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伴随着碗碗腔《骄杨之恋》演出的成功,以及近2000万人次通过网络直播观看带来的热度与口碑持续发酵。7月11日晚,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新时代三部曲”之秦腔现代剧《楷模村》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精彩上演,掀起了新一轮观演热潮。原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副书记、工会联合会主席陈存根,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卢映川,全国政协京昆室副主任、中国文联原副主席杨承志,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孟洛明 (副部级),国务院参事、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仲呈祥,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陈涌泉,全国政协办公厅联络局京昆室办公室主任张春霞,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副司长黄小驹,中国剧协分党组成员、秘书长王春梅,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杜金根,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戏剧曲艺处处长许浩军,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演出处处长牛帅等领导与首都观众共同观看了演出。同时,作为“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专场演出,文化和旅游部也派出了专家进行现场观摩指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陕西省绥德县张家砭镇郝家桥村有一段熠熠生辉的红色记忆和革命历程。1943年,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轰轰烈烈的边区大生产运动期间,陕甘宁边区绥德地委习书记带领调查组蹲点来到郝家桥村,搞调研,树典型,挖掘出劳动英雄刘玉厚的感人事迹,指导全区开展“村村学习郝家桥,人人学习刘玉厚”的活动,大力推广“郝家桥经验”,把绥德地区大生产运动推向高潮。1944年,绥德地委授予郝家桥村“农村楷模”称号。时隔八十多年,2021年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郝家桥村再次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奖牌。昔日楷模,今又楷模;八十多年,两代人;从“面朝黄土”到“面朝产业”,郝家桥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实现了党带领基层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共同富裕的时代变迁。秦腔现代剧楷模村》即以郝家桥村为原型,艺术地再现了从“农村楷模”到“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的陕北乡村,跨越时代变迁、走上致富之路的生动实践和深刻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该剧自创作之初便备受关注,先后入选文化和旅游部新时代现实题材创作工程项目,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重大文化精品项目,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新时代现实题材创作工程重点选题项目。由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共榆林市委宣传部、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联合出品,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一团、四团创作演出。青年编剧马辉担任编剧,特邀一级导演李利宏担任导演,中央戏剧学院舞美系教授边文彤担任舞美、服装设计,一级灯光设计师邢辛担任灯光设计。本院组成由武永安担任导演,一级作曲邓增奇、罗新昌担任作曲的强劲主创团队,紧密配合。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李小青、李军梅、赵杨武联袂主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有着八十多年的红色革命历史,是中国戏曲现代戏创作演出的开先河者。早在延安时期,就创作演出了《血泪仇》《十二把镰刀》《中国魂》《穷人恨》等打击敌人,鼓舞士气的优秀戏曲现代戏。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时期,创作演出了《梁秋燕》《杏花村》等一批讴歌党的好政策和改革开放的优秀剧目。新时期以来,又创作演出了在全国产生过巨大反响的《迟开的玫瑰》《大树西迁》《西京故事》等剧,推出了一部部屡创艺术高峰的现实题材戏曲精品力作。“新时代三部曲”是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向又一个艺术高峰的攀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演出当晚,一票难求。“提起个家来家有名,家住在绥德三十里铺村……”高亢的信天游在梅兰芳大剧院回响。周正矢志不移、不改变家乡面貌绝不回头的坚毅,处处打动着观众柔弱的心,是躺在昔日“农村楷模”的金字招牌下“等靠要”,还是靠自己的双手改变贫穷落后的家乡面貌。老年人的顽昧固执,青年人的敢为人先,老观念与新思想在新时代的楷模村碰撞延宕,一个个鲜活的力透纸背的人物形象在舞台牵引着观众的价值思辨与审美愉悦。旋转的平台分割出时空场景的变化,信天游、陕北说书、九曲大秧歌渲染出陕北特有的地域风情,激越慷慨的秦腔演绎着一曲撼人心魄的红色叙事,催人奋进,现场叫好声、掌声此起彼伏。《楷模村》在陕北民歌《拥军秧歌》欢快的旋律中谢幕,观众释放出北京票友即兴欢呼的热情,太好了!太棒了!掌声呼喊声连成一片,高潮迭起,掌声雷动,久久不愿离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评论》外联部原主任朱佩君说:“《楷模村》是一部散发着满满正能量、催人奋进的优秀艺术作品,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两块‘楷模’牌匾在不同历史时期所蕴涵的共产党人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不忘初心,最终取得伟大胜利的精神光芒。这部戏主题鲜明,演员表演到位,尤其李小青功夫硬扎,唱腔高亢有力,印象深刻。其他演员演得也都很精彩,真正体现了戏曲‘一棵菜’的团结精神。感谢最高秦腔学府的艺术家们,在这么热的夏天,为首都观众带来这么一场精彩演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文化所副所长、副研究员景俊美说:“船有码头车有站,谁的责任谁承担。‘新时代三部曲’之秦腔《楷模村》聚焦最基层的乡土社会,直面当地百姓对家国大义和集体利益的认知偏差,从一位先富起来的带头人的视角,展现了发生在陕北这块红色土地上的生动故事。该剧的人物形象生动,既有核心人物的充分展现,又有群像的立体刻画。文本朴实自然,既有地域特色又有根性文脉。那句朴实的‘老百姓就是盼着过安稳日子呢’,写出了群众的心声。然而人的认知总是随着见识和魄力有所提升,当一个孩子的理想是“当一个贫苦户”的作文揭开之时,全剧的矛盾冲突达到高潮。导演李利宏在舞台调度上张弛有度,演员更是实力担当,李小青、李军梅、赵杨武三朵梅花同台竞放,抬起了一台铿锵有力的秦腔大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京市第五十中学老师韩继华说:“今天有幸观看了陕西戏曲研究院‘新时代三部曲’之《楷模村》,有以下几点感受。第一,该剧充分弘扬了主旋律,体现了当代中国人民在乡村振兴新征程上的拼搏精神,特别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不变初心。第二,该剧从舞美,服装,灯光,道具,音乐等方面共同为观众呈现了一个陕北农村脱贫攻坚的精神风貌,场面宏大,令人震撼。第三,舞台剧的核心是演员的表演。该剧汇集了五位国家一级演员,其中三位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一位白玉兰奖获得者。他们的演唱可圈可点,特别是领衔主演李小青老师,扮相好,唱腔好,表演好。青年演员也各有所长,体现了西北最高秦腔学府的整体实力和风采。希望剧院多排多演这样的好戏,也到南方来巡演,让我们感受关中大地的旋律。祝剧院越来越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观众赵小红说:“我是陕西人,在北京多年。看到家乡的秦腔就像闻到西安肉夹馍、羊肉泡馍香气扑鼻的味道,非常亲切。今晚在北京看到来自家乡的秦腔,让我的家乡情怀得到满足,感谢家乡艺术家的精彩呈现。脱贫攻坚是一项世纪工程,看到在党的领导下家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感到由衷的感动,希望家乡越来越好,也希望在北京经常能看到家乡的秦腔,乡音乡愁是我们在外的人永远挥之不去的恋家情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悉,7月12晚,秦腔现代剧《楷模村》第二场演出将继续通过中国艺术头条、新华网、光明网、中国文化人物网、文化人物网、中国名家新闻网、腾讯网、中国网、中搜网、新浪网、哔哩哔哩等多家中省媒体平台进行全球直播,欢迎广大观众点击收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