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年间,书生进京赶考,行至深山,发现一具女尸曝尸荒野。书生不忍,脱下长衫盖在女尸身欧,为其挖了一座墓安葬。耽误行程后,他借宿一妇人家,临行前,妇人忽吟诗一首,结果竟是考题答案。
据传,书生马乐忙活半天,耽误了行程。眼看天色渐黑无处休息,他只能在荒郊野外独自前行。恍惚间,马乐发现前面有光亮,赶忙加快脚步。没走多远,果然在面前出现一座茅草屋。
马乐欣喜,上前敲门,询问主人家是否可以借宿。不一会儿,脚步声渐近。一开门,竟是一位容貌清丽的妇人。
妇人听闻马乐窘境,连忙将他迎进屋中,亲自为马乐收拾出一间客房,并为其送上热茶。
马乐奔波劳累,未多言倒头就睡。第二天悠悠转醒,马乐匆忙谢过妇人,背起行囊,准备继续赶路。临行前,妇人口中忽然吟出一首诗。
马乐并未多想,匆匆而去。谁也不知道,马乐走后,原来的茅草屋,连同妇人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又过了一天,马乐行至曲径通幽处,偶遇一妇人从对面走来。小径只能容下一人,马乐想要退后让妇人先行。妇人说道,“我出一下联,只要你能对出上联,我就让你先行。”
听闻妇人的下联,马乐低头冥思苦想,正准备说出上联,猛一抬头,哪里还有妇人的影子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乐顿时觉得遍体生寒,但赶考心切,只能将此事按下不表。
进入考场,马乐文如泉涌,发挥的极好。放榜之日,他果然高中进士。
殿试如期而至,马乐稳定发挥,文章写得大气磅礴,被皇帝钦点为状元。但另一名考生同样文采斐然,在乡试、会试都是第一名,他对马乐能够力压自己,夺得状元非常不服气。
这件事被皇帝知晓后,宣诏二人入宫,调息状元、榜眼的纷争。
皇帝见到二人说道,“朝廷举办科考,是为了招揽德才兼备的人,按理来说,朕已经钦点状元,你们就不能再有异议了!但朕不想因此委屈了有才华的人,招来天下人的非议。这样吧,你们二人当面再考一次。朕这里有一上联,你们谁能对出来,谁就是状元!”
皇帝看着手中的扇子,略微沉思说出了上联,“白扇画梅,日日迎风花不动。”
马乐心中大骇,这句上联正好可以对妇人出的下联。但他面上不显,立马答到,“青鞋绣菊,朝朝踢露蕊难开。”再看另一考生,脸色通红,怎么也想不出下联,但面色仍有不服。
于是,皇帝看着宫内的铃儿草道,“风吹不响铃儿草。”马乐没想到,这句对联竟跟茅草屋里的妇人吟出的一模一样。
他压下心中惊惧,脱口而出,“雨打无声鼓子花。”
皇帝听后,甚为欢喜,连呼,“真是状元之才,真是状元之才啊!”封马乐为翰林院俢撰,另一位考生也输得心服口服。
因马乐名字中的“乐”,与年号相同,因此皇帝赐名“铎”,马乐也就改名为马铎。
进入翰林院的马铎,因性情耿直、表里如一,很受皇帝重用,时常委以重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朝时期,每逢元旦,皇帝都要回南京祭祖、祭天。恰逢那一年,皇帝患病无法远行,就让新科状元马铎代为出行。马铎因此在祭祀当天身披龙袍,成为“一日君”。
马铎深知,“代为祭祀”一事已经引起轰动,皇帝的心又深不可测。为此,马铎上书皇帝欲回乡祭祖,获得皇帝批准。
如今,位于福建长乐的马铎故居,还悬挂着御赐的“状元及第·代驾郊天”金字匾,马铎的殿试状元卷同样展示在故居中。《代驾郊天图》则保留在马家后人手中,每逢中秋、春节、元宵,都会挂于祠堂,受后人拜祭。
马铎从政期间,积极支持新政,一切为百姓谋福祉,属“改革一派”。他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为人勤俭节约,朴实无华,人品很好。皇帝就多次在朝臣面前称赞马铎“质实无二”。
后来,皇帝外出,两次巡幸京师,都命马铎协助太子监国,对其信任和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马铎就这样兢兢业业,鞠躬尽瘁,最终卒于任上。
马铎的一生历尽坎坷。他的生母为家中小妾,连带马铎都不受主母待见,还差点被主母害死。他的父亲为了小妾和孩子的安危,将小妾送给朋友当妻子,孩子也在朋友家长大。
好在继父是个宽厚之人,视马铎为己出。等到他到了该上学的年纪,继父为马铎找书院,请名师,尽到父亲的责任。在马铎成年后,继父还帮助马铎认祖归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铎大器晚成,在中状元时已经45岁,家中父母皆亡,他曾经为了生计,在大街上摆摊卜算,以此为生。
是金子总会发光。马铎虽历尽苦难,却没有就此沉沦,而是几十年如一日刻苦读书,最终逆袭成为状元,才学人品获得皇帝认可,更为后人传颂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