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只想搞钱”,似乎已经成为当下不少年轻人的口头禅。这可能是自嘲,是认命后的单刀直入,也可能是“不惜搞事”的铤而走险。

但无论是哪种想法、哪种状态,我们都需要落实到最根本的点:想搞钱,先搞懂钱,搞懂经济活动!只有理解“搞钱”的底层逻辑,才真正有可能搞到钱。

电影《打工狂想曲》截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影《打工狂想曲》截图

那么在当下受关注的经济学家眼中,经济到底是如何运行的?

在《保罗·萨缪尔森:经济活动》中,首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经济学家、新古典综合学派的创始者之一——保罗·萨缪尔森为你讲解经济学的底层逻辑。

本书作者朴信植曾获MBC童话创作大奖,以保罗·萨谬尔森的经济学理论为依据,以生动语言、幽默漫画、风趣案例为形式,深入浅出地阐释经济学理论知识。

相比于其他的经济学书籍, 这本书最大的优势就在于通俗易懂,没有一上来就用各种概念定义和数学推导对读者进行降维打击,而且结合了许多生活中具体可感的实际案例和现象,力图让每一位读者轻松读懂经济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书中序言中写道:

从出生到死亡,人的一生都伴随着“经济活动”。

我们的衣食住行,全都是“经济”,并由此可以归纳出经济中的六大元素:需求、购物、服务、生产、消费、分配。作者用简单的生活小例子,为我们解答了这六大元素,比如:

“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日礼物”,这种想要的东西或者想要得到的东西就叫作“需求”,“喜欢打棒球的人的需求是棒球手套等,这种能够满足需求的东西叫作“财物”;“在理发店剪头发”叫作“服务”;“衣服或汽车等需要设计和加工”,这叫作“生产”;“以钱作为生产的报酬”,这个过程是“分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活跃在这些经济活动中的对象,又被分为经济主体经济客体。“主体”是行为对象,“客体”是“行为所涉及的对象”。比如“爸爸踢了球”,那么,“爸爸”就是主体,“球”是客体。

如果从经济学角度来看,经济主体是指“在生产和消费财物或服务的经济活动过程中,直接完成生产或消费活动,起到主要经济行为作用的个人或组织”,包括家庭、企业、政府、国家等。

经济客体是指“受生产和消费行为所影响的对象”,包括财物和服务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作为“经济主体”的家庭、企业、政府等,又在经济活动中分别担任着不同的角色。

作为经济轴心的家庭是财物和服务的消费主体,企业是生产的主体,政府是消费和生产都涉及的经济主体,三者维持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而最特殊的,依然是人类。人既是经济活动的行为者——经济主体,又是经济活动的对象——经济客体,活跃在各项经济活动之中。

想要“搞钱”,我们需要把握住作为经济主体与经济客体的能动性,理解经济中的供需关系、消费规律等,才能逐步解决经济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毕竟,经济活动无处不在,会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引领着经济发展,更蕴藏着世界运转的根本规律!

当然,“经济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而且取决于大家每个人的努力。”