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白波 和冠欣

“现在探讨冲突的全面政治解决方案还为时过早,因为这不仅仅是俄罗斯和乌克兰的问题,也是俄罗斯和西方的问题,并关系到欧洲未来的安全。各方就达成欧洲新的安全架构达成共识,还需要付出巨大努力,因此在眼前寻求停火可能是更加现实的挑选。但我不知道它什么时候发生。”

不久前,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学术主任安德烈·科尔图诺夫来华出席多场学术活动,这是这位中国国际关系学界和媒体的老朋友时隔四年首次来到中国。国际旅行因疫情中断的日子里,科尔图诺夫仍通过互联网与中国朋友保持紧密联系,接受采访、发表评论文章、参加学术会议,特别是去年以来,他对乌克兰危机的观察始终是中国媒体和读者的重要参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停火是俄乌双方更现实的挑选

“瓦格纳事件”震动世界,这也是中国媒体在北京与科尔图诺夫对话时最感兴趣的话题。最新的消息显示,俄总统普京曾于“叛乱”五天后的6月29日在克里姆林宫会见瓦格纳创始人普里戈任。

接受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专访时,科尔图诺夫表示,瓦格纳组织凭借优良的训练、精良的装备和丰厚的薪水在乌克兰危机中表现突出。由于瓦格纳是一个私营实体,他们较少受到俄罗斯国防部等政府中官僚机构的影响,因而更具优势,并希望尽可能地保持这种优势。

“当我们谈论‘叛乱’时,我想说这个词可能太重了。由于瓦格纳与俄军之间效率的差异,我认为某种程度上如果没有瓦格纳,俄罗斯军队可能无法应付。瓦格纳希望保持自主,而国防部希望将他们置于官方指挥之下,并将他们编入俄罗斯正规军。”科尔图诺夫说。

谈到俄乌冲突的前景,科尔图诺夫表示,冲突何时结束第一取决于如何定义冲突的结束。在他看来,现在探讨冲突的全面政治解决方案还为时过早,因为这不仅仅是俄罗斯和乌克兰的问题,也是俄罗斯和西方的问题,并关系到欧洲未来的安全。各方就达成欧洲新的安全架构达成共识,还需要付出巨大努力,因此在眼前寻求停火可能是更加现实的挑选。

“我只能说,我希望停火为期不远。”科尔图诺夫推断,在这场危机目前的升级周期内特别是乌克兰发动反攻之后,当双方表现出更多的灵活性,将达成某种形式的停火。“我不知道它什么时候发生,可能发生在一个月后,三个月后,或者今年年底,我想早点看到。这也取决于西方的立场。正如我所说,这不仅是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问题,也是俄罗斯和西方之间的问题。”

法德领导人基于国家利益处理对华关系

7月4日,首次由印度主持的上合峰会以视频方式举行,伊朗正式加入了上合组织。印度还将于9月主持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当前,中国与印度的双边关系仍旧微妙,科尔图诺夫认为,虽然中印关系势必将由双方自行管控,但多边框架下的互动仍具有积极意义,这将使某些不那么敏感而超出双边范畴问题的讨论更加容易。印度将继续奉行其平稳政策,不会改变这一立场。

在此前接受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专访时,科尔图诺夫指出,“欧洲还没有决定对华关系”。今年4月,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时多次强调“欧洲战略自主”,并于近期提出希望出席8月在南非举行的金砖峰会。与此同时,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推动对华“去风险”,显示出欧洲内部在对华关系问题上的突出分歧。

“我还是坚持之前的观点,欧洲在对华政策上不团结。欧洲有些国家在中国的利益超过其他国家,比如德国与中国的经济往来比立陶宛要多得多,不愿中断这些联系。美国的立场也对欧洲产生影响,他们希望欧洲听从华盛顿的领导。”科尔图诺夫说,美国试图从欧盟高层推动相关意图的实现,但欧洲的一些国家领导人必须捍卫国家利益,从而产生不同的看法。马克龙和德国总理朔尔茨都是如此。

科尔图诺夫认为,欧洲必须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一次非常务实的内部讨论。“去风险”将会被推动,特别是在高科技领域,而这一政策将会“走多远”取决于欧洲内部特定的权力平稳以及中方能够表现出的灵活性。在他看来,将欧盟视为一个独立角色而非华盛顿的“傀儡”,符合中国的利益。

十年后的世界将比现在联系更加紧密

“我希望,从现在起的未来十年里,我们将看到一轮新的全球化周期,与过去完全不同。”多重挑战之下,当前各国的国际关系学者一般对世界的未来抱持相对悲观的态度,但科尔图诺夫却表达了乐观的等待。在他看来,未来新的全球化周期将更多由社会驱动而非金融机构主导,这将是一种非霸权体系——不会出现取代或击败美国的新的霸权,而20世纪僵化的联盟也将被更加灵活的合作方式所取代。

科尔图诺夫表示,这种“新的全球化”将是非常平稳的,这在当前已经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将对国际关系产生很大影响,太空探究也可能会实现突破。虽然当前国际体系的一些影响在十年后仍将存在,但地理因素将变得不再像今天这么重要。

“十年后的世界必将比现在更加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我不确定到时候我是否还活着,但我希望世界会比现在更好、更安全、更民主、更包容。”

科尔图诺夫是刚刚从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总干事一职卸任而转任学术主任的。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总干事由俄罗斯总统任命。科尔图诺夫还是多个俄罗斯国内和国际组织专家委员会的成员,上世纪80年代起,他在美国、加拿大等国的多所大学任教。作为一名俄罗斯学者,他对西方世界也有着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即使在乌克兰危机升级后,也始终与各方保持沟通和交往,包括与北约学者进行在线学术对话。

当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问起科尔图诺夫对未来的世界保持乐观的理由是什么,他坦然表示,当考虑十年后要发生什么时,这就不仅是理性分析的问题,也是一个信念问题。科尔图诺夫说,虽然自己也同意其他学者对未来国际局势的悲观猜测,但那将是“拂晓前的黑暗”。世界需要更多的团结和更好的全球治理,他相信人类自我保护的自然本能。

“也许我过于乐观,但我仍旧相信,如果十年之后不再发生战争或与气候和技术有关的全球灾难,我们可能会开始走出当前所处的困境。”科尔图诺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