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为什么敢在1840年发动鸦片战争?要知道在此之前,中国在西方人眼里那就是东方巨人,天朝上国。他们得仰视着看。但是1840年以后,任何西方人都能过来欺负中国一把。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情还得从1793年的一次外交活动说起。那一年是乾隆皇帝的80大寿。远在万里之外的小小岛国英吉利居然要派人来给大清皇帝祝寿,让乾隆皇帝感觉非常好。当时的英国是欧洲第一强国。所谓祝寿也不过是一个幌子罢了。他们的真正目的是想要打开中国大市场,和大清建立全面的贸易伙伴关系,顺便刺探一下情报,看能不能在中国也搞上几块殖民地。当时的大清实行的是闭关锁国的政策,但还留下了一个唯一的通商口岸——广州。不管你是哪个国家的人,想来大清做生意,都得在广州登陆。广州十三行就是专门承接这种国际贸易的。来大清做生意的外国人很多,英国人没有占到什么便宜。所以他们就想趁着乾隆80大寿的机会,派人来和乾隆好好的谈一谈。

1792年,马噶尔尼率领了一个700人的庞大使团,从英国的朴次茅斯港口出发,顺着大西洋南下,经过非洲的好望角,进入印度洋,穿越马六甲海峡之后到达中国的南海。按照规定,他们应该从广州登陆。但是乾隆皇帝心情好,特批他们从天津登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大清的眼中,他们是来进贡的,所以他们带来的东西叫贡品,他们的人叫贡使。大清要求他们按照藩属国的礼仪,对乾隆行三跪九叩之礼。但是在马噶尔尼心中,英国和大清是平等的关系。他代表的是英国国王。所以如果他对乾隆下跪,那就意味着是英国国王对乾隆下跪,那是万万不行的。经过反复磋商,大清就是不让步。马噶尔尼也很郁闷,他千里迢迢地跑到这里,就因为这样一个小小的问题,连皇帝的面都没有见到,更别说以后的谈判了。为了能够顺利完成任务,马噶尔尼算是勉强单膝下跪。

利益的问题解决了,下一步是不是就该谈判了?马嘎尔尼认为接下来就是他和乾隆亲切磋商、友好会晤,最后达成协议、合影留念,任务完成。但是很可惜,乾隆根本就没有打算正式接见他,而是把他们安排到自己的寿宴里,当做一个节目来表演了。

8月13日,乾隆在热河的避暑山庄搞自己的80大寿。马嘎尔尼等人被要求凌晨三点就起来准备了。只见乌乌泱泱的人群排着队的往前走,马嘎尔尼等人也夹杂在这人群当中,没有一点外国使团的样子。走了一个小时,终于见到了乾隆。马嘎尔尼很热情地递上了英国国王的书信,还送了一只西洋表给乾隆作为生日礼物。这西洋表并不稀罕。乾隆的圆明园里还有一只西洋大挂钟。所以乾隆就觉得英吉利很落后,没有什么新鲜玩意儿。于是就挥挥手说,下去吧。就这样,整个会面过程不超过三分钟,和马噶尔尼预想的完全不一样。他根本就没有机会去和乾隆谈他此行的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宴会结束之后,马嘎尔尼提出要和乾隆正式谈判。乾隆根本就没有搭理他,派福康安过去应付了一下。马嘎尔尼本来想在福康安面前炫耀一下,邀请他参观自己的警卫团操练。结果福康安轻飘飘地说了句没空,就走了,只留下马噶尔尼一个人在风中凌乱。马嘎尔尼也算是见过大风大浪的人了。这么丢人的事儿他还是头一次遇到。

对于这群红头发的人,大清觉得实在是没有什么好处。于是大清不久就下令让他们在10月9日前必须离开北京。就这样,英国和大清的第一次外交活动,就如此虎头蛇尾的收场了。马噶尔尼等人沿着运河南下去广州。一路上,他一路走一路看,他眼中看到的是大清民生凋敝、生产落后,和他心中的天朝上国完全都不一样。回到英国后,马噶尔尼就向英国国王提交了一份考察报告。在这份报告中,他下了这样一个结论,大清不过是一个泥族巨人而已,只需要轻轻一击,就能让他轰然倒下。这份报告就是英国敢在47年后发动鸦片战争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