做到极致,进而实现商业化推广。

从系统设计技术角度来讲,算力、存储、互联是三个能够把集群算力发挥出来的重要因素。

所以,燧原从一开始就是从顶层到底层的角度去设计。

首先就算力来讲,同一个应用下,同样的价格下,燧原的算力性价比希望有3倍的提升。同时,还要开拓算力的多个精度,使得用户在不同模型要求下,能够弹性进行调优和推理。

然后在存储方面,燧原很早就采用了HBM技术,能够提供极高的存储容量和带宽,可以满足现在AIGC不同的大模型调优和推理上对于容量和带宽的要求。

最后,在互联上,如何将1000张以上的加速卡连接实现更高的分布式效率?

这就得依靠燧原的GCU-LARE互联技术,这是完全基于自研的核心技术,能够实现高速传输。

在之江实验室打造的千卡计算集群中,通过这个互联技术,燧原实现了高达0.95的线性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在这样高速互联的加持下,客户便可以进一步榨取理论算力加起的总体算力值,进而让之变得更加有效。

有了底层的硬件提供的算力、存储、互联之外,在上层还有燧原提供的软件全栈以及框架分布。

那么,如何能够让底层系统能力的真正发挥?

对此,张亚林介绍称,燧原通过产品迭代的打磨,构建了非常完整的软件分布式形态,能够很好地打造大规模系统,并将其高效用起来。

在这一系统的加持下,燧原可以快速地推出面向AIGC系统性的平台。

除此之外,燧原已经与很多云服务厂商进行了各种生态连接,通过各种公有云和服务器的适配,搭建了完善的生态体系。

智算2.0

值得一提的是,燧原早已具备了通过超千卡的方式,探索大模型未来方向的能力。

其中,与之江实验室的合作,是燧原在系统化提前布局的一个典型案例。

2021年3月,燧原与之江实验室成立了「之江-燧原联合创新研究中心」,与之江的智能计算主方向形成互补协同效应,联合研发异构智能计算集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该集群在一年前部署成功,集成了超千张云燧AI加速卡T11,提供超过100P的AI算力,线性加速比超过80%。并且集群采用了液冷系统方案,PUE低于1.1,电力消耗降低30%。

对燧原来说,这是一个具有前瞻性的布局,即目标不再是芯片和板卡,而是通过集群系统使能传统AI。

该集群不仅使能了之江内部自研的AIGC的大模型,同时也为之江的科学计算AI for Science赋能,比如,蛋白质结构预测模型。

目前,之江实验室已经完成了20+科学应用场景大模型的训练。

这为燧原在大模型预训练方面带来了大量的经验积累,同时能够反哺燧原后续的预训练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燧原科技技术专家在WAIC现场讲解燧原曜图

深耕五年,未来三步走

成立五年,燧原科技从创业伊始就聚焦于人工智能云端算力产品,并为人工智能设施提供解决方案。

三年前,燧原便具备了大集群训练的能力,同时标志着整个产品在系统方面成熟度。

经过前两代的产品迭代,燧原在传统人工智能领域完成大规模商业落地、产品泛化、生态启动后,即将要推出第三代产品。

那么,是什么契机让燧原认为应该推出迭代产品?

首先,从这家公司自身来说,是有软硬实力去做这件事。

鉴于拥有非常强大的技术产品力和市场验证,以及规模化特性,能够支撑燧原在全新战略框架下的进一步布局。

其次,是时代使然。

去年,Stable Diffusion横空出世,推动了全球生成式AI的大爆发。一夜之间,大规模的文生图应用相继涌现,再到今年年初商业模式转换。

在内容,媒体、游戏等一系列深层次的行业,AI逐渐能够取代像编辑、美工人力,节省了大量成本。

在全新的AIGC时代,用户需要的是一个更高性价比,更加灵活定制化的商业部署解决方案。

由此,当燧原在具备了软件-硬件-系统的全栈解决方案后,便开始思考如何结合这一套系统化方案,让业界有一个更好的系统赋能抓手。

经过缜密的市场分析和调研后,燧原发现从去年以来能够真正实现商业化落地和应用,当属文生图。

同时也看到,当前文生图应用存在一些痛点。

首先基于开放式的应用。企业在公有云上申请算力和服务,来实现整个公有化部署。那么,这样的方式会带来核心知识产权、产品竞争力、价格高昂、私有化等方面的问题。

其次是本地私有化部署应用。一些企业往往通过非常简单的机器串联方式来构建应用,就会遇到不稳定、不可持续的问题。

不管是基于公有云,还是本地私有化的打法,都存在着不同的隐患。

由此,燧原推出的首个文生图产品平台燧原曜图™便是要瞄准市场方向,即在AIGC文生图商业落地过程中提供一个私有部署的MaaS平台。

在这个私有化部署的系统中,融合了燧原多年来精心打磨的算力系统,同时也加入了合作伙伴云端服务模块,开源大模型,以及一系列应用部署集成测试生态工具链。

整套集成系统可以作为私有设备,具有可靠性、稳定性、及时升级的特点,能够直接推向整个2B行业端。

这样的优势在于,能够为用户提供极致化效率,更加灵活和定制化的部署方式。

其实,从今年3月起,燧原便升级了企业战略之路,要全面打造AIGC时代的基础设施。

因为,这家公司看到了大模型未来的趋势就是如何让应用实现落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是中国大模型开发和训练的元年。

至今,国产大模型已经有70+个,国内在大模型领域也有了深厚的积累,扎实的根基,但耗费巨资训练的大模型,最终还是要实现商业落地。

如何从大模型大量产出,转移到大模型的部署应用,把数据和应用飞轮转起来,并真正实现大模型的商业价值是当前的基本步调。

在燧原看来,2024年是大模型的应用部署的元年,也是商业模式的真正爆发的元年。

所以,从今年大模型大规模的生产和训练,到明年大模型大规模的应用和部署,在这个中间的过渡过程中,需要非常强大产品力支持。

一直以来,燧原将整个人工智能训练推理和整个算力系统一体化作为发展目标,进而帮助客户打通从预训练到微调,再到线上部署的全流程。

燧原曜图,作为第一个MaaS平台的服务产品,已经为今年大模型生成,到明年年初大模型落地应用上了充足准备。

该平台内置的训练和推理,主要针对文生图大模型的预训练到部署,让其充分实现商业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燧原科技技术专家在WAIC现场讲解燧原曜图

在此次采访中,张亚林提及,未来公司下一步任务规划分为三个方面。

首先,坚持今年3月宣布的全面转向的AIGC企业战略。因为在这个大算力时代,大模型时代,这样一个双重时代当下,要能真正踏踏实实通过算力化产品、平台化产品,来赋能大模型价值。

此外,基于这一战略,如何做好生态,如何做好整个算力产品迭代,如何做好规模化商业探索等问题,都将是燧原AIGC战略讨论的重大范畴。

第二个就是除了战略之外,还需要练内功,持续突破,从系统化平台化角度去交付一个更有力的组织,从广度和深度挖掘不同专业层次的人才。根据战略牵引来布局整个公司内盘方式。

同时,要加强和生态伙伴的深度合作。

第三,燧原还将持续性推动技术和产品迭代,继续依托前瞻性产品设计、架构设计,来大力推动整个AI浪潮的变革。

总言之,未来,燧原科技将从整体战略层面、内盘文化组织,产品技术层面三个角度去布局,一起拥抱AIGC全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