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邹相

作家梦情的这部《爱是青春最美的模样》长篇小说,为其“青春三部曲”的收官之作,带入感极强,对青少年的情感、心理与青春教育,有着积极的助推作用。梦情创作的文学作品中,充满着对人性善与恶的解读,最终都以传播正能量收尾。梦情的作品还充满着担当精神与人文情怀,透过他的“青春三部曲”与“成长三部曲”,能看出他的灵魂是高尚的、心灵是纯洁的、精神是超脱的、为人是厚道的、为文是厚重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写作手法,凸显出故事的真实性,更易让人产生带入感。纵观整部小说,作者以“我”——主人公溪子清的手法,娓娓道来,让人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中品味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以第一人称“我”来叙述,不仅能反映出“我”的心理活动,还能直接表达出“我”的思想感情,使得文章更具说服力与真实性,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更易产生共鸣。

小说中,作者将“年少未觉情深”“青春有爱作证”“醉看人间如戏”这三部分,有序地串联在一起,通过主人公溪子清对性的觉醒、对文学的追求、对人生的思悟,刻画出一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这一切,与作者丰富的人生经历是密不可分的,正如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茅盾所言:“作家人人可作,但第一是要生活丰富,第二是要苦心学习,虚心实干,光凭‘才气’是会跌跤的。”

二、小说以角色转换的笔法,增强了情节的多元化和故事的多样性。冰雁、红颜、纪晓莹、玉心、玉珠、林秋水、紫衣、朱瑞芳,等等,在作者梦情的笔下,这十几位女孩,她们都或多或少地与主人公溪子清有一定的关系。单是与溪子清发生性关系的,就有多位,让人误以为这个主人公真是个衣冠禽兽,甚至连禽兽都不如。然而,这却是作者的一种角色转换的笔法,或许这些人根本不存在,只是为了满足主人公的“性需求”而臆造出来的人物。毕竟,就像作者所言,一个男人不能只靠自慰活着!

这种角色转换的笔法,在让读者有兴趣读完整部小说的同时,实际上已经增强了小说情节的多元化与故事的多样性,较之于作者的前两部小说——《我的青春与你擦肩而过》《谢谢你曾路过我的青春》,有了明显的提升。古罗马著名的法学家西塞罗曾说:“没有什么东西比变化万千的情节、荣枯无常的命运,更能取悦于读者了。”显然,作者以故事多变的情节、人物莫测的命运,给他的这部长篇小说加了很多分。

三、小说不避讳孩子在发育期间的“性成长”,以探索式的笔触,传达出青春期性教育的重要性。在本部小说的开篇,作者就发出“千万不要小瞧孩子!孩子也是人,也需要正确的性观念引导,不然必将造成祸端”的慨叹。在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中,作者以探索式的笔触,描写或刻画出每位人物对性与爱的不同理解和表现。主人公溪子清从对爱情的渴求,到对几次失败恋爱的痛心;从对性的避讳,到逐渐开放,乃至纵情于性欲之中,到最后对性的平常心,这一系列故事与情节的抒写,反映出作者对青少年“性观念”的关注与重视,并传达出青春期性教育的重要性。

“自始至终,我都把欲和爱分得很清楚,凡是我曾经真心爱过的女孩,我从没有对她产生过非分之想”“性欲不过是人的一种发泄而已,唯有爱才是值得追寻的东西”“精神高于肉欲,爱胜过性”“在我内心深处,我对爱的渴望绝对大于对性的需求”,类似的关于性与爱、欲望与爱情、肉体与心灵等方面的句子,在小说中随处可见,充分体现出作者对青少年性教育的关注,并积极引导他们放下对肉体的渴求,选择“有爱有性”“因爱生性”。

安东·谢苗诺维奇·马卡连柯曾说:“性教育也正应该是爱的教育,即由生活、志趣和希望的—致所组成的那种重大的、深刻的感情教育。”透过这部小说,显然能感受到作者正是基于“性教育也是爱的教育”这一观念,才写出这么一部与青少年性教育有关的小说。

值得读者拍手叫好的是,这部小说中的所有人物,作者都进行了妥善安置——有人飞黄腾达,有人流离失所,有人盆满钵满,有人撒手人寰……从小说中各个人物的命运来看,因果真实不虚,“天道轮回,作恶的终将有恶报,为善的终将有福报”。同时,这部小说倡导人们要懂得“直面内心真实的欲望与意识”,做出理智的抉择,这确实难能可贵。小说中一直贯穿着作者的思辨式写作模式,或自言自语,或自问自答,或只问不答,这也体现出作者在谋篇布局、逻辑架构等方面的高超功夫。

当然,这部小说中也存在一些瑕疵,比如编辑校对上不够认真仔细,以致书中有多处错别字;比如一些段落和文字显得赘余,不够凝练;比如多处出现与上帝对话等奇奇怪怪的句子,让人觉得有无病呻吟之嫌。但是,作为作家梦情的“青春三部曲”收官之作,这部长篇小说无疑是成功的!

作者简介

邹相,祖籍河南光山,现居郑州。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协会员,河南省青少年作协副主席,郑州市文联委员,郑州市作协理事,《禅露》杂志主编。先后出版《禅心乡韵》《菩提花开》《素心若荷》《且听风吟》《守园往事》等多部著作。先后五次获得郑州市“五个一工程暨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