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是城市的名片,一方面记录了当地的物产、气候,另一方面还有独特的性格特点,今天,我们一起聊一下延安小沾沾背后的秘密。

一:选材:天然和健康

从锅底到食材甚至包括蘸料都讲究个健康天然,全程无油。一把孜然粉,一把辣椒面,倒入一壶清水,一锅咕噜咕噜冒泡泡的锅底就成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沾沾最初只选用了当地的擀面皮、豆腐片、面筋一类食材,考虑到不同人群不同的饮食习惯,才加入了现在看到的火锅丸子和各种肉类,沾沾的发展史就像延安人的性格一样,极具包容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蘸料不同于南方油碟的清雅芳香类,不同于京派以芝麻花生为主打的“二八酱”类,创造性地将泰椒、生蒜打碎,加入适量味精、白糖、食盐,兑入凉白开即成,老饕们经常不屑于其他花里胡哨,只一碗凉汤足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呈现:粗犷却细腻

取深浅适中的不锈钢小桶,用于煮料、用于加热、用于承载,贯穿食材从“下锅”到“进口”的全程,食用工具更是随意到有一丝丝雅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来筷子已经足够优雅,而沾沾直接用一根小竹签,按长中短区分食材特性和价值,竹签穿菜当然不是首创,但配合小不锈钢桶以及捻起、搅动的兰花指和单次使用的特点,这些无不显示着陕北人的豪放与细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分布:随意而洒脱

食物本身其实不会因为食用的场景不同而产生本质的差别,但有些东西天生就是从普通市井孕育生长起来的,自然就容易为极大多数人所悦纳。无论是在开着空调的房间、街边的小店甚至城市里花繁叶茂风景美好的公园和人车稀少的开阔路边都可以见到人们吃沾沾的场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