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耀州窑黑釉塔式盖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耀州窑遗址上的文物遗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耀州窑遗址上的古代瓷器烧制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耀州窑博物馆业务科科长杨瑞余介绍黑釉塔式盖罐情况。

黑釉塔式盖罐

等级:国家一级文物

年龄:约1300岁

出土时间:1972年

现住址:耀州窑博物馆

本报记者 张军朝

7月7日,小暑,室外热浪滚滚,位于漆水河畔的耀州窑博物馆展厅内凉爽舒适,一件件精美的文物向游客展示着千年耀瓷的绝代风华。在第一展厅的醒目位置,陈列着一件黑釉瓷器,标签上的名称为“黑釉塔式盖罐”(唐)。

“这是一件国家一级文物,它的发现,堪称奇迹!”说起这件文物,陕西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耀州窑博物馆业务科科长杨瑞余非常激动,“它曾经在一家农户的院墙上‘蹲守’了整整10年!”

壹 唐代黑釉瓷器的典范之作

1972年深秋,铜川市黄堡镇新村,几位村民挖红薯窖时,从土里刨出了一件黑咕隆咚的瓷器。因为是“地下”出来的东西,在场的村民害怕不吉利,均不感兴趣,没人意识到这是什么值钱的物件。一位村民舍不得扔掉,带回家后也不愿意放进屋子里,便随手放置在院墙上。这一放,就是整整10年!

1982年,耀州窑博物馆对遗址区内的文物遗存进行普查。在村中走访时,文物普查人员从一农户家中征集到一件白釉双系瓶,器型巨大,是耀州窑唐代瓷器中的精品。继续交谈中,文物普查人员不经意间发现,农户家的墙头上还“蹲守”着一件黑色瓷罐!

这件瓷器造型独特,似一座带有西域风格的古塔,虽历经日晒雨淋,依然釉面滋润,色黑如漆,幽幽的光泽和卓然超群的气质似乎在诉说着神秘的往事。

职业的敏感让文保人员觉得,这绝非一个普通的物件。与农户协商时,农户很大方地表示:“放在那也没有用,你们要就拿走!”文保人员送给农户一个热水瓶和几件搪瓷碗盆作为奖励。

在随后的研究中,文物专家确认,这是一件唐代耀州窑出品的黑釉塔式盖罐,被确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村民当年挖红薯窖的地方经确认是一处唐代墓地。

黑釉塔式盖罐造型仿唐代单层佛塔的建筑式样,通高51.5厘米,口径8.8厘米,腹部圆罐直径28厘米,底径20.2厘米,是目前国内发现的器型最高、工艺最为精湛的黑釉瓷器,为唐代黑釉瓷器的典范之作。

黑釉塔式盖罐自上而下由盖、罐、底座三部分构成。罐盖模拟七重相轮,自上而下,逐层增大,顶端为一捏塑的屈腿直身坐猴,作眺望状。罐小口,圆唇,丰肩,鼓腹,下腹斜收,以堆贴的十二瓣模制莲瓣承托,莲纹大小相间有致,清晰自然。罐座为一方亭式建筑,下面设一花边形台基,其装饰纹样分为四组,方亭上方四面各堆贴一尊模制的坐佛,四角分别堆贴一昂首翘尾、展翅欲飞的瑞鸟。方亭四面各辟一圆形的壁龛,龛内贴饰一捏塑的兽首。方亭下方四角分别堆贴一捏塑的托塔负重力士,力士蹲坐在八边形的底盘上。

贰 耀州窑制瓷技艺的精美呈现

黑釉瓷器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唐、宋、金、元时期,特别盛行于北方各大窑口,带有强烈的时代气息。耀州窑自晚唐至明代都是以生产青瓷为主的窑口,黑釉瓷器在耀州窑青瓷的遮掩下不太被人关注,常常被人们遗忘。

黑釉塔式盖罐造型精美,装饰内容丰富,在晶莹温润的黑釉映衬下,给人以丰满挺拔、凝重肃穆之感,向世人展示了唐代耀州窑精湛的制瓷工艺水平,让人们感受到了陶瓷所特有的历史价值和艺术魅力。黑瓷被誉为唐代耀州窑烧造成功的陶瓷品种之一。

杨瑞余介绍,这件黑釉塔式盖罐工艺上有三大特点——

一是高达50多厘米的器型,从陶瓷制作工艺讲,难度相当大,对工匠的制作技术要求十分熟练准确。工匠既要掌握好比例和重心,也要考虑到方圆结合的美感。罐盖与罐腹是在转轮上手工拉坯成型的,而方亭座则是手工模制成型。连接罐和座时,工匠对重心的掌握必须准确无误,差之毫厘,瓷器就会在超过1200摄氏度的窑温下坍塌或倾斜。如此精湛的制瓷技术,令当今的陶艺家们叹为观止。

二是艺术构思精妙绝伦,巧妙将尖、圆、方三种形体有机组合在一起,圆点、弧线、直线相结合,上中下比例适度,构思巧妙严谨。从装饰题材上看,有人物、动物、植物等纹样,造型数量近20个。如此多的造型,运用到一件器物上,经过立体布局,巧妙处理,没有一点拥挤感,反而显得主从有序、层次分明。猴子被安排在塔顶的耀眼处,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力士与兽首安排在塔座下方,起到托塔负重的作用。

三是工艺精湛独具匠心,陶瓷器物制作中所用的模印、堆贴、捏塑、刻画、镂空等手法,全都体现在这件作品上,充分体现了唐代耀州窑工匠高超的艺术综合力。装饰手法有捏塑法,如动物中的猴、瑞鸟;莲瓣、兽首等则用模印的手法制成;堆贴则是将捏塑、模印而成的动物、植物,堆贴在塔尖、罐腹和底座上下。这些多样化的题材与手法在运用方面恰到好处,既装饰了罐体,使器物看起来既端庄华丽,又有气势和活力。

据耀州窑博物馆副馆长仵录林介绍,黑釉塔式盖罐在艺术风格上也颇具特色。罐盖呈圆圈形逐层递减,高耸的塔尖给人以直冲云霄之感。塔尖上的小猴栩栩如生,顽皮、活泼、聪明伶俐的可爱个性被表现得淋漓尽致,给整体造型注入了生机和灵气,而且也使造型和装饰富有浪漫色彩。罐体浑圆饱满,显得雍容华贵,下腹贴饰的莲瓣托着圆形的罐体,不仅是美化装饰,而且也起到了罐体与底座的连接过渡作用。方形的底座及底座上的装饰,使罐的重心移至底部,同时增加了一份沉稳安定感,使罐体造型比例更显和谐。方亭四角的瑞鸟,昂首翘尾、展翅欲飞的动势,让人们感受到了一种瞬间的美。佛的面相丰满,体态丰腴,显得庄重、慈祥、亲切,塔座四面兽首则呈现出一种夸张、变形、狰狞的美。塔座四角力士胸肌隆起,粗壮的双臂用力上举托塔,形象极为生动,展现给人们一种原始的力量之美。

叁 文化交流融合的历史见证

关于耀州窑黑釉塔式盖罐的用途,学术界尚没有准确的结论。“结合从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发现的多种塔式盖罐来看,目前的研究多认为,这件瓷器应该属于一种礼器,是中外文化交流融合的产物。”仵录林说。

从造型来分析,耀州窑黑釉塔式盖罐明显带有印度及东南亚文化的影子。七级塔刹建筑形状罐盖,浑圆饱满的罐腹,仿佛塔须弥座的底座,器表的装饰如佛像、力士、瑞鸟、兽首、莲瓣等,均与佛教文化有关。同时,又将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趋向融入其中,在对称中体现方圆之美、舒展之美。

耀州窑黑釉塔式盖罐将印度佛塔建筑与中国传统方亭式建筑风格的融合,带有浓厚的异域风格。这种富有特色的造型,在中国现存的唐代塔式建筑中非常难得。它不仅丰富了中国建筑的“营造法式”,同时结合我们民族的传统建筑样式,独创性地开辟了佛塔建筑的新式样,为研究我国唐代建筑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就其装饰风格而言,它更多地继承了汉魏以来传统的雕塑艺术风格,形成了一种独具时代特色和民族风格的艺术样式,是理想与现实相结合的中国化了的艺术结晶。

盛唐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其文化在人类文明史上闪耀着异彩。唐代是一个十分开放的社会,唐人具有无比博大的胸怀,在对待外来文化上没有固步自封,而是大胆引进,加以消化、吸收,变为自己的文化。

包容地吸收外来文化,对唐人的社会生活和文化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耀州窑黑釉塔式盖罐是陶瓷工艺、美学艺术与外来文化的完美结合,因此成为唐代陶瓷艺术最高成就的代表,不仅反映了唐人在对待外来文化上的态度,而且集中反映了大唐的精神风貌,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陶瓷工匠艺术创造力,闪现着非凡的创新精神。来源:陕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