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连禾,编辑:何玥阳
四个月前,硅谷银行的倒闭,把人拉回到了15年前金融危机的前夜,硅谷银行是不是雷曼兄弟的讨论甚嚣尘上。
所有人都知道雷曼的结局,但很少有人知道“用人不当”加速了雷曼的破产。
一个没有金融从业经历的税务律师,被提拔为首席财务官(CFO),不懂估值的CFO,在与外界沟通中,让空头有机可乘,加重了雷曼的流动性危机。
用人剑走偏锋、一意孤行的是首席执行官格雷戈里,此外,他也是雷曼积累下重重风险的重大责任人。
雷曼死于对形势没有敏感的嗅觉和敏捷的反应,雅虎则是预见到了未来的趋势,并且做过方向正确的投资与并购,但折在了在并购后管理,这一传统的管理学命题上。
雅虎组织僵化、决策流程迟缓,管理效率低下,导致要么看不见机会,即使看见了机会也抓不住。
150年的投行可以猝然崩塌,老牌互联网巨头可以失去姓名。
企业组织变革成功与否,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否匹配,决定着生死存亡,这不是危言耸听。
当然,也有很多成功典范。
成立24年以来,阿里进行过6次重要的组织变革,积累了大量的变革经验。外界很好奇,这么大的组织多轮调整,业务却没有“掉在地上”,这其中的秘诀是什么?
基于在复杂场景下的变革积累,这套经验首次对外公布。7月12日,钉钉推出了一款产品——“钉钉HCM+”,联合生态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组织变革解决方案。
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钉钉HCM+」在阿里内部已经验证过。这个产品套件脱胎于阿里集团经验,是基于钉钉PaaS平台之上的企业级HR SaaS一体化产品,涵盖了核心人事、假勤、薪酬、招聘、OKR、绩效以及组织大脑和企业变革咨询服务等产品服务。
在商业环境较为复杂的今天,每一个组织和企业,都希望通过组织变革提高生产力、增强抗风险能力。
但需要思考的是,钉钉HCM+的能力能否平移到集团外部的企业上?针对组织变革中的难点,例如怎么优化人才配置、管理方法难落地等等,钉钉HCM+有什么更好的解法?市面上早已经有很多数字化SaaS工具,钉钉HCM+和它们有什么异同?
一、怎样发挥OKR的效力?
钉钉HCM+推出的首个重要单品是钉钉OKR。
OKR是现在最为前沿的管理思想之一。企业的管理方法,向来是各领好几年。在OKR之前,我们熟知的是KPI。
什么是OKR?比KPI好在哪儿?
脱口秀演员呼兰在去年的节目上举了一个形象的例子。
KPI就相当于公司要求演员每天写一个段子,员工只会觉得,要幽默又要原创,一天怎么可能写一个段子?
OKR就是告诉员工你今年的目标是拿冠军,员工对于这个目标一定是认可的。拿冠军要怎么做呢?员工自己就知道要每天写个新段子。
OKR是目标与关键成果法,是一套明确和跟踪目标及其完成情况的管理工具和方法。其中,O就是目标,也就是想清楚为什么做、做什么,KR代表关键结果,也就是如何实现目标。
尽管段子是调侃,却可以从中看出,相比于KPI,OKR以目标为导向,且更加注重“人”,通过激发内驱力,来达成目标。
人的创造力是企业发展的最大本钱。
正如“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所说:“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
企业都知道OKR能提升效率、引领转型,但在“行”上面,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市面上也有不少提供OKR咨询服务、OKR管理软件的公司,不过,企业想推行OKR落地,不是买了产品就可以的。
OKR的落地一般分为四个步骤:目标的制定、对齐、跟进和复盘。这里面又涉及到参与对象是谁、谁来做OKR的负责人,O和KR怎么制定和调整等等。
每一个环节,企业都可能走弯路,严重一点还可能踩坑,导致虽然用上了OKR工具,但是看不到成效,续费率非常低。
比如说,目标设定环节。
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对战略目标是模糊的,甚至没有战略,有的把具体的举措当成是目标,比如被收购、上市,也有一些企业制定的目标不切实际。
钉钉OKR下设承诺型和挑战型,在保“底线”的基础上,上探更高的目标。
承诺型+挑战型的组合,也是根据企业的不同需求来设定的。
像科技型企业更看重创新,适合侧重挑战型的OKR,传统行业的中小企业,则应该注重承诺型目标的设定。
还有一个更加实际的问题:如何实现KPI到OKR的过渡?
有的OKR咨询公司提出的思路是简单粗暴地以OKR来替代KPI,这不符合中国企业的国情。也无所谓不用OKR的企业就是不先进的。
其实,OKR和KPI并不是替代的关系,而是可以双轨并行,甚至互补,与薪资福利挂钩的绩效同样可以是员工创造力的来源。如果OKR工具与薪酬互通挂钩,就可以同时进行目标管理和绩效测评。钉钉作为一个开放的PaaS平台,就能提供这样的能力。
再比如说,组织一大,一线员工就不知道公司的战略方向是什么了,上层的战略执行下来就容易变形。
这涉及到目标拆解之后,战略的对齐与团队之间的协作。
市面上的一些OKR工具,有的目标不能关联任务,有的部门之间的数据不通,或者无法进一步穿透。
在复杂的组织下,完成一个目标势必需要各部门的协作,人员、数据或者信息不通,目标就没办法对齐。
钉钉OKR的定位是战略穿透工具,也就是说让所有人劲往一处使。在解决上下同欲的问题上,钉钉OKR可以让部门里所有人相互关联。而且都在一个开放平台上,一键分享这一类应用场景让对齐、同步变得更高效。
总的来看,钉钉OKR灵活、全面,更懂中国企业组织管理中的痛点。
二、业务、组织和人如何匹配?
不管企业采用KPI还是OKR,都是希望通过一套有效的组织管理方法,提高团队的效率、驱动团队的创新能力,最终实现业务的增长、战略目标的实现。
组织管理,就是打造适应生产力的生产关系。
企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匹配时,价值创造能力就处于最大的状态。相反,当组织管理体系落后时,企业价值创造能力就受到了限制,甚至会陷入危机。
在上世纪90年代,福建有一家企业,短时间里异军突起,它的电脑一度与联想并驾齐驱,还成为了A股市场上的首家IT企业。
这家公司也就膨胀起来了,包括业务、经营地域、投资多方面。很快,他们发现自己的管理、协调能力撑不起那么大的产业结构。
后来,这家公司请国际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来开药方,开始引入新的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不过最终还是因为理念与实际情况水土不服,变革失败了。这家公司再不复往日荣光。
最近也有媒体报道,据多位阿里员工转述,马云认为淘天集团当前面临的竞争局势十分严峻,他以诺基亚和柯达举例,认为一个企业从行业标杆到死亡,半年到一年就足够了,在互联网行业这个速度可能会更快。
回顾阿里巴巴成立二十多年的历程,阿里进行过6次重要的组织变革,包括支付宝从淘宝剥离、淘宝网分拆,“大中台,小前台”战略等,以及今年实行的“1+6+N”的变阵。
从早期的“中供铁军”到近期的“快中台、强前台”,阿里的身后总有一些模仿者。美团联合创始人王慧文甚至曾说,所有新经济公司里,只有阿里的组织能力过关。
归根结底,是因为阿里匹配业务发展目标进行多轮组织变革,革新生产关系,进而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在组织变革的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是业务停摆、重复劳动。比如上文提到的IT企业,领导人就说变革时大家都忙于没完没了的学习业务,导致产品销售业绩的巨大滑坡。
在阿里的多次变革中,没有因为业务一把手换人,业务就掉地上,也没有因为业务的拆分或是合并带来低价值的、重复的工作。
现在,钉钉把阿里这么多年“人才、组织和业务匹配的能力”提炼了出来,形成了钉钉HCM+里的组织人才管理系统——组织大脑。
在阿里内部,组织大脑已经完成了业务、组织和人的数字化实践。
这三大类的数字化有什么用呢?
以人才为例,组织大脑沉淀了数千个数据标签,通过数据标签,可以在人才池里进行盘点和搜索,帮企业找到最合适的人选。
对员工来说,是人尽其才,对企业来说,数字化组织人才管理能实现降本增效和人才的生生不息。
人才怎么去用,是和组织设计相关联的。
组织设计,简单理解就是,分还是合、纵还是横。组织设计做好了,才能明确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才能对人才进行排兵布阵。
再借助钉钉的开放能力,组织大脑就可以让企业的业务流程、经营管理、组织人才管理相互打通,迈向管理数字化,形成更先进的生产关系。
三、钉钉HCM+有新意吗?
生产力的发展,不仅需要生产关系的推动,也需要技术进步的推动。现在,最重要的技术力量是人工智能。
ChatGPT的出现,拉开了人类工作方式转变的序幕。
人工智能的发展最早可追溯至上世纪50年代,随着算力、算法、大数据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从简单的规则驱动到如今深度学习模型。
通用人工智能可以处理大量数据和进行复杂的计算,在许多领域都能显著提高工作效率。
比如,通用人工智能智能在云办公系统的应用。
今年4月,钉钉总裁叶军宣布钉钉接入通义千问,这种结合将是行业未来发展的大趋势。
云办公系统与大模型的结合,可以为使用办公系统的人提供更智能的服务,同时可以帮助企业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力。
比如,在钉钉中输入一个“/”,便能唤起至少10项AI功能。
办公常用的群聊、文档、视频会议方面,当用户加入一个新群时,需要爬楼翻看大量聊天记录,才能熟悉具体的工作内容。
接入通义千问后,钉钉可以自动生成一个聊天摘要,帮助用户迅速了解上下文,可以节省用户大量翻看聊天记录的时间。
类似的使用场景还包括,根据用户习惯提供智能日程管理、自动任务提醒和通知。
人工智能可以帮助人们提高工作效率,但它并不是万能的,还需要与其他工具和技术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满足实际需求。
比如,人工智能需要与数据库、数据挖掘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实现数据分析和预测,给企业决策提供参考。
协同,是生态的优势。
比如上文提到的OKR+薪酬,再比如使用组织管理工具产品的同时,搭配组织变革咨询服务,让专家深入企业,找到管理痛点,再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协同优势来自于开放。
钉钉有一个低代码生态圈,生态圈里的生态伙伴总数超过4000家,开发的低代码应用数超过700万个。
上文提到的钉钉OKR,也可以在低代码平台上找到类似产品,比如北极星OKR和叮当OKR。类似的OKR产品和钉钉OKR看似形成了竞争关系,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更是一种互补。
开放,意味着更多的选择。
客户的需求可能是单一的、模块化的,也可能是一体化的,在钉钉生态上,客户可以自由组合产品,选择最合适的、最具性价比的产品。
这年头,有产品力还愿意尊重客户意愿的企业,不多了。
四、结语
现在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的经营目标大致分为三种:最基本的活下去,保守一点的保存量,乐观一点的创增量。
为了达成目标,有的企业选择降本增效,有的寻求业务转型,也有的在第二增长曲线上发力。
企业对组织变革的重视也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并寻求更加个性化、差异化的解决方案来适应自身的发展需求。
现在,提供解决方案的提供者,往往会陷入生搬硬套已有的管理理念和工具的误区,长期来看,一定会出现双输的局面。
打破这个怪圈,应该从挖掘客户痛点、理解客户需求、尊重客户意愿开始。毕竟,创造客户,比创造利润更重要。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