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有很多年少成名的天才。然而,很多聪明的孩子在他们的前途一片光明的时候却因为各种原因不幸去世了。有的年轻时就被皇帝尊为贵客。比如,战国末期,秦国宰相吕不韦的随从甘洛,12岁时就从赵国谋手中为秦国夺得了十余座城池,被封为上清皇后。他被别人憎恨,英年早逝。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书中,记载了参加汉中之战的青年夏侯荣。他是著名将军夏侯渊的儿子。他7岁就能作诗,记忆力超强。13岁那年,他随父亲奔赴战场。虽然父亲去世了,但他仍然不甘当逃兵,13岁时就战死沙场。这些悲剧令人痛心,但有些天才的悲剧却是母亲造成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无论在哪个朝代,当你发现自己的孩子是天才的时候,都来不及珍惜,免得酿成大祸,可为什么在现代,有一位湖南妈妈,咒骂13岁进入本科,17岁?去中科院读硕士、博士的“神童”之子,扬言让他立即去死。为什么是这样?这一切还要从母亲的经历说起。

母亲的名字是曾学梅。她年轻时是一名优秀的大学生。她无奈,只能在家乡一家百货公司当收银员,并嫁给了一名从战场退役的军人。在战争中受重伤的魏秉南下半身瘫痪,只能在家休养。因此,家庭的重担就压在了曾学梅的身上。

儿子魏永康出生时,曾学梅非常高兴。为了摆脱现在的生活,她坚信只有年幼的儿子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她坚信只有足够的知识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为了让孩子出人头地,她为儿子倾注了全部的心血。魏永康从小到大,除了学习之外,她不让他做任何事情,包括穿衣、洗脸、社交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不得不说,儿子刚出生的时候,曾学梅的做法比较温和,但还是有效的。在他快两三个月的时候,曾学梅开始经常阅读有节奏的古诗词,比如唐诗、宋词,以增加儿子对汉字的兴趣。

久而久之,在她的养育下,儿子很快就展现出了“神童”的天赋,掌握了大量的汉字。当其他孩子还在无忧无虑地玩耍时,魏永康两岁就认识了1000多个汉字。这样的轶事当时还流传着,他的儿子魏永康也因此被称为“东方神童”。

然而好景不长,母亲曾学梅对魏永康的教育开始偏离正常轨道。为了让孩子提前成为一个成功的人,曾学梅对儿子的学习要求近乎严格,但生活上的一切他都安排好了。她开启了“推苗鼓励失”的教育之路,对魏永康的身心发展造成了恶劣影响,甚至差点毁了儿子的一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谁能想到,一个年仅4岁的孩子,就被强制完成初中课程。4岁那年,本该在妈妈怀里撒娇的时候,魏永康却每天都在研究枯燥的公式和定理,从来不被允许出去玩。不管孩子是否天才,都是对孩子天性的一种破坏。

03

后来魏永康只读了两年小学。8岁时,他直接跳级进入当地重点高中就读。13岁考入重点大学湘潭大学物理专业。2000年,年仅17岁的他考入中国科学院攻读硕士、博士学位。这让当时的人们沸腾了,他们都从曾学梅身上“学会”了如何把孩子养得这么好。

魏永康读高中的时候,妈妈为了让儿子有更多的读书时间,每天都给他喂饭。当他13岁上大学时,母亲一直照顾儿子的饮食起居。17岁那年,魏永康拒绝了母亲持续的溺爱,只身来到中科院,开始了连续硕士、博士的攻读生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母亲的长期“安排”下,魏永康根本无法照顾自己。冬天来了,他光着脚穿拖鞋,打扮得像夏天一样。在中科院,魏永康的思维跟不上物理学研究生的课程,因为他只能看书,不能做实验,实践能力基本为零,没有任何基础。科研能力。于是,读了三年研究生后,中科院把他开除。

被解雇后,魏永康整天把自己锁在房间里,完全沉浸在电脑的虚拟世界里,不与任何人交流。在采访中,母亲曾直言,“我希望他立即死掉”。教育者与母亲沟通后,她承认自己的教育方式有偏差,现在正在逐步培养他的独立能力。各界人士也在帮助魏永康培养他的社交沟通能力。现在,他已经恢复了正常的生活,组建了幸福的家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论

孩子有自己的成长轨迹。如果你强行扰乱了孩子的成长节奏,那么你以后就必须付出代价。教育要循序渐进,特别是对于资优儿童,要学会因材施教,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让孩子踏踏实实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让他们能够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