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为什么没有被广场协议给弄残废呢?反而是日本却开启了失落的30年。这一切的答案就是八个字,荣辱与共,共同富裕。

话说1985年之前美国的经济那十分的糟糕。先是什么石油危机,后来又有什么越战危机。说白了就是美国人在外面欠了一屁股的债。而且当时的贸易异场也是越来越大。那么里根总统他被这些事情弄得来是焦头烂额,但问题是如何快速去搞钱呢?当时的里根总统他心里面想,日本德国,你们家里面的商品那是价廉物美,把我的市场份额给挤压掉。那现在我就让你们的商品涨价,让你们商品失去竞争力。那如何让日德的商品涨价呢?

其实也很简单,我只要让他们家里面的货币升值不就好了吗?本国的货币一旦升值之后,出口商品的价格就会上涨。这个就是货币政策。于是在1985年的时候就诞生了著名的广场协议。这份协议签完之后,日德的商品在老美的家里面也确实卖不动了。只能够出口转内销,日德的GDP也在大幅的下滑当中。就在这个时候,日德政府做出了截然不同的两个选择。也就是因为这两个截然不同的选择,让日德的命运走向了两个极端。

先来看日本方面哈,日本政府它为了拉动内需开启了大降息模式。利率从5砍到了2.5,但是资金并没有流入到商品市场,反而流入到了股市和楼市里面。泡沫就是这样吹起来。

那么我们反观德国这边,德国人他不但没有降息,反而还开启了加息的模式,三年的时间利率从3%直接加到了6%,因为德国人他们经历过1933年的恶性通胀所导致的悲剧。所以说德意志央行他坚决不允许利用降息来拉动内需。就连德国的政府也管控不了自己家里面的央行。不但如此,当时的德国民众那是上下一心,同仇敌忾。商品它出口卖不掉,没关系,我们可以自己买。德国民众用自己的血汗钱把自己的民族企业给拯救了过来。甚至还有很多的德国工人要求老板来降薪,以此缓解企业的压力。

那么在房地产方面德国的央行坚决不给开发商贷款,就连房贷的发放也非常的严格,这就杜绝了国内外的投机分子。全国上下一些努力的发展实体企业。就像德国人,他苦熬了五年,1990年国际社会风云突变,苏联他熬不住了,马上就要解体了。

这边跟大家分享一个常识,在二战之后,德国他被划分成了东德和西德。东德是由苏联人来掌控的,西德是由西欧来掌控的。那么苏联他一解体,也就促进了东西德的统一。当德国统一之后,东德的经济还没有起来。东德人民也只是混个温饱而已。要说这德国人还真的是刚猛。他立马就出台了德国版的共同富裕计划,向西德的富人征收高额的富人税。说白了就是把财富给平均分配一下,富人的钱往穷人那边给匀一匀。那为什么要这样子做呢?

很简单,你先要让东德人民的口袋给它鼓起来。这样才能把国内过剩的产能给它消耗掉。这一招还真灵,没过两年的时间,德国的内需也就被拉动起来了。再也不用担心出口转内销的问题。广场协议的冲击也就此化解。

纵观德国他面对和化解晰的整个过程,我们不难发现。其中有运气的成分,当然也有整个民族精神的体现与正确的宏观调控。我把这些因素概括成了两个字,那就是国运。你看看,中日甲午战争,为什么日本人他能赢呢?就不是因为日本的明治天皇,他带头吃糠咽菜。日本的10万女性下南洋从事风俗行业,把赚来的钱汇给自己的国家,用来买驱逐舰。

但是反观大清呢?慈禧太后她要建颐和园,把北洋水师军费给挪用了。这种仗你说怎么能打得赢呢?这就是国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